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八二三」火網下的森林

發布日期:
作者: 謝輝煌。
點閱率:1,148
字型大小:

兩個月的砲戰過去了,還有一些已見報及未見報的大小故事值得一記:
故事一:「八二三」那天,俞大維在金門視察。晚餐時,金防部在「翠谷」的「水上餐廳」,以雞尾酒會歡送返台的美軍首席顧問。酒會快要開始了,一群砲彈驟然落下,海軍副司令官趙家驤、空軍副司令官章 傑,當場被炸死。參謀長劉明奎受了重傷,軍醫組長受輕傷。抗日名將吉星文副司令官剛視察部隊回來,受傷更重,當晚後送到澎湖,急救不及,死在澎湖,葬在澎湖。這條消息,報上沒寫一個字。倒是「翠谷」和「水上餐廳」能讓人產生一些浪漫和豪奢的想像,於是,有人對胡司令官提出了「葡萄美酒夜光杯」式的批評。甚至還有人說:「『翠谷』的名字根本起得不好,因為『翠谷』就是『碎骨』。」另外也有人說:「『翠谷』那個地方,一般人進不去,誰知道酒會的時間?一定是有匪諜打了信號,共匪的砲彈才打得那麼正點和準時。」
故事二:砲戰一起,金門的電話線多被打斷。有人說,一位搶修線路的通信兵,在沒有多餘線料可用的情形下,用人體當導體,一手抓著一個線頭,接通了線路,讓上級順利地打完了一個重要的電話。這個故事,後來還有人拿去做小說材料。真鮮!只是,我們幹通信兵的都在笑。
故事三:砲戰期間,「神奇」的事真不少。「神蛇」、「神雞」、「神犬」救人的神話,報上登了好幾則,大家拿來做茶餘飯後的談助。有人說,金門那五個特約茶室的女孩子,才是官兵們心目中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中共宣佈「單打雙停」後,她們就以「單停雙打」來對付,安慰了不少寂寞蒼涼的心,也撫平了不少打皺的創傷。
故事四﹝一束﹞:砲戰期間,患難與共,感人肺腑的故事確實不少。那時,前方需要什麼,後方就無條件的支援什麼。前往大膽島空投糧食時,負責空投的官兵,冒著隨時有機燬人亡的危險在火網下執行任務,而投下去的米麵,百分之九十九都掉入海中,他們還是毫不氣餒的繼續投。他們說:「一小包米麵也可救活好幾個兄弟,流點汗,甚至受點傷,算得了什麼?」
前方要什麼?打仗的官兵只會要求「砲吃的、車吃的、人吃的」補給品,其他的東西,他們不會奢求。因此,軍友總社等單位就拚命的「猜」,毛巾呀,肥皂呀,牙刷呀,香菸呀,各種罐頭呀,派員到處搜購。但他們後來發現,金門連喝的水都感不足,刷牙洗澡已是奢侈的享受,便多帶香菸、罐頭去慰勞了。
除軍友總社外,紅十字會,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婦聯總會,救國團,以及藝文、宗教、娛樂和各工商團體,全部動員起來了。報社和廣播電台,紛紛成立了支援金馬前線的捐款專戶。最看得見的,是台北火車站前的公車候車亭,放了三、四個木製的大捐獻箱,行人陸續地把十元的紅色新台幣往裡塞,站在箱子旁邊就可看到箱子裡的錢了。儘管捐獻箱沒有專人看守,卻從未發生過失竊的憾事。
九月初,藝文界發起了寫信、捐書到前線的運動。由蘇雪林帶頭的知名女作家群如張秀亞、鍾梅音、張涵、王琰如……等,又寫信又捐贈自己的著作。蘇教授在信中說:「親愛的將士們,我們現在挨打不能還手,當然非常氣悶,不但你們鋼牙咬碎,我們也無不切齒痛心……台灣九百萬民眾,海外一千二百萬僑胞,都是你們的後盾。」張秀亞在信中說:「這是九月十九日黎明,我打開窗子,隱隱的傳來了附近駐軍隆隆的試砲聲,同時,在那為晨曦鍍得銀亮的雲層裡,正有一隊飛機飛過,我想它們該是向前方飛去的吧。英勇的戰士們啊,請接受我在晨風裡的第一聲祝福!……我拿起了筆,一時卻怔住了,我的熱淚在流轉,心血在奔騰,我覺得沾濡在筆端的,不是一滴滴亮藍的墨水,而是我因感動因感佩而揮灑而奔騰的熱淚與心血。……島上已涼,戰地風寒,願你們為祖國珍重!」﹝按:她們的信件都曾在報刊上發表過。﹞
