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廊山東行
八月份,新學年的開始,卸下另一重身分的我依舊參加縣府在暑假期間辦的旅遊活動,今年是「山東半島八日遊」。說到這活動,我們參加的這一梯次,實在是迂迴,出發前、旅途中,乃至於結束行程前都是考驗,也許這就是「天意」,讓我們這一趟更加豐富吧!
首先是遇到颱風,這颱風可不能等閒視之,它就是造成南台灣災情慘重的「莫拉克」,走到哪兒,都是它的影子,它影響範圍之廣、帶來災情之重成了世人關心的焦點,而我們的行程因它而有所耽擱,一些人要提早回到金門,要延長請假日數,怪的是我們成了下午才從水頭坐船,晚上在廈門機場坐往山東的飛機,第二天凌晨才到達目的地,這樣的開始的確是「與眾不同」,當然第二天行程緊湊是不必說了。
短暫的廈門停留,在環島路的海邊走走,感受一下「熱」,接著吃了晚餐,然後就往機場報到,這時大家不約而同的走向「KKL」金門高粱的展示區,挺親切的,只是看那標價,實在不敢恭維,但也有股驕傲,因為它是「高價值」的。搭夜航,只好在機上大睡特睡一番,只是還得在「寧波」稍做停留,為的當然是多載一些客人。三個多小時的航程不免疲累。到了山東,導遊見到我們的第一句話竟是「早上好」,因為已第二天凌晨,而「青島」在夜晚看起來像極了「青鳥」。
為顧及給我們一個「交代」,也為了公司「報帳」,我們開始在每個景點「駐足」,時間明顯的不夠用,來去匆匆,早早起床晚晚睡,折騰了老人家,看來充實,實則仍有不足。青島建市一百多年,去年甫辦過的「奧運」:相約北京,揚帆青島,顯然這裡也享有盛名,外地人到青島置產者多,七至九月來此避暑,平均二十八度左右,市樹為「法國梧桐」,它用以淨化環境,八個大字來形容青島:「藍天碧海綠樹紅瓦」,來到這裡,大合照的多,要想獨照難啊!
第二天先來到「五四廣場」,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在青島爆發,同時是帆船基地,青島以前叫「月交澳」,現有「青島啤酒節」,以全國各地為路名,如「金門路」,路沒有正南、正北,由上鳥瞰,它就建在山坡上,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車,少有人騎單車,市政府大樓像是一頂「烏紗帽」。這裡流傳著「三怪」:一怪「泳衣外穿」,二怪「啤酒裝進塑膠袋」,三怪「青島的姑娘嫁老外」。停好車二分鐘即可到山頂,這太誇張了,這裡是「小魚山」,登高望遠,房子都有「煙囪」為特色,下山時,一些人買起了水蜜桃,只因為便宜。接著來到「青島棧橋」,遊客多,加上天氣熱,我們幾個選擇遠遠照景就好,然後在樹下閒聊,原來我們是命運類似的二對,都是台金來去,倒是有經驗的她說:「這樣好,這樣比較不會吵架!」
到青島四件事,遊嶗山、吃海鮮、喝啤酒、洗海澡。導遊順勢教了我們山東的稱呼,千萬不要叫人「小姐」,叫「小悶兒」(音同)或「服務員」即可,而男生可叫「小哥兒」,山東口音重,大嗓門,吃大饅頭,人說「冬至餃子夏至麵」。午餐我們吃的是「黃海海鮮宴」。嶗山,海山名山第一,乃道教名山,「太清宮」有三官殿(天官、地官、水官)、三清殿、三皇殿,內院幾百年、幾千年的老樹、古樹多,有漢柏凌霄,三樹合一,因遭雷擊而樹身分裂,然而卻也造就它今日的多樣面貌,「關岳廟」,奉祀的是關公與岳飛,對面有蒲松齡像,傳說他在這裡完成了「聊齋誌異」之大作,門票也不知是收二次還是三次了。這裡的漁民家裡供奉的是「媽祖」-林默娘娘。
