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古寧頭戰役60周年和平祈福音樂會系列之六 霍夫曼的船歌襯托戰地奇妙轉化

發布日期:
作者: 潘罡。
點閱率:652
字型大小:

世界上有許多別出心裁的表演舞台,如奧地利布瑞根的湖上歌劇演出、大陸導演張藝謀的「印象劉三姐」,而金門將為台灣的表演藝術史,增添一筆獨創意的紀錄:18日上午,包括大提琴家張正傑、豎琴家洪綺鎂、竹笛家吳宗憲、小提琴家姜智譯、聲樂家林惠珍將搭乘特製的水上舞台,在翟山坑道的水道上,演奏多首古典小品,除了名家薈萃外,更見證了戰地的轉變。
這場演出源自藝術總監張正傑的靈感。當初張正傑接受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邀請,前往翟山坑道探勘時,就被眼前的畫面所感動。他看到當年金門的軍民千辛萬苦,從岩壁上開鑿出一條條水道做為運輸補給之用,保住了一片自由土地;如今戰火止歇,深邃的坑道水面,不再倒映著運輸船影,而是一窪碧水有著魚兒靜靜地巡遊。
張正傑如是規畫著:18日的上午,坑道的入口,再度有船隻駛入,但那是心靈的運輸補給船。音樂家搭著船,帶來的是精神食糧,他們在船上演奏,讓飽滿甜美的音符沿著水道四處迴盪,往昔的戰地坑道轉化為音樂廳。他們就像威尼斯大運河上的貢多拉船夫(Gondolier),一邊悠遊地撐著貢多拉小船,一邊引吭歌唱。
最適合襯托這幅畫面的音樂,非奧芬巴哈(Jacques Offenbach)的「船歌」(Barcarolle)莫屬。這首樂曲,選自奧芬巴哈最後一齣歌劇「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第三幕。劇名的霍夫曼,指的是德國浪漫派小說家E. T. A. Hoffmann,他的小說經常充滿了光怪陸離的情節與象徵意涵,其中樂迷最耳熟能詳的是「胡桃鉗與鼠王」(The Nutcracker and the Mouse King),後來成為俄國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創作芭蕾舞劇「胡桃鉗」的依據。
奧芬巴哈「霍夫曼的故事」劇情則綜合了霍夫曼的三個短篇小說。「船歌」在第三幕出現,劇情背景是威尼斯大運河旁的一棟美輪美奐的宮殿。「船歌」原本是管絃樂搭配女聲二重唱與合唱,18日的演出改成豎琴與大提琴的二重奏。樂曲一開始,豎琴演奏出6/8拍的波動音型,呈現出貢多拉小船在大運河上的搖擺風情;隨後大提琴拉奏甜美柔情的主題,一路謳歌。
在奧芬巴哈的歌劇中,「船歌」歌頌了美麗的夜晚、愛的夜晚,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所有人去探索、發掘和體驗。法國文豪暨思想家伏爾泰在小說「憨第德」(Candide)中,曾諷刺戰爭的荒謬以及對生命價值的戕害:僅僅一顆子彈不到一秒鐘時間,就可摧毀掉數十年費盡心血栽培的俊彥。但願兩岸人民保持清明,認清政治人物的所有操弄,不要再讓自己的生命淪為政客貪婪逞私慾的工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