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碑林二考

發布日期:
作者: 羅元信。
點閱率:605

而在黃承玄訊問明石道友的過程中,便有包括「料羅、大金,何故入犯」這一項(在此所提到的「大金」,應係指福寧州的「大金所」,與今天所謂大金門、小金門無關;而筆者尚未於文獻中見過有異地同名之「料羅」,所指係金門當無誤)。日人侵擾這兩處地方的時序,在「題報倭船疏」的下文中提到是「先犯料羅,續犯大金」,以下則有言「去冬有大金之入」;則大金所遭倭船侵入是在萬曆四十四年冬季、料羅被犯時間則更早於此。雖然黃承玄的奏疏中未明確述及料羅遭侵時間,但照理說,他關心的該是自己到任後所發生的狀況,故此事的時間上限應是萬曆四十四年二月十九日之後。由黃承玄的奏疏來看,萬曆四十四年間,確曾有倭船來犯料羅灣;雖然筆者不能斷言其必是在「參閫胡公功德碑」樹立的六月之前發生、也無法確定這就是使胡應魁獲立碑稱頌之事,但以截至現今筆者所知見的文獻記載而言,這已是最可能的原由了。
前面筆者已提過:在萬曆二十年時,福建南路參將在汛期時的駐地改移至廈門島(永寧衛中左所)。萬曆四十四年倭船來擾料羅灣時,胡應魁就在近處;當他獲報後可立即派遣部屬增援、也可能親自上陣阻截。而這次倭船來犯,「金門志」等書都未有特予記載,原因或許有三:一是當下明方守軍反應快速,不曾釀成大害,故時人未多形諸筆墨。二是早期記載金門歷史之「同安縣志」,其於萬曆四十年修纂(來不及載入這次兵事)後,歷經鼎革,直到康熙五十一年才又再修;相去百年的時距,對「前朝」的舊事知記者已稀,故未為主修志書者採入(當然晚出之「金門志」更毋庸論矣)。三是可能錄有「參閫胡公功德碑」原文的蔡守愚著作「百一齋稿」傳本甚罕,知見者不多,故而對該碑記載的史實內容更是無人聞問了--雖筆者已竭力採擷可用的資訊,但所推敲出來的可能輪廓也僅有如此;欲知「參閫胡公功德碑」所載的一切情節,大概是得期盼「百一齋稿」能有再行於世的一天,才能瞭解端詳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