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碑林二考
─胡應魁雖因遭王士昌彈劾而解職,但末了王士昌自己都比胡應魁先「滾蛋」。由王槐秀等人提出的指控來看,王士昌自己便是「貪劣」有跡;而由張燮以「蠅點」來形容王士昌的彈劾,其中亦似不單純:蒼蠅會污染食物,故而「蠅點」被用以指稱小人的中傷─有沒有可能,是王士昌藉考察所屬的權力、欲向胡應魁需索餽贈而未遂,才因此藉故彈劾他?關於這中間的隱晦情由,筆者已更詳細資料可據,就只能暫止於此了。要之,胡應魁雖是因在擔任福建南路參將時發生的事情而遭革職,但在地人的張燮都認為處分過當,此事諒必未對地方軍民百姓造成困擾、亦非重大情節。
關於胡應魁在福建任職時所留遺跡,以迄其遭革職之經過與生平資料等等,筆者所知已盡陳於前。但「參閫胡公功德碑」之所以樹立的事蹟,仍屬未明:到底胡應魁是因何種作為而獲立碑稱頌、且還是由當時金門在地卸任官品最高的聞人蔡守愚撰文讚譽?後於胡應魁的紀元憲,是因善於拊循軍士、在疫病流行時又施藥濟眾而贏得感念,但胡應魁的事蹟未必類同。以一武官的本職而言,其具體功蹟,自是以保疆衛土最為可能。不過,在「金門志」等方志中,並未有特載萬曆四十四年前半或稍早時,金門曾有戰事發生的記載;關於胡應魁得獲立碑的事由,又是一個謎團。筆者查考同時代的文獻,找到一個可能的緣由,雖不敢言必是如此,但或許可備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