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絃外之音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692

我是一個「音癡」,音樂白癡。國小音樂課跟著風琴胡亂唱唱,下課羨慕同學們玩起風琴有模有樣,我都搞不清如何使用那些黑白鍵,也看不懂五線譜。當時年紀小,見過金門中學音樂老師,是玉兔牌鉛筆公司的女兒,當時到戰地來任教,真不簡單,算是比較專業會彈鋼琴的音樂老師。王阿民的姊夫齊國良教官,從金門中學調台任教大學,住木柵溝仔口,我常去他家吃飯,看到牆上掛一把塵封已久的小提琴,才知道齊教官是政戰音樂系的,不知何因在金門就發誓封琴,退休後應該有重新啟用以樂天年。假如當時五十年代玉兔小姐與齊教官,能在金門傳授一方琴藝,金門的音樂就有所不同。
上國中更慘,連風琴都沒有,國一還好,隔壁營政戰音樂系的丁連長教我們清唱。多年後與丁連長重逢於我任教的金沙國中,我笑他說:你的學生(城中第三屆)跟你一樣都已掛上三顆梅花,還不想告老還鄉去?後不知所蹤。國中我參加鼓號樂隊,打了不久的鼓,就改吹號,還沒學會就上擎天廳的晚會舞台,號角的聲音是金防部樂隊在幕後吹的,我們幾個拿號角的變成台階上跑龍套的。國二、三已經沒有上音樂課的印象,只有每年領袖祝壽歌遊街大合唱,由軍中教官來校,樹蔭下集體教唱。
上了高中,看見鋼琴是在大禮堂音樂課都用不到。蔡繼堯上美術課兼音樂課,教很多音樂常識。當時有音樂天份的歐陽貓,借錢買了一把小提琴,自得其樂,無處可學。他還借來很多古典音樂唱片,我們每天聽音樂看存在主義,學畫寫字,抽菸喝酒,很快就變成問題學生,完全無視於升學。王士朝說:大學之道在羅斯福路。但士朝和我先後選擇正確跑道,前進和平東路,我也不是什麼壞男孩啦,只是年少輕狂暫時迷失方向。吃教的王阿雞,從教堂拿了一堆交響樂、古典歌劇黑膠唱片給我,當時唱機正常的速度是用33轉,唱古老的黑膠唱片要用72轉。最近我又從某寺廟挖出一批黑膠唱片,有廈門廟橫街好時商店賣的,美造狗標VICTOR南管音樂片、有香港威靈頓街103號華樂公司,德造ODEON廣東戲曲音樂片,大約是抗戰前出品的。可惜現在找不到電唱機可用,小金門文化館有兩台陳展,改天借來試試,看還來不來電,最好能找到手搖的留聲機,這原本就是黑膠專用的。真是中西音樂壁壘分明,學南管要到廟口,學西樂要上教堂。
高中時,我生平的第一件樂器,是養老院一位老芋仔送我,他用奶粉罐自己作的胡琴。後來我在沙中教美術兼工藝,依樣畫葫蘆,教學生的第一件工藝作品就是奶粉罐胡琴,一人做一把共做了一百多把,有天份的同學馬上能自得其樂拉出單曲。可惜沒人會教,否則,百人費盡吃奶之力齊奏克寧音響,勢必「雷聲吼,驚醒尼父周公(老子擊磬圖)」,在金門的音樂史上未能留下一絲波紋,只送幾把給沙小去練南管。
大學時,我在大同街垃圾桶撿到一把胡琴,買了弓裝了絃,才知道是一把高胡,斷斷續續當南胡去學了一點,一曝十寒,拉得離離落落。這把高胡我還非常寶貝它,最近特別髹整雕飾一番,每天不忘操一操,音質越來越好,琴藝也稍有進境。晚節不保,折節向樂,有花點時間有用點心,誰說寡仁僅僅是酒族文化村一酒徒爾爾?但礙於天份,成藝有限,休閒時用來自怡悅也就夠了。學美術的像李子恆、王金國、董皓雲者流,不務正業,撈過界搞音樂,我也不小心誤入歧途,不能自拔,早晚要失身。
我的音樂經驗是如此貧乏,也正好說明我們那個時代的音樂教育是如此不在軌道上,師資、樂器是如此缺乏。今天不可同日而語,現在金門音樂教師已非常齊備,雖不像音樂之島鼓浪嶼每家都有鋼琴,鋼琴、電子琴在金門的家庭還算蠻普遍。如還有不足之處,可隨時跑台灣、廈門進修去。金門的樂團都可以上國家音樂廳演奏,且連連在台灣得獎,也常常大陸交流演出,可喜的現像!金門的音樂史從現在開始寫出輝煌的一頁。金門的美術史無從寫起,我還大言不慚地說音樂,真是狗拿耗子,琴藝沒學多久,竟敢在此胡說?彷彿吃了三天青菜就妄想升天成佛,只是心裡有一點感覺,不吐不快。
金門音樂達人許銘豐本來是讀理工,大學時一頭栽進絃樂,精通中西各種拉絃樂器,更遍習各種中西管樂,更涉及道佛法事音樂、鼓吹,深入鑽研中西音樂樂理,淺出實踐於音樂的教學。音樂天份是與生俱來的,加以後天的興趣和不斷努力,中西兼容並蓄,管絃並駕齊驅。他辭去國中教職,經理龐大的家族事業之餘,全心致力於金門的音樂教學,默默播種、耕耘三十多年,經常成果發表,金聲玉振,振聾發瞶。很多年輕的音樂老師幾乎是他指揮棒下點化過的學生,樂隊裡的演奏好手幾乎是他在課外所調教過的,金門的音樂有今天亮麗的成績,他是深耕過的辛勤園丁之一,且不求聞達於諸侯。
許銘豐在金門的音樂教學活動,有金門高中絃樂社、金門縣社區大學親子小提琴班、合唱團(心靈樂章)、金城樂齡學習資源中心的樂齡音樂班(二胡及小提琴),還有金門樂府傳統樂團的南管與京劇,也有提琴製作與修繕調整的探討。他是一個金門音樂人,關心金門音樂發展,也建立交流音樂的部落格(joysong的金門音樂生活),掛滿金門音樂生活與音樂周遭環境所見所聞。一個業餘的音樂工作者,才華洋溢,更具備專業的音樂高水平。還曾自己購買一批小提琴捐贈給中正國小,協助成立絃樂社。他更希望幫助在工作、學業之餘對音樂的愛好者,參與音樂活動,一同享受音樂的人生。
許銘豐曾向梁飛倫先生學京劇文武場(拉彈、鑼鼓),梁先生是金門京劇史上集其大成者,熱中於京劇傳教,自己記譜製作的京劇譜準備要在joysong的網路上提供免費下載,與京劇票友共享,他希望再幫梁佬做些影音的記錄上傳,與大家分享。許銘豐也到城隍廟向諸閣佬學南管,而精於傳承,讓工ㄨ譜為初學者易識易學,事半功倍,他以管絃樂系統化豐富的教學經驗,相輔於傳統音樂的教學。他的音樂目標是以「絃樂」為主,要教的,要學的,忙個不停,就是要讓已有學校西方觀點的音樂基礎,與我們的傳統音樂銜接,讓傳統音樂的教習,有很好的調適。秉承「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委任推展「金門傳統音樂」推廣傳習活動,很多課程是免費提供的。金門之音,因為有他而更加寬弘,金門除了酒拳之聲不絕於耳外,應該讓絃歌之音傳唱不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