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些空白
從國小到高中,除非是嘔氣,故意題目不寫答案,女兒的各科成績向來滿分收場。好強爭勝的她,這一次的段考成績,有兩科只考了九十八分,氣炸了,氣得連飯都不想吃,自個兒關在房間生悶氣。
看到女兒這模樣,我想起童年時的讀書情景,我也曾經是讓雙親頭痛的孩子。怪母親不小心,為何在我的左臉生出一顆愛哭痣,害我不敢當眾以哭泣抗議,只能暗自飲泣。也氣父親粗心,我明明可以健全成長,五歲時的感冒及發燒,竟讓雙腳萎縮成小兒麻痺,成為要靠拐杖走路的人。
煮了一碗女兒愛吃的牛肉麵,單手拄著拐杖,慢慢走到女兒的房門。「嫣然,媽媽煮了妳愛吃的牛肉麵,快點開門,我一隻手撐架子,一隻手拿著麵。」開門了,熱騰騰的湯把肉的香味逼出,尚未進食的她,嗅到這肉味肚子咯嚕叫得更大聲了。
母女倆好久沒有談心了,我想藉這個機會告訴她,媽媽臉上這顆明顯的黑痣究竟是什麼痣。痣裡的秘密也許可以使女兒頓悟人生有許多事,可以不必為這種小事大動肝火。
一歲時,母親抱著我,讓懂得命理的長輩觀看她女兒的命相如何。他指著冒在左臉像細沙般微小的點對母親說,「這孩子有文昌星保佑,很會讀書,只可惜這顆痣是愛哭痣,會隨著年齡而愈發明顯。」他說對了一半,這顆黏附在臉上的記號像個隱藏的蜂巢,當我鬱悶低落時,成群的蜂兵會朝我最傷心的位置螫刺。五歲前的活潑快樂到了下半年全變了樣,突發的感冒,使我從診所看到教學醫院,從門診到急診到住院。命是保住了,雙腳卻變形扭曲,得靠拐杖才能緩緩前進。
小學時,同學大半是訂學校午餐,我則等待大我十歲的大姊送來家裡煮好的飯菜。下課時間,除了需要上廁所,我總是安靜待在教室,不會渴望走出室內的狹隘。惟午休時分,大家吃飽後趴在桌上睡覺時,我才敢蹲著走出教室,抓扶著枝幹壯碩的松樹,享受在綠蔭下的片刻陽光空氣花香鳥語。若不巧有人從旁邊經過,被嘲笑或當成笑柄是免不了的待遇。「你們看!她和我們一樣是人,可是,她好像站不直,彎彎曲曲的樣子,好不好笑。」第一次受到同學的屈辱,我一方面黯然哭泣,踉踉蹌蹌地蹲爬進教室,一方面也告訴自己:「不能在行動上勝過你們,功課一定要高過你們。」
雖然當時已施行九年國民教育,國中仍然要依據課業成績分班。下課後同學多去補習,我則單獨留在教室自修或寫功課,等候下班後的大姊載我回家。雖未補習,從小理解能力和記憶力就很強,我的成績至少保持班上前三名以內。但說也奇怪,每次的月考,總會有一兩科的考題,不知是真不懂或刻意不寫,可以滿分的科目總有一題被扣分。月考後,我總是沈鬱,又怕大人看見,時常在深夜時分躲在棉被下暗自流淚。為一人獨守教室讀書而哭?或為不曾上台接受第一名表揚而傷心?這個問號隨著時間的沖刷而轉淡卻依然存在。
跛腳的嘲弄和考試的得失,恰似童年記憶的兩條傷痕。揮別青春進入人生半階,對於成績排名或殘缺之身,早已一笑置之,只是偶然憶及,仍像一個刺留下心裡;直到去年探視睽違多時的小學導師,終於豁然開朗。雖年屆八十,老師是身心康健的老人,她邀請我一起栽種新起的樹苗。老人邊做邊說,栽培人如同栽種一棵樹,在幼苗時就須為它預留生長的土地,人的一生也不能盡善盡美,總要留些空白調節生活的不如意。我邊聽邊點頭。
老師以柔和而憐惜的語調,為我解答當年能夠科科滿分卻總故意留下空白一題的原委。「平常考試妳都考一百分,但每次月考必定在最拿手的科目空下最後一題,明明會的題目,為何不寫?妳說:我不想考第一名,只想證明我的能力和那些手足健全的人一樣好。過了那麼久,我依然記憶妳在妳回答時,那倔強而堅毅的眼神,竟然沒有淚光從眼眶泛起。」
當年回答時沒有眼淚,三十年後重溫舊事,淚水卻淅瀝而流。老師的一席話如醍醐灌頂,使我了悟留下最後一題空白的真正涵義。
女兒凝神靜聽,聽我細訴當年的過往。我雙手托住女兒的肩膀,看著她說:「等妳到了媽媽的年紀,妳也會經歷許多際遇。妳會了解,人生這一遭,若為與妳相遇相知的人們留一些空白,彼此可以舒服而坦然,別人也會感謝妳給他們喘息的空間。空白的答案,讓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悠然的自在。留一些空白,可以微展鋒芒,可以得理淺述,可以掩卷深思,可以韜光養晦,可以動靜皆可,可以預留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