來到「青島啤酒博物館」,想必不少人躍躍欲試,或是期待已久,因為這裡的「生啤酒」是出名的,看大家一壺再一壺的暢飲,可見它的魅力,我不受影響,倒見大家都有「透心涼」的快感,是誰說「白色的泡沫都是營養」,所以倒的人自然的加上一句「營養都給你」,當然,生啤酒帶不走,但是啤酒豆可是吃得津津有味,於是大家開始買起伴手禮,好吃加上好喝,看來不少人是滿足了,稍減對行程的不滿。接下來要近四個小時才會到「威海」。
在休息站休息,竟然發現車子漏油了,這下師父急了,開始搶修,只是原本就預定會晚到目的地,這下更晚了,有人提議說「不妨在休息站旁的餐廳晚餐,就在隔壁留宿,師父就可以好好的修」,這當然是「急中生智」,但行程上恐會大亂吧!十點左右到威海,只是我們一進餐廳,聽到了服務生直接的心情表達:「要死了!幾點啦?」誰願意車子中途有狀況呢?那一餐的「饅頭」倒成了我們往後幾餐的第一名,它是手工的,又Q又實在,有人動念想買回家,只是往後還有幾天行程,於是打消念頭,它成了日後懷念的好味道。
第三天,先要坐船到「劉公島」,有趣的對話在候船時聽到,小孩子說「輪船」,爸爸說「漁船,要到島上當然是坐漁船」,小孩子硬是要坐輪船,這一對父子誰也不讓誰!威海是中國最長的海灣城市,韓國商人多,韓國貨自然也多,十五分鐘後到達島上,西漢末年,因劉公、劉母救助人而得名,威海的幸福門,南來北往的中轉站,氣候宜人,北洋海軍曾在此,甲午戰爭被日佔領三年,因而相關紀念物多,一九八二年正式對外開放,經過劉公島人二十多年的保護,有劉公島戰役公園、甲午戰爭博物館等,有李鴻章題的對聯,到這兒可以盡收威海灣的自然風光。只是,導遊的「大聲公」和解說員的賣力解說互相干擾,而對船上的解說服務則有人一再強調是「非常非常的好」。
午餐後來到韓國城,真被那琳瑯滿目的東西嚇住了,一時之間還真的不知要看什麼,只是朝人多的地方看去,看大家「殺價」,大家一來一往,最後是想買的人一窩蜂的掏錢,因為便宜了!逛過來看過去,其實很多是相似的,真真假假,還真的是要看準了、談好價錢再決定。一個小時後來到煙台,來到「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多少名人來到館裡題字留念,聽導覽後來到百年酒窖品酒。接著到「煙台山公園」,這裡有各國的領事館及建築,只是「煙台山燈塔」是海事局管理,所以要另外收票,煙台山燈塔及烽火台是地標,走過長長的情侶廊,解說員開始說「牽手走過,一輩子不分離,百年好合」之類的好話,還有連心橋、小美人魚。
煙台,燒狼的大便而起的煙,可用以做信號。一個笑話應該有人聽過,「小姐,水餃多少錢一碗?」「六毛」,另一種對話則是「小姐,睡覺多少錢一晚?」「流氓」,這就是聽與說之間的連結起了問題,而北方說「夜消」,南方說「消夜」。這裡流傳著「煙台蘋果萊陽梨,福山櫻桃數第一」,還有「身在蓬萊即是仙」。晚飯後休息去,打開新聞,依然是「南台灣的救災」,真乃台灣人的一大考驗!
