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油桐花雨

發布日期:
作者: 鄧榮坤。
點閱率:1,253

1
喜歡開著車在油桐花盛開的季節,於山林中四處遊蕩。遠離塵囂後的寧靜,心情輕鬆了許多,於緩慢的車速中,關上音響而將車窗打開,你會發現許多隨風飄落的油桐花如小精靈般飄進車內,於涼颼颼的風中,你還可以聞到陣陣油桐花的淡淡清香,這種落英繽紛,暗香襲人的感覺,是常年居住於車水馬龍的都市,晨昏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的人永遠無法體會的?
今年四月,我們風塵僕僕參與了熱絡的桐花祭。
踱蹀於三義這片處處桐花處處香的土地,宛如置身於人間仙境般的祥和,擦肩而過的陌生遊客,臉上的喜悅都有著桐花的美麗幻影。從相機觀景窗狩獵的油桐花,如雪花般飄落,也如群蝶之飛舞,緩緩於風中飄揚,那份來自心靈喜悅的悸動,讓我學會了放慢腳步,捕捉更多自眼眸中飛落的青春。
走累了,歇歇腳,透過如二指般大隨身的MP3,在繽紛的油桐花下聽幾首悅耳的音樂,或在附近的小吃店品嚐客家美食,客家庄生活的美如桐花紛飛般,緩緩飄進了我記憶的行囊,厚甸甸的,十分豐盈。
喝了幾壺東方美人茶後,蒼穹低低飛過了幾隻斑鳩,繞著山林盤旋,起了一陣陣微風,白色的油桐花朵朵落下。
遠方,整個山頭染上一層淡白,將墨綠的山林色抹上一層淡雅,在清明之後的四月,我們竟然能在山林中與數量越來越少的斑鳩和美麗的油桐花相遇,莫非也算是一種緣分?

桐花盛開的季節,許多久遠的往事,如同老人臉上細密的皺紋般,一層一層堆疊,想忘記卻無法釋懷,因為我們的祖先曾經在油桐花盛開的季節,走過如雪般落下的花雨,走過那段艱辛的歲月。
起伏不平的苗栗台地,記錄著客家人二、三百年的奮鬥史。油桐,曾經是當地重要經濟作物,也是走過那段原鄉情愁的見證者,讓後代子孫清楚記得那段於苦難中堅忍生活時應有的堅持與容忍。
近年來,生活結構轉變之後,油桐籽已經不再榨油了,油桐樹也不再是製作餐盒與火柴棒的原料時,許多風華歲月也逐漸自山林中褪色。
雖然油桐花對於客家族群有深厚的意義,於欣賞桐花之美,感受客家庄與桐花的熱情時,然而,有多少人看到桐花代表客家文化的深層意義?在雪白桐花繽紛飄落下,許多遊客捧了一掌的桐花灑落於風中,然後看著雪白桐花再一次緩緩飄落,臉上浮現的浪漫,又豈是為生活而奔忙的販夫走卒們所能體驗的?
年少時,曾經聽過許多上了年紀的人說,當時的生活很苦,為了生活,經常光著腳踏過蜿蜒曲折的山路,撿拾掉落於地面的油桐籽出售,以換取微薄的錢過日子。
如今,生活環境改善了,當年赤足走過山林撿拾油桐籽的老人也相繼過世,無法看到近幾年來油桐花祭的熱絡,可是,曾經於艱苦生活中閃亮過油桐喜悅,相信也是一段深烙無法磨滅的記憶。因為油桐觸動了老人們對生活的感恩,也如一帖藥引,引出了客家族群昨日與今日的隱晦青澀、澎湃激昂的悲歡情愁?

雖然因時代變遷,油桐樹的經濟價值已經不高,但它每年仍然兀自在山巔丘陵,隨著季節花開花謝,為客家庄的變遷做最好的見證。
很久以前,台灣的氣候是非常適合種梧桐的,然而,約在民國三、四十年間,梧桐如瘟疫般自山林中枯死了,對於當時必須仰賴梧桐過活的農民而言,生存面臨了挑戰。梧桐枯死,農民們就沒有了收入。沒有了收入,他們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薄,愁緒也逐漸增多了。
據說,當時有人提議改種油桐樹,因為油桐樹大概二、三年就可以有油桐籽的收成,於是,大家開始改種油桐,雖然利用價值不大,但是,容易繁殖,不久,山城裡的山坡地都可以見到一棵一棵的油桐樹了。
面對滿山的油桐花,山城的男女生活依然忙碌著。油桐花雖然美麗,昔日的客家人由於生活普遍清苦,很少人會騰出時間欣賞日夜廝守的油桐花,甚至不想知道油桐原產於長江流域,由日本人引進臺灣的事實,他們相信的是,油桐適合於低海拔的山坡、山麓和圳溝旁生長。
一群遊客在一株油桐樹下佇立,年輕的導遊志工以非常細膩而甜美的聲音,詳細解剖著油桐花的身世。
年輕的女志工說,油桐的樹皮灰色而平滑,葉痕明顯,葉片如卵狀心臟形,有五片花瓣,白色,花期為每年的四至五月,而十月為果期,種子含有豐富的脂肪油,有毒。油桐籽可提煉有高防水性的桐油,美濃紙傘的傘面使用的防水油就是桐油,桐油也可擦拭銅器,而油桐木則普遍用於床板、箱櫃、造紙、火柴棒、樂器用材…………
年幼的孩子張大嘴巴,搖晃著頭顱看著頭上紛飛的油桐花,許多花蕾也緩緩飄在他的臉上,形成了一張花臉,惹來了許多人的笑聲。
撿拾幾朵油桐花,置放於掌中仔細觀賞,你會發現油桐花的花形如書筒狀,花冠白色而基部略帶紅色,花五瓣呈五角星形,雌雄同株,雄花具有八至十支雄蕊,雄蕊為紅色,花粉為黃色,所以,油桐花色為白花之中,透發著淡紅與粉黃色。
如此描述,很難勾勒出油桐花的原貌。
你必須親身走一趟山林,與油桐花近距離的邂逅,才能分享油桐的樸實與油桐花的美!

