擁抱豐沛的海藍
自南竿福澳港滿載喜悅與祝福乘風破浪奔向北海的一角──位於行政國土最北疆的東引島嶼。
濱海金陽初露,風飛如矢,與長髮邂逅,風中有很明顯淡淡的鹼味不停地拂過唇與頰。海鹼的清甘味道,勾醒昨夜客宿的興奮不能眠也提振這一天最必需的精神食糧。
離開福澳港灣,馬祖列島如珠串灑開,穿梭在水霧中如精工的浮雕,令所有人屏息。
與海近乎絕緣的陌生與矜持,肯定在每一個幻白的迷人浪頭上陳述著一行人對海的敬畏與強烈的渴望,許是期待過度,微微的暈眩有如薄酒後勁,爬上甲板上,燕鷗伴隨,第一次見飛魚海面箭揚的姿態,同船旅人禁不住興奮與驚呼,引吭載歌序幕如奔,我心幾將頓入迷濛深遠的藍色冥想。
海藍,是生命裡最最令人執著的篇章。
海藍,在脈動中給予豐富、滿足的有氧與力量,迤邐的心再度被滋養、潤身!
湛藍的海與麗日的容顏,一一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一望無盡的藍,完全支配著我們的神經系統…。竟渾然不知何時我已加入同船人為飛魚鷗舞屯躍的吶喊…。旅人們無界的自然原始的感動,拉近所有人的彼此,肯定已沒有距離的旅程也正是此趟旅程的奧妙的目的,當雲兒漸退,我看見夢中北疆─東引島巍巍也漸漸真實的靠近。
是的,這是人們心目中公認的遙遠的地方。
遙遠是距離的恆定,也是人們心靈距離的長離。而終於我們相遇了,在這離寶島台灣很遙遠的地方。
從福澳港灣,甫抵中柱港,小白船已守候碼頭。
吐著濃濃馬祖鄉音,洋溢著浩海男兒爽朗燦爛笑容在艷陽下招呼我們登上快艇的吳清德先生,閃著紅色臉龐看著一行人。
我認真數著他淌臉的汗粒,大剌剌豪氣男兒的表情,帶著很率真客氣的解釋著:「出海環島去,很抱歉沒法太靠近岸邊,因為暗礁密佈,這四周很難開的!不過,大家放心!交給我!」
我的視覺仍在他不停拍著胸脯的臉上。有趣的聯想到電影裡縱橫四海足跨各孤島的海盜!吳先生此際正是名副其實的北海英雄。
這天浪頭因逢農曆廿五日稍高,他的臂膀彷彿太極在握,穩當地扭轉海勢的乾坤。我看著他臉上始終的專注與很熟練的線條,更明顯流露出生命最最真實的姿態,確定記憶再無法淡化的白浪奔騰裡,一船人為聞名的海石奇景;「七連海蝕洞」、「燕潮秀音」、「和尚看經」、「海上長城」、「東湧燈塔」…驚艷不止!
浪裡翻滾不停的感覺,醉過後方知。我們臉頰上流漬的鹼味,肯定可為印記。
東引的晨光,清楚且明顯地一一記錄了巡禮燈塔前鏗然又豐麗的前奏…,至於幾百年來孤島的血淚奮鬥史就將之遠拋忘掉吧!
沿著東引山壁蜿蜒小徑,依臨壯瀾號濤,此行主角目的地─東湧燈塔,似乎仍在山之巔。「烈女義坑」是往燈塔必經勝景,傳說清朝末年,漁人之妻跳崖的各項義與刻在石碑上,凜然與磅礡的交映著,百年未曾歇息。
一陣陣狂濤與風捲,數十丈的斷崖的氣勢,心情以人類的極限的戰兢,再次被震撼。
我為追逐被吹落的遮陽帽,發現了向陽坡上伸展的美麗的綠色世界,島上很新鮮白色的閃長岩因風化歲月長久很明顯地逐漸形成紅土,也提供了植物的棲身地。
受外島的島嶼地勢地質與雨量的關係影響,崖坡上爬滿多種不知名原生特有的草木植物。為抗強風耐乾旱,開著紫色小花看似柔弱的「華南狗娃兒」以最低矮謙卑的姿態緊緊地嵌在檳紅的火花岩的土中,兀自繁衍搖曳著;細葉黃庵葉黃色的花語,與粉白的小果薔薇,爬滿夏季大暑時分的錯覺,不應是詩人西窗共翦與曉風吹拂的裝點嗎?
我將東引島風騎雲湧的礁險海蝕相濡在此,重擬夏季山海的味道,卸除曾經坎坷非常的行囊,大自然的競技與交融,美麗與衝突終會獲得平衡,一切一切,來到東引,任何人肯定將會學著遺忘。
午后風更烈,加快行腳抵「太白天聲」景點,視角微仰,「世尾山」上正風啕浪嘯,矗立在山腰的東湧塔近在咫尺,想像走回十九世紀末人煙罕至的山脊石路,這是多少人們毅力與血汗換來的光輝!一行人按下一張張的快門,以示對這幢堅白英雄如朝聖般的敬意。
休息時吳先生喝著啤酒告訴我們:故事回溯到一百多年前海上的光景、十九世紀末清廷在備受列強壓迫下開放沿海的吳淞、岳州、秦皇島、三都澳等各通商口岸。其中三都澳口岸因險礁密布又港道蜿蜒,航行危險重重,而東引島地當閩江口與三都澳之間,為至日本與香港的航運要衝,其航運地位極具重要性。
直到一艘新註冊的「蘇布輪號」大輪船行經東湧附近因觸礁沉沒,造成慘重損失,更加促成東湧各海域必須助航設施興建的急迫性。因此,在光緒二十八年清朝海關於東引島上籌建燈塔,並高薪聘請英人赫德與哈爾定二人負責設計並監造,在當時如此地形與環境險迫、資源運送不易的惡劣情況下,燈塔工程猶如不可能的任務,歷時整二年的克難毅力,在光緒三十年燈塔工程竣工落成,五月十八日傍晚發光。
因之,此燈塔已成為北方進出福州馬尾的最主要的航標,從此開始了巨人漫長的滄桑與大海盟約的指引悠悠歲月。
很難得的機會,在本(九十八年)八月十五日(星期六),一行人得以拾級而上,由吳先生帶領進入燈塔頂端的鐵板旋轉梯,以最近的距離擁睹燈塔的發光燈片全貌。
那片片經大自然災難後的累累傷痕的背後,還有百年來陪伴著燈塔風雨無阻的所有燈塔工作人員的堅持與完全附出。
我們知悉從首位華人主任管理陳高福先生直到目前職事的管理主管與工作人員,猶如守著與湛藍大海的誓言,給予遠航所有大小船隻永遠光亮不息,一代、一代…默默為海上人員指引安全與迷航。
我肯定一顆過往的內心會說:「我不認識您,但我謝謝您。」
──給您,無聲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