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碑林二考

發布日期:
作者: 羅元信。
點閱率:744

當筆者於九十七年十一月十日見到此碑時,除了頂上橫書篆額「參閫胡公功德碑」數字因曾塗色還可讀出,其餘部份幾乎剝蝕殆盡,恁是金石大師恐怕也已無從著眼。而較筆者更早見到此碑且曾有撰著者,如盧志輝先生「金門中正圖書館碑林設置始末」、姚琳先生「金門碑林考」、何培夫先生主編之「金門.馬祖地區現存碑碣圖誌」,以及楊宏龍先生的碩士論文「金門明清古碑之研究」等,皆困於該碑字跡已糢糊難辨,並未對內容有進一步查考。綜合前述幾位先生對此碑的辨讀所得:除了碑頌對象姓胡、「參閫」應是「參將」之謂,以及此碑原係萬曆四十四年六月時所立,此外便一無所知了。在這樣的情形下,筆者差不多是從零開始,但還是希望能如對「副將軍紀公德政碑」一樣,查考出碑頌對象之身分、其人獲立碑稱頌的原因,以及撰寫碑文者為誰等問題;因為若連這些基本資料都一概不詳的話,那麼與他碑併立的這塊石碑,和「無字碑」相去又有幾何?若是對其一無所知,那豈不是成了「徒懸之匏瓜」,看得到卻啃不得;則保存它的意義又何在呢?
  為考出「參閫胡公功德碑」的相關內容,首先當然還是得由其「本身」做起。雖說目前在碑林的原件狀況已糟到不行,不過幸而在民國八十八年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於執行完「採拓整理臺灣地區現存碑碣計畫」本島部分後,將採拓碑碣的工作區域延伸至金門、馬祖,故當時「參閫胡公功德碑」也與其他金門地區古碑一樣製作了拓本;嗣後該館出版「金門.馬祖地區現存碑碣圖誌」一書時,「參閫胡公功德碑」亦列於其中,這是筆者能對此碑舊貌進行辨讀的第一步。然雖有「圖誌」可供方便應用,但一塊原本高近三公尺、寬超過一公尺的古碑,其照片刊載在「圖誌」中,不消說尺寸是已大幅縮小了;筆者雖用放大鏡努力檢視,而且還真在碑文末撰碑者署名的部分瞧出了些端倪,但「圖誌」所能提供的辨識程度,與原寸大小之面貌畢竟還是有差。為了對「參閫胡公功德碑」追根究底,筆者於是前往「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借出當年為此碑所作的原版拓本;固然拓本製作之時,原碑的狀況已然不佳,但筆者檢視之後,仍是得到了一些資料,以下便一一說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