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碑林二考

發布日期:
作者: 羅元信。
點閱率:603

以筆者之見,當年兵部將各地督撫論劾轄內高級武官的奏疏一併綜合答覆之時,是僅就奏疏所上內容作回應,以故產生這種看似扞格的情形。也就是說:福建巡撫王士昌彈劾胡應魁時,胡應魁還是「福建南路參將」,嗣後胡應魁雖已因軍功陞轉廣西總兵,但兵部擔擱了相當時間才作出裁處,故在覆文中是稱要將「福建南路參將胡應魁」革職;其實兵部答覆之際,胡應魁已然去廣西上任了。「明實錄」中未載胡應魁陞轉廣西總兵之事,或是因其陞任後不久便遭革職,以未曾久蒞故不記。
關於「金陵通傳」中稱胡應魁官至「廣西總兵」,已有張燮之詩題為證,但當初他在福建時到底出了什麼岔子,導致他陞官之後還被拉下馬?欲追溯此事,必需查考當年兵部主事者的答覆內容、以及彈劾胡應魁的奏疏中說了些什麼;但筆者在尋訪萬曆末至天啟初之兵部尚書、侍郎等人的著作上並無收獲,而當年彈劾胡應魁的福建巡撫王士昌亦未留有個人文集;剩下唯一的官方記載,就僅有「明熹宗實錄」中提到的「貪劣」一詞,如此泛泛之語,難以提供具體事實。關於胡應魁遭論劾事,在張燮所作「胡真卿帥粵西,有重名,以閩事被言。小詩志概」這首詩中,有一句「別是干城摧二卵」,或許透露了一點隱情。所謂「二卵」,典出偽託孔子九世孫孔鮒所著「孔叢子」,該書卷上「居衛第七」載,孔子之孫子思,曾向衛國的國君推薦一位「茍變」、認為他是將材。衛君亦知茍變有能力領軍,但因茍變過去當官征賦時,曾白吃了老百姓兩顆蛋沒給錢,衛君認為其不夠廉潔故不用之。子思聽了這等理由,便告訴衛君身處戰國之世,取長才不可因小疵棄之,「以二卵棄干城之將」,不是聰明的做法。以張燮所用典故來看,他認為使胡應魁遭彈劾的情事甚是微小,為此而斷送一員大將的前程是太過了,故為胡應魁感到不平。以「二卵」出典觀之,使胡應魁遭劾的事由,或許是和「收受」、或者軍隊帳目不清等事有關,故而被概歸於「貪劣」之列。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