九月廿四日,反共女藝人李湘芬捐出了四百西西的熱血,輸給了一位海軍士官,熱紅了許多人的眼眶。
各界及前方官兵的親友寄送到前線的書和信,常是數以萬計,郵局以專門窗口來處理。前方的軍郵局更是冒著砲火在投送。送到一個單位時,把官兵要寄回台灣的信件順便帶走。有時,沒有郵票就付現金,沒有現金也沒有關係。
中秋節前,鍾梅音、王琰如、雪 茵等三位主編,「冒著敵人的砲火」到了金門。又在硝煙彈雨中訪問了古寧頭、正氣中華報、馬山和小金門的砲兵陣地。途中,車經吳坑時遇到砲擊,接待的人帶著她們東藏西躲,躲進了一個連指揮所的小山洞。那時她的感受是:「我們不會儘縮在這裡不出去……若我竟遭不測,也是萬分甘心;與金門的戰士相較,我平日取之於國家的太多,貢獻於國家的太少,如今能與戰士們共生死,也是非常榮耀的。」另外,她在行前曾把《甜蜜的家庭》的稿件託付她先生說:「若我逾期未歸,請將這些立即送交耿﹝修業﹞社長。」一種慷慨赴義的精神躍然紙上。
另一種令人著迷的聲音,是「將軍記者」劉毅夫先生描寫空戰的專欄。如:〈金門上空神鷹殲匪記〉﹝簡摘﹞:「時間:九月十八日下午四時。地點:金門上空。毛節盛胸有成竹,一加油門便把米格十七捉住不放。董光興是踢足球的好手,他一上來就把瞄準器對準敵機油箱的位置,開槍猛擊。這兩條飛虎把敵機當成活動飛靶,由三萬尺打到一萬尺,兩團火花同時由兩架敵機裡爆出來,他們倆真是花開並蒂,雙雙立功……林文禮這小伙子對未婚妻夠溫柔,對米格機可真夠狠,咬著它就不放手。由一千四百五十尺開槍,一直打到四百尺……後面又有敵機跟上來,他是一肚皮的不舒服,把所有的怨氣,都向這個後來送死的傢伙發洩,拚命把子彈往敵機的肚子上打,終於使這架米格機在空中爆開一朵花芒四射的大『蘆花』。」讀著讀著,也像是贏了一盤棋般的愜意。
火網下的森林裡有說不完的故事,但沒有誰能說得完。砲戰,終於演變成打「砲宣彈」了。金、馬前線也就從那時起,由「反攻跳板」的角色轉變為海峽兩岸的「臍帶」,甚至微妙地一邊變成一個「這廂不愛,那廂不敢要」的燙手山芋,而另一邊又變成兩岸「小三通」的中繼島。這是個多大的玩笑?
戰神終於疲憊了。回首來處,那是一齣野台子戲嗎?不,那是歷史老人擺下的一個棋盤。在楚河漢界的兩邊,紅藍分明。兩位棋手,各就各位。而在兩位棋手的背後,又各有一隻愛下指導棋的黑手。他們是世界兩大主力集團的首席代表。他們都想當上帝麾下的警察首長,卻又經常愛扮演強盜。而金門,正是他們較勁的場所。他們一方面在高喊「跳馬、架砲」,一方面又在盤算自己的「漁翁之利」。當漁翁發現無利可圖時,把手一抽,說聲「拜拜」,就不管別人的死活了。所幸,火網下的森林還是活過來了。而且,從「九百萬株」活成了「兩千三百萬棵」;從「沒有收音機、電話的日子」活成了「有電視機、電腦的歲月」。而彼岸,「藍螞蟻」早已變成了「花蝴蝶」;「土法煉鋼」也變成了「火箭擋雨」。中華民族的子民不再是「東亞病夫」。
讓「八二三」靜靜的走入歷史吧!剩下的一些不大不小的問題,我們應該有那點迎刃而解的智慧。神啊,說是嗎?(下)
附記:
1:本文曾於去﹙97﹚年送《青年日報副刊》摘刊,且僅選刊前半。
今再據所得新資料作細部修正。
2:本文參考資料,計有《中央日報》縮影本、《俞大維傳》、劉毅夫《風雨十年》、金防部編《廿年》、黃振良《戰地金門史話》、歐陽揚明《懷憶全門》、陸志家將軍〈金門八二三砲戰〉,及《陸軍通信電子資訊學校70週年沿革史》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