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歷史小說連載赤崁行
巡檢看看桅桿:「以你這艘船的大小,牌餉大概是八百兩吧?」
船老大點點頭:「大人說對了,是八百兩。」
「我看,你跑一趟就可以賺回來。」
「哪有那麼好賺啊!」
巡檢沒再接話,他把銀子和茶葉、綢緞交給手下收好,例行性地在船上巡視了一下,臨走,指指那些襤褸漢子對船老大說:
「他們既然要到台灣,乾脆讓他們把頭髮留起來,何必拖著一條豬尾巴當胡仔?」閩南語胡仔和芋仔同音,後來人們訛為芋仔,已不知其本義了。
船老大謹慎地回答:「這要看他們自己了,我不便說什麼。」
巡檢的目光不期然地停在萬大明身上,打量片刻,指著他說:「你叫什麼名子?哪裡人?」
萬大明一開口,巡檢立刻聽出他的漳州詔安口音。「彰州詔安人!」巡檢走向前:「看你這身穿著,不像是到台灣打工的,我說的沒錯吧?」
「不瞞您說,小的是到台灣探望郭懷一郭大爺。」
「那麼,你是國姓爺的人嘍?郭懷一是鄭芝龍的舊部,不可能不和國姓爺往來。」巡檢的語氣一下子熱絡起來。
「不是。」萬大明回道:「小的要是國姓爺的人,就不會拖著辮子了。」
「那可不一定。」巡檢笑著說:「國姓爺的人也有不少薙髮的,我就看過,他派到韃子地區辦事的人都是薙髮的。」﹝註﹞
﹝註﹞:當時自中國出海的貿易船,大多來自鄭家勢力範圍,甚至為鄭家所有。見中村孝志校注《巴達維亞城日記》緒論。鄭家船隊前往清領地區,船員則薙髮,楊龢之嘗撰〈朝鮮李朝實錄中的漂漢與唐?事件〉,所謂漂漢、唐舟公,指鄭家的人與船,船上有人蓄髮,有人薙髮。
「小的真的不是。」
「好了,兄弟,到了台灣,請替我向郭大爺問候一聲。」巡檢喜歡結交,他見萬大明氣宇軒昂,不是一般莊稼人,就改口叫他兄弟,又對他說:
「上了岸,就到署裡坐坐吧。澎湖風沙大,沒什麼出產,我那兒有一罈花雕,是跑船的送的,就來喝一杯吧!」
「小弟恭敬不如從命。」萬大明久走江湖,當然懂得拿捏進退。
巡檢拍拍萬大明的肩膀,說聲「兄弟,我等你啊!」就帶著幾個吏卒離開了。
巡檢剛下船、坐上舢舨,船老大就小聲對萬大明說:「這小子自封巡檢,一向趾高氣揚,沒想到會和你稱兄道弟!可見你來頭不小,彰州仔,你真的是國姓爺的人嗎?」
「不是。」萬大明頭也不回地收拾行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