第四天,出發後約五十分鐘可到蓬萊,這裡是「水果之鄉」,有四大名樓之一的「蓬萊閣」,風景獨特,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槐樹」傳說是鐵拐李種的,當初在下棋時連輸三盤,加上太陽大,因而用以遮蔭,九月底十月初來可以採摘蘋果。登閣順序是左上右下,先「登閣成仙」,然後是「神仙下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啊!在樹下,小侯跟我們說起「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真實典故由來:「狗咬」和「呂洞賓」是熟識的好朋友,但因彼此不信任而發生了如「你讓我妻子守空房,我讓你妻子哭斷腸」的悲慘下場,實則他們互相扶持。林默娘娘的左右有八將,包括了四位龍王,而龍王臉為何是黑的?說是老百姓向祂求雨,祂不下,老百姓憤而將祂抬到太陽底下晒,因而成了黑臉,日後可是「每求必應」。媽祖有二房間,分單雙日用,各有一婢女服侍。這兒有戚繼光的立像,也有蘇軾祠,他曾在此做了短期的官,受人民愛戴。蓬萊之建設始於宋,今日保留的為明清所建,尤其是清朝。午餐吃的饅頭不怎麼的,有人不禁說出「從此再也吃不到那麼好吃的饅頭了」,真是感慨!
三個半小時到維坊,當車子開到加油站加油,我們趁機吸吸自然空氣時,「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是常有的事,但總覺得他們是故意的,故意把「廁所」鎖了起來,只留洗手的,導遊先行看過,男士們只好走遠一點去瞧瞧,轉眼間看見他們「落荒而逃」,顯然事有蹊蹺,果不其然,他們大都不敢恭維,我們不得不嘆「破壞泱泱大國的形象」,有人興起了在此做起「收費廁所」的生意。「維坊」是世界風箏之都,這時我不免聯想到某一回一位學長對我說的話,他說「一天遇到廈門的記者對我說,你們金門的作家某某某寫的『風箏』開頭被我們引用在『風箏節』上……」,我會心一笑,因為我寫的是金門與新馬間親人的關係,實則也有特殊含意,只是一時興起的念頭卻受青睞,感覺真好!
維坊是山東人口最多的地方,所謂「飛在天上是風箏,掛在壁上是年畫」真是不假!來到「楊家埠風箏博物館」一遊,實在嘆為觀止,我又想起七月初在金門慈堤上「告別地雷,金門向上」放的以及承辦人送給學校的大型風箏,倒也別有一番美感。中國四大火爐:重慶、武漢、南京、濟南,此行我們會去一個。一個多小時車程到「淄博」,臨淄是齊國故都。晚飯時A、B團大集合,相見歡之餘,當然是交換心得、經驗,因為我們走的行程剛好是相反。
第五天早上先到「齊國歷史博物館」-周朝八百年,齊國八百載,輝煌的齊國文化……,是的,我們走在歷史長廊,姜太公、晏子、龐涓、齊桓公、管仲、田單、韓信、孫臏等等都在這塊土地上,這裡有出土文物、有陪葬品。「臨淄」乃因緊臨淄水而得名。接著來到東周「殉馬坑」,此景點拜愛馬如命的齊景公之賜而存在,想想六百餘匹二、三歲的真馬被打暈而陪葬,殘忍之至啊!一個多小時到「周村」,這條「周村古街」是我們所逛的街裡唯一要「買門票」的,周村是天下第一村、中國第一村,它那「今日免稅」是大家必照的焦點,而周村燒餅生意之好,嚇人啊!(車上小侯和我們玩遊戲,我的新婚之夜加四個字的數字成語,大家笑成一團)
來到泰安,竟然看到熟悉的「永和傳統豆漿」。靠山吃山,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形成了「三美湯」。「泰山」為五嶽之首,2003中國十大名山,來到「岱廟」,這裡有的是古建築群,始建於宋朝年間,那「時來運轉」的大石多少人親手觸摸過,那漢武帝種的柏樹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只是什麼樣的錢都能賺的感覺湧現,連穿「鞋套」入廟拜拜都想得到,只是一旁有人在質疑「我穿過的別人會穿嗎?」答案自在心中。珍珠,有興趣的人會去買,而我們只是看看,到此一逛罷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