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梁濟﹑王國維到老舍的〈斷魂槍〉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克全。
點閱率:779

近讀兩篇文字,一是沈衛威的〈文化保守主義者的極端取向:自殺的文化意義〉(文出其所著《回眸學衡派》一書)一是老舍的短篇小說〈斷魂槍〉。原本乍看互不搭軋的兩則故事文本──前者講的是文士的死,後者是講武人的某種死與不死──到頭來,竟然匯流在一起,這時我們才赫然發現,原來兩者共有著一條血脈。
讀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一九一七年是中國新文化運動開始風起雲湧的一年,就在隔年時十一月十日,北京淨業湖畔有人投水自盡,此人名梁濟,在此之前他只是名默默無名前清小官,從他稍早預謀留下的遺書(敬告世人書)當中,可以看出他是個雖誠篤,如今看來未免迂腐的傳統儒生:
吾今竭誠致敬以告世人曰:梁濟之死,係殉清朝而死也。吾因身值清朝之末,故云殉情。其實非以清朝為本位,而以劫年所學為本位。吾國數千年,先聖之詩禮綱常,吾家先祖先父先母之遺傳與教訓,幼年所聞,以對於世道有責任為主義。此主義深印於吾腦中,即以此主義為本位,故不容不殉。
梁濟用殉清來重倡儒教名倫綱常,挽救他心目中時代的墮落。此事發生後九年,即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清華園四大博士班導師之一,著名學者王國維,亦在北京投昆明湖自殺。王國維沉湖之前,亦曾給其子王貞明留下遺書,但遺書中只交代後事,對於死因,唯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草草數語,徒留世人諸多想像,解讀的空間。但《回眸學衡派》一書作者沈衛威為梁濟和王國維的自絕下了一條註語,那就是:「文化保守主義者的極端取向」。
相對於這些精英知識份子,當面類似的時局巨變,中國另外那些較屬於社會低下階層的人,他們的應對又是如何?老舍短篇小說〈斷魂槍〉的本事,提供了一個和前者「有趣」的對比。〈斷魂槍〉的故事發生背景可能要再早些﹝或相當於朱西寧短篇〈鐵漿〉故事年代﹞,但無非也是來到一個新舊社會興革交替、傾軋之世代的關卡。有些東西──包括精神與物質,都將挾變革的巨浪以俱去,不再復返。在小說裏,這次遭捲滾的是沙子龍國術拳腳功夫(五虎斷魂槍)及其鑣局──這裏不妨將之視為中國傳統古老文明的表徵。有了槍砲、火車,走鑣的行業沒落,沙子龍封鑣,其門下徒眾,或改做論斤計兩生意,或在廟會賣藝。這天,在土地廟賣拳腳的大徒弟王三勝遭人踢館,被打得灰頭土臉,來者不善的強龍是姓孫的老頭。但此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真正要找的對象是沙子龍。王三勝把孫老者帶到師傅沙子龍住處,孫老者要沙子龍把那套「五虎斷魂槍」獨門絕學傳授給自己,後者拒絕了。傳出去的醜話是沙子龍怯於和孫老者比武,他自知技不如人,害怕了。從此,沒有人再如昔日,為沙子龍吹騰。耐人尋味的是沙子龍的應對態度,他當然並非怯戰,否則這一切便是個諷刺鬧劇。他不傳絕學,寧願在星夜無人時演練給自己看,暗自微笑著說:「不傳!不傳!」或評之為於抱殘守缺、頑冥不化,亦恐怕失其題旨。老舍在故事開始前先題一引文:「生命是鬧著玩,事事顯出如此。從前我這麼想過,現在我懂得了。」顯然的,這一番話是小說的題旨,可以用來詮釋眼前這位過氣老拳師沙子龍的的一生景境──包括其外在現實及內心景境。別人怎麼來評價沙子龍的「退縮」我不知道。在我看來,他不動聲色,安坦接受了時代及命運的安排,(這同樣也使我聯想到沈從文短篇〈夜〉那挖掘老伴和自己墳穴的老頭子)你儘可以嗤笑他面對命運時的乖順,然而他默默忍受身份喪失的痛苦,並保持一份優雅的身段。他把自己那即將被時代汰除的舊價值一併帶入墳墓,不再傳承下去;他是個武人,卻能知命,不橈逆時運的巨流,甚至能微笑以對,使得自己從這場悲劇中頓時解脫其悲劇之軛,而免受其凌辱。對比下,其視境、其心靈,難道不是較之身為頂尖文士的梁濟和王國維之輩更為澄明,更為恢廓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