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長白山上

發布日期:
作者: 蔡振念。
點閱率:623

今年八月盛暑,趁著赴大陸吉林省延邊自治州州政府所在的延吉市參加第六屆國際東方詩話學會之便,同與會的中、日、韓、港、台、新加坡學者一行數十人,一起上了趟長白山,一窺天池神秘窈渺的景致。東道主延邊大學是大陸的重點大學之一,因為處於中韓邊界之地,學校許多學科都具地域色彩,例如中文系中便有許多學者研究朝鮮古今文學及朝鮮文學與中國之交流。在中文系師生的導覽之下,我中學地理教科書上許多死知識一一活了過來,遊覽途中,對東北的風土人情也有了新的體會。
東北古來是少數民族活動之地,女真、羯、契丹、滿、蒙等曾經在此爭勝,建立了許多王朝,較著名的遼、金、滿清都發源於東北,清朝雄主努爾哈赤誕生之地就在長白山附近,東北最高峰的長白山也因此成為滿族的聖山。這一片遼闊的土地雖然水草豐美,土壤肥沃,但一年之中有半載天氣酷寒,冰雪覆蓋,主要是遊牧民族的草場,因此地廣人稀,滿清入關之後,竟成流放罪犯之所。近代以來,山東、河北居民不斷向關外移民,移民開發了東北,東北也雜揉了漢族與各少數民族的文化,今天東北人大多數為燕趙及山東男女的裔孫。以延邊州而言,漢族佔人口百分之六十,其他才是滿族及朝鮮族等少數民族。其中尤以朝鮮族佔百分之三十二為最,因此各地城鎮的街道商店招牌,皆漢文及韓文並列,報紙及電視頻道也是中、韓各半,在外地人看來充滿了異國情調,例如韓國人嗜食狗肉,延邊各地狗肉店林立,到韓國店用餐,不是狗肉就是各種酸辣的泡菜,使外來人如我者難以下箸。
因為長白山是避暑勝地,盛夏季節機票一位難求,我在會期一個多月前已訂不到票,只得忍痛買頭等艙,且需早一天抵達,但也因為多了這浮生一日之閒,方得獨自前往中國與北韓邊境口岸的圖們市,隔著圖們江遠眺北韓。圖們是小城,橫跨江水的大橋中線即是國界,中國境內的朝鮮族回北韓探親訪故,或北韓人赴東北依親嫁娶,橋像一條血脈,把橋中央的紅線向兩端延伸,繫起親情與許多故事。中國境內的朝鮮族是歷史浪潮下的孤兒,本來他們的祖先在這一塊土地上討生活,除了臣服大自然,無需向誰索取通關護照,但有一天一群人挾著弓弩槍砲來了,畫地為疆,從此他們成了中國籍的異鄉人,兄弟父母雖在一江一山之隔,也是他國人士。歷史開了他們一個玩笑,可是血濃於水,親情也非人為疆界可以阻隔,圖們的中韓界橋,因此日日溝通著朝鮮族的族群情誼。
在研討會結束的當天下午,我們即驅車奔赴長白山腳,於薄暮時分入住賓館,賓館名為美人松,以當地稀珍松樹為名,美人松每年樹皮蛻變一過,高可二十餘公尺,但樹圍不出一尺,這美人無寧也太瘦長了,因為美人難得,全世界只餘長白山下二百餘棵,無怪乎成了保育類物種。
時值炎夏,但我們在長白山下卻感到絲絲涼意。長白山綿延數百里,為中韓界山,也是三江源頭,圖們江北流,鴨綠江南向,天池水下洩為二道白河,西奔而去,時為淞花江正源。長白山最高峰在韓國境內,火山口蓄水形成世界最深的火山口湖長白天池,水深達三百餘公尺,總水量二十億立方公升,水面離頂落差五百餘米,因為位於二千六百多公尺的群之中,因而常年雲霧裊繞,為天池之美披上一層神秘面紗,遊覽天池的人,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有緣一覿她的美貌,據說前中共領導人江澤民三上天池,三次皆緣慳一面。
長白山是滿人的發源之地,因此清朝建國之後,便封禁二百餘年,只有在清帝登基祭告祖先時,才會上長白山天池禪拜天地。種種因緣,使長白山附麗著許多傳說,最著名的當然是天池怪獸,許多人指證歷歷,但多數人則只視為談助而已。
長白山雖為死火山,但地熟豐饒,溫泉處處,因此一年四季上山避暑泡浴的遊人絡繹於途,尖期每天有兩萬人次。我們遊歷當天,雖非週末假日,仍是人流洶湧,天池周圍,長龍逶迤纏繞,因為天清氣朗,池水宛如臥鏡,映林成綠,遊人紛紛搶拍照片,左推右擠,險象環生,雖有鐵鍊圈護,許多遊人仍跨越護欄,涯邊取鏡,讓人為之心驚。上天池的山徑因為曾發生事故,近來已不許遊客徒步上山,只由四輪傳動的休旅車接送,近百輛的車子上下彎曲山徑,日行不下數百里,而遊人大多遠道而來,可能耗時一兩天於途,只為了窺視十分鐘天池的美景。這十分鐘的代價,是為地球上又增加了無數的能源消耗與碳排放量,以長白山每天萬餘人的遊客,其交通工具耗竭的資源,實難估算,而結果可能只是在擁擠的人潮中留下到此一遊的虛榮。地球上,所謂的旅遊勝景,不知每天有多少相同的情境上演著。
長白山歸來,讓我思索著人類追求的無謂。我們好像被盲目的文明之流推著向前,文明發展到此,似無退路,我們不可能再回到原始素樸的社會,但這一股盲流,是吾終歸會將一切文明導向虛無,如佛家的虛空,或基督教的末日(doomsday),人類是否預感了文明的崩壞,所以預約著末世的享樂。我是悲觀的,也無力挽救二十一世紀地球能源即將枯竭的命運,但如果每個人如哲學家康德一般,長存天上星辰與人間道德律於心,也許我們該思索做為人的責任,重新尋找人類活動的意義。
長白山歸來,我計算著自己的碳里程,檢視自己是否也湧動著虛榮,想著內心美好的風景,也要勝過那許多外在的綺麗世界。外在的風光,我們甚至不能擁有十分鐘,但內在的美好,卻伴隨著我們一生。佔有外在的美景或一切有形無形的事物讓我們耗竭心力,內心的豐美卻可生出無盡的能量,何去何從,也只能是一己的抉擇吧!2009.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