不久前,前往獅潭賞桐花,繞進了早期為原住民打獵的山徑,之後為原住民與附近民眾運送與交換生活用品的獅潭鄉鳴鳳山古道。遠方的山林,片片油桐花飄落,面對已逐漸荒蕪的步道,心情有些許難忍的傷痛。 
鳴鳳山曾經產煤與白沙礦產,附近的公路開拓後,似乎已經很少人進出了。百年前,客家先民開墾苗栗內山地區,有一群壯丁組成了「挑夫群」,將石板切開後,搬運上山,一吋一吋堆疊成階梯,或利用路徑上的大石塊直接鑿成階梯,花了很長的時間,終於開出了鳴鳳與古道。
古道完成了,藉著古道而將收成的木材、茶葉、水果、樟腦等山產運出。然而,於欣賞山谷桐花景色時,有多少人能體會先人跋山涉水墾拓荒地的辛勞?
漫步於古道中,遠遠望去,有五月雪之稱的油桐花竟然撲滿了山林,雪白的花蕾,遠望還真有點像厚厚的積雪。繞過許多路,路過油桐花樹時,隨風飄落的花蕾,一朵一朵飄下,花落時的美麗身影與完美的弧度,使得前進中的腳步不得不停止下來,深怕一個不小心而將花蕾踩碎了。
累了,坐在路邊的木椅喘口氣時,你會發現還會不時有落花落在腳邊。

油桐花坊是苗栗熱門的山林咖啡屋,原地名「打鹿坑」。據說,早年可以看到許多鹿群在山林中奔竄,如今,鹿群消失了,映入眼簾的是櫻花、杏花、桃花與油桐花。
山林咖啡屋院子裡的油桐樹,樹齡應該有四十年以上了,約四層樓高,幾位天真的孩童手牽著手想擁抱它,圍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因為樹太高太大了,孩童們的手太小太短了。
走近油桐樹,你會發現油桐的葉柄很長,葉片和葉柄的連接處有腺體,能分泌甜甜的蜜汁,經常吸引成群結隊嗅覺靈敏的螞蟻爬行於枝葉間吸吮、搬運和貯藏食物。
年幼的孩子靜靜觀賞螞蟻的爬行,不自覺笑了起來。也許他真的看到了書本上所記載的關於螞蟻辛勤的故事,也許,看到了自己上下學時排路隊的模樣。
在陣陣油桐花雨中,我看到了孩子把花瓣插在髮梢,滿臉笑容追逐著仍在飄落的桐花奔跑。也看到了許多遊客小心翼翼地依賴桐花祭活動現場簡單的器具,以桐花樹為材質製作木屐;有人利用油桐葉的葉脈,塗上自己喜歡的彩漆,畫出一雙與眾不同的木屐;有人忙碌地以壓克力顏料塗抹在花葉上,再染印於布料上,製作成賞心悅目的購物袋……從他們專注的眼神中,我們也讀到了昔日先民們的執著。
在山林中生活,有時候需要一些執著。
不久前,與三義一位雕刻的老師父相遇,他笑了笑說,以樹木而言,台灣的油桐樹算是很白了,用油桐樹做成的木屐,穿起來感覺會比較輕,即使沒有上色彩,光是白色就很漂亮了,不需要刷上任何顏色,以免破壞了油桐的美。
站在一旁,把菸吸得很短,仍然捏在指縫間,任由菸絲於微風中燃燒的老人,應該有七十歲了吧,對於他的往事,似乎不願意多談,可是,談起了油桐花,他的眼睛似乎瞬間亮了起來。
老人說,一般的花是在美麗過後逐漸枯黃凋萎而掉落的,油桐花卻是在最成熟時候掉落凡塵,每朵油桐花只開一天,同一株的油桐,每天都有全新的油桐花綻放,之後,隨風掉落,再由另一株油桐持續接手,用最燦爛最美麗的生命點綴母株,一朵接一朵像雪一樣………
當油桐飄落時,我發現老人的髮絲似乎更白了。
當老人說出了「掉落凡塵」四個字時,不自覺抬頭看了他一眼,生活中的苦,竟然讓他也有所謂凡塵的體驗,對於常年居住於山林的老人而言,如此冷寂與浪漫的比喻,是否也詮釋著蟹居於山林的滄桑與無奈?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