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讀書之外

發布日期:
作者: 若晨。
點閱率:587

人生除了讀書之外,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事?
上班的日子,晨起一睜眼,匆匆抹把臉,頭腦理清後,就趨車直奔學校,不必費神在「早餐吃什麼」的問題上。假日,慵懶起床後,早餐就成了一件頗為困擾的事了。常想「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吃」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啊!但大部份的人,窮其一生花在「吃」上面的時間,似乎已遠遠超過想像。一般遠庖廚的「君子」,是無法體會中饋之事的繁瑣與艱辛的。一天吃三餐是正常,若再外加點心和宵夜,所耗時間更難計數,何況還有特別鑽研「美食」這一區塊的一群。其實「吃」的目的,無非是圖個生命的苟延殘喘吧了!如今「健康」的訴求,無可厚非的已成了「吃」最重要的主題,但又有多少人能夠針對自己的體質,擬構一份適合自己所需的飲食菜單?所以「吃」常成了人云亦云:「這個不能吃」、「那個要多吃」、「吃……有益健康。」的亂附會一通了。
有時會臆想,他日若能發明一種針對每個人體質而調配的營養藥丸,一日一丸,或數日一丸,即可讓每個人活得健康又美麗,那時不但可拯救身陷庖廚的「小人」們脫離水深火熱之苦海,亦可將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從事其他更有意義的事。不過屆時,很多視品嚐美食為人生享受的一族,可能又要跳起腳來嘟嚷了。看來世事不只有古難全,在當今多元的社會中,更突顯其難全的難度啊!
假日,近十點時分,每家的早餐店仍是大排長龍,尤其是這家比之傳統早餐店多了些新菜色的早餐店。從市場踅了一圈回來,人潮還是站滿了店面的每一個角落,那寥寥可數的幾張桌子,更是座無虛席。抱著今天的工作已了的心態,我輕輕悠悠的挑了最裡頭一張乏人問津的桌子坐了下來,點了一杯上班日子從不沾唇的咖啡,外加一份蔬菜蛋貝果,好整以暇的等待餐點送上桌。櫃台前站滿了等候的人,大多是年輕一族,對傳統早餐豆漿、饅頭、燒餅、油條、廣東粥、……接受度比較低的一群。十分鐘過後,咖啡送來了,但貝果仍未見蹤影,一邊輕啜燙舌的咖啡,腦中一邊整理著「香醇」與「咖啡」為何是劃上等號的兩個名詞?這兩者之間有著什麼關連?尤其對我這個味覺特別遲鈍的人而言,那實在是一件頗費神的功課難題。
貝果仍是未送來,站在櫃台前一個跟女兒年齡相仿的男孩,倒趨前來問可不可以跟我同坐一桌。像我這種已漸被兒女視為嘮叨一輩的媽媽桑,此時此刻,有人願意跟我同桌共進早餐,點頭是我唯一的答案。戴著一副眼鏡,身著一件白色T恤,背了一個黑色的背包,足趿一雙夾腳拖鞋,個兒跟已超過170的兒子不相上下,雖比兒子略為胖些,但仍屬精實一類。這個男孩,一開口就說:「我是從別的地方來這裡讀書的。」我一聽,訝異以對,心中不免暗忖:「竟有這等先洩底的開場白?」不解歸不解,但可以揣摩出他是不涉敵意而來的。「我點3號餐,不知道吃得飽不飽?」已忘了是三個孩子娘的我,猛一回神,平日的媽媽味道直接傾出而應:「應該吃得飽吧!若吃不飽,可以再點啊!」「可是我怕錢不夠,因為我每天的生活費有限度。」一股詭譎之感盤上心頭,潛意識的不安倏忽襲上腦海:「用自憐來哄誘金錢?」我定睛再細瞧,這個跟女兒年齡相仿的小男孩,臉上同是散發著陽光般的青春氣息,看不到絲毫的人情世故陰影,頓時不覺為自己的多慮而羞赧起來了。
我的貝果終於送上桌了,小男孩的餐點仍未送來,我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他是從高雄來讀大學的,讀的正是女兒延後了兩年才考上的分班,只是科系不同而已。以女兒讀小五時解數學應用題,把題中所有的數字加加減減,也不管問什麼那種程度而言,這個小男孩讀書的成績可想而知,何況還得遠度重洋來到異地求學?想來他在讀書這方面,也是跟女兒有著半斤不離八兩的程度。
假日,三個孩子不到中午是不起床的,一天吃兩餐是家常便飯,而這個小男孩卻說:「我要把早餐吃好,才不會讓體質變酸。」是一個懂得照顧自己的男孩。他的三號餐還是沒送來,在久候不耐中,他從背包掏出了一個牛角麵包:「這是昨晚在夜市買的。」就一口一口的啃起來了,三兩口解決了牛角麵包,他又拿出了半包的夾心餅乾,繼續的吃將起來,我內心暗忖:「家裡的兒子吃相從沒如此的『開胃』過,是這個做媽的太失責,沒有善用那把「開胃」的鎖鑰吧!」一股羞慚漾上我的臉龐。
看小男孩那好像可以吞下好幾頭牛的吃相,我趕緊把我的貝果三口作兩口的吞下肚,正在抹嘴時,他問:「妳這樣吃得飽嗎?」我抱著只差沒打飽嗝的肚皮回答:「很撐!怎麼會不飽呢?」趁他用一臉不可置信的模樣看著我,還在搜尋答案的時候,我匆匆的離席,落荒而逃……。
回到家,把熟睡中的兒子叫醒,緊盯著他吃下我順手帶回的早餐。告訴自己,從今以後,除了叮嚀他少打電動、多讀點書、早一點睡覺以外,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事要教導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