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古寧頭戰役60周年祈福音樂會系列報導之一讓音樂的力量消弭戰禍撫慰人心

發布日期:
作者: 潘罡。
點閱率:623
字型大小:

編者按:10月25日正逢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特別邀請國內大提琴名家張正傑策劃了「古寧頭戰役60周年和平祈福音樂會」,10月17、18日將在金門縣立體育場、翟山坑道登場,包括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指揮家廖嘉弘、小號演奏家鄧詩屏、女高音林惠珍、小提琴家姜智譯、豎琴家洪綺鎂、笛子演奏家吳宗憲等共襄盛舉。這兩場音樂會的主旨是以音符來遙祭當年犧牲的所有戰士和民眾,並祈願兩岸干戈不再,彼此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與建設成果,一起為民眾創造福祉。本報今起特別刊載系列相關報導,以饗讀者。
翻開人類歷史扉頁,戰爭的幽靈幾乎是如影隨形地伴隨著所有文明一起前進,未曾稍離,甚至成為人類文明的主角之一,以致於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曾感慨地說:「唯有死人才看過戰爭的結束。」十九世紀末期的法國總理克里蒙梭(Georges Clemenceau)也說:「我不知道戰爭是和平的間奏曲,或者和平是戰爭的間奏曲。」
二十世紀初期的英國首相史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甚至直言:「如果死者能復生,戰爭也就會終止。」這些在在反映出人類面對戰爭的矛盾與無奈。戰爭彷彿成了人類歷史的必要之惡,根源於人性根本的自私、貪婪、佔有等等欲望,在某些人眼中,已成為文明的同義詞。
儘管如此,誠如美國文豪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所言:「不論是如何必要,或是如何正當,不要以為戰爭並非一種罪惡。」20世紀之後,由於科技進步,戰爭所造成的傷亡創下有史以來之最,單單第二次世界大戰,全世界軍人和平民傷亡人數超過一億以上,不管任何身分和職業,都被捲入戰火中。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必須時時刻刻謹記戰爭的殘酷與荒謬,音樂也成為喚醒良知與反省的最佳工具之一。
因此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和平祈福音樂會在世界各處登場,包括2005年5月聯合國在大會堂舉辦了一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0周年的追念音樂會,由指揮名家泰密卡諾夫(Yuri Termikanov)率領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演出俄國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的第七號交響曲「列寧格勒」。本月8日,天主教聖地梵諦岡也剛舉辦了一場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七十年的和平祈福音樂會,地點在聖彼得大教堂協和廣場音樂廳,教宗本篤十六世除了出席盛會外,也發表感言,強調這項活動是使用音樂此一世界性語言,鼓勵青年攜手締造一個以和平與友愛為價值的未來世界。
此外,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從1992年起,舉辦了多場「帕華洛帝與群星」(Pavarotti&Friends)演唱會,其中1995年是為了戰火下的波士尼亞兒童而舉辦的慈善義演:1996年協助國際救援組織的專案「War Child」(戰火孤雛)從事募款;1998年把關注的重心放在賴比瑞亞內戰無辜受難的兒童;1999年則把部分捐款撥給柯索沃與南斯拉夫戰爭受災的兒童。在這些演唱會中,帕華洛帝與所有歌手引吭高歌「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的畫面,屢屢成為最觸動心弦的場景,也引發全球民眾的共鳴。儘管帕華洛帝於2007年撒手人寰,他的人道義舉伴隨著歌唱藝術,讓他成為不朽的時代巨人。
至於猶太血統的指揮暨鋼琴名家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為了消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仇恨,曾多次冒著生命的危險,進入巴斯坦地區舉行獨奏會。1999年,他和巴勒斯坦學者薩依德(Edward Said)共同創辦了一個「東西和諧管絃樂團」(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試圖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國度的青年透過音樂找到對話的窗口。
這個樂團的名稱Divan一字,來自德國文豪歌德的詩集,在東方語源中,含有對話、會談與聚會的意義,樂團成員來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伊朗、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度,每年夏天定期在西班牙安達魯西亞集訓,然後巡迴世界表演。原本看似世仇的年輕團員,很驚奇地發現,在音樂聲中,他們拋下了所有仇恨,變成好友和夥伴,共同完成一場場美妙的音符盛宴。
2002年,巴倫波因準備在巴勒斯坦舉行大師講座,以色列軍方不願讓他跨過停火線,眼看計畫就要告吹,沒想到巴倫波因偷偷潛入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屯墾區,讓以色列政府大為惱怒。2003年又接受巴勒斯坦柏傑特大學「國立音樂院」的邀請,在拉瑪拉「友朋學校」舉行了鋼琴獨奏會,曲目都是貝多芬作品。出面邀請的穆斯塔法˙巴戈第是勒斯坦激進份子,但顯然音樂讓他暫時拋去了種族歷史仇恨。巴倫波因告訴滿場巴勒斯坦聽眾說:「我所能做的就是演奏音樂,為你們演出,或許如此一來,儘管是微不足道的方式,在這段時間中,我們能拋下這個地區所累積的巨大仇恨。」
或許這番話最能襯托出音樂撫慰人心的感人力量所在。音樂家沒有悲觀的權利,他們必須選擇起而力行,用僅有卻有效的武器-音樂,盡其所能化解戰禍,因為他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一九一六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班牙大作曲家葛拉納多斯(Enrique Granados)搭乘輪船由美國繞道返鄉,沒想到他所搭乘的英國蘇賽斯號被德國潛艇擊沉,夫婦倆人一起葬身大海。奧地利作曲家魏本(Anton von Weber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僅僅因為吸食雪茄的火光違反了禁令,就被美國軍人開槍射殺。二十世紀奧地利大鋼琴家維根斯坦(Paul Wittgenstein,哲學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之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被徵召服役,右手臂遭俄軍射中而殘廢,導致餘生僅能用左手彈琴。
音樂家祈願著:在音符飛揚的時刻,不管是和諧悠揚的齊奏、纏綿悱惻的慢板、壯闊開朗的田園樂章,人們因心靈所感受的美好悸動,必然會阻絕了原本鬱積在心頭的仇恨、貪婪與慾望,實踐美學家所主張的「心靈淨化」(Catharsis)。或許這種心靈的清明澄淨,在音符止歇之後,又會逐漸捲土重來,但音樂提供了改變的可能性,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終究能看到良善的契機。正如美國詩人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所言:「真正而長久的勝利是來自和平,而非來自戰爭。」旨哉斯言,願所有政治人物乃至所有人謹記。
(作者曾任中國時報文化組主任、國家文化總會副秘書長,現為弦外之音團行政總監)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