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文藝》的前世今生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長慶。
點閱率:1,230

可是,黃克全先生在掌聲中僅辦了一期,的確讓我感到有些失望。革新第二期由旅台青年作家顏國民先生接手,並擔任社長,黃克全先生則改任名譽社長,張國治先生為顧問,編輯部與台北聯絡處為台北郵政信箱三十之廿九號,執行編輯為何人並沒有署名。革新第二期於一九七八年(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一日出刊,與第一期整整相隔十個月之久。從該期的內容觀之,顏國民先生有意把它編輯成一本綜合性刊物,當然仍以文藝創作為主。在三篇特稿中,其一為陳伯芬先生綜合報導──〈獨樹一格的金門陶瓷廠〉,其二為張自福先生綜合報導──〈馳名中外的金門高粱酒〉,甚至有「樂壇特訊」、「金永亞結盟特訊」的所謂「簡訊」,以及高水準的「索忍尼辛的震撼」專欄(其中兩篇為轉載)。該期執行編輯可說是面面俱到、用心良苦。在一百一十頁的篇幅裡,也容納著十二則大小不一的各類廣告,其收取的廣告費無論多寡,對經費桎梏的《金門文藝》來說不無小補,這似乎也是顏國民先生對這份刊物充滿信心的地方。封面設計為藍一峰先生,採用的是黃世團先生的版畫,執筆作家有:李錫隆、李淑娥、九天、李隱、李瓊芳、風吟、洪春柳、張國治、浯江廿四劃生、溫瑞安、成少樓、黃昏星、曲鳳還、廖雁平、周清嘯、野鶴等人。除九天先生為浯鄉耆碩外,餘均為文壇青年菁英。
革新第三期(夏季號)於一九七九年(民國六十八年)八月三十一日出刊,與第二期相隔有九個月之久。社長仍由顏國民先生擔任,黃克全先生與王永福先生為顧問,編輯組夏永慶先生,採訪組黃美蘭小姐,公共關係組張基發先生,其組織結構與人事安排可說相當完整。然而頁數則從第二期的一百一十頁減為六十二頁,廣告亦不如上期,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他們的用心。
首先是──〈小小的心願〉
金門──
是個很熟悉、又很神奇的名字
我們不希望她只是個地理名詞
我們所企盼於她的
在創作上
能成為文藝的新潮,藉著真摰、純樸的手筆,創出清新可喜的文學。
在思想上
引導健康的方向,替高度發展的工業社會,提供適切的反省。
因此,她是屬於你、我、大家的精神象徵!
繼而地是編後語──〈我們的話〉
這一期的文藝,終能如願呈現在您的眼前,我們已盡力,卻不敢竊竊自喜,存在的缺失,也願不諱一談:
一、就如眾多愛顧我們的朋友所剴陳的,我們尚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特色表現出來,這是我們亟待樹立的,比如構想頗佳的「浯島名人錄」(在鄉、離鄉知名人物的專訪或描述),「兩線專欄」(對一種事物,一項事實的客觀及多角的探索),「藝文點滴」(報導本籍文友動態),「報導文學」(深入探討鄉土根源所在或特色)等專欄,都因稿源不繼,奔走不力而付闕如,然而我們的用心仍很強烈,以後我們有了固定的根據地做為連絡所在,就更能專心致力於這個刊物的茁壯和發揚,而我們有待於讀友的,是希望您們即刻拿出「捨我其誰」的胸懷,積極參與創作行列。
二、本期的文藝是出得慢了,但我們的「秋季號」及「冬季號」將分別在十月底、十二月底出書,由於時間緊促,望有心文友發揮我「金門精神」,多出點子、積極投稿!
三、……。
看完〈我們的話〉,文中雖然充滿著理想和希望,但似乎也有現實的無奈。即使有心想辦好這份刊物,首先必須面對許多實際上的問題,當財力、物力、人力無法克服時,只好向現實環境低頭。顏國民先生並沒有依言推出「秋季號」及「冬季號」,而是一張四開報紙型的所謂「革新四期」,於一九八○年(民國六十九年)二月出刊,距上期約有六個月之久,共分四個版面:第一版「文藝動態」──報導與浯島有關的文藝動態;第二版「故鄉他鄉」──採錄浯島子弟在鄉在外的思鄉情懷;第三版「創作與欣賞」──題材不拘,小說、散文、評論皆所歡迎;第四版「過客與金門」──讓到過浯島的金門之友緬懷往事,盡情發揮的園地等。而且接受各界廣告,每批收費五百元(8×61字),第一版下端有「鳳凰城圖書公司」廣告,約佔全版四分之一;第四版有祝賀林媽肴文友與蔡雅慧小姐,黃珍珍文友與李文曲先生賀婚廣告,以及「美泰」打字印刷廣告等,倘若以他們所訂的廣告價格而言,所收取的廣告費,足可分擔該期大部分印刷費用。然而,綜觀革新四期的《金門文藝》,雖然是「來信回郵即寄」的免費贈閱品,但無論從任何一個基點來說,都談不上「革新」兩字,讓人感到遺憾和惋惜。由此可見,想維持一份刊物的正常出版,確實不易。
現在,我們再看看顏國民先生「革新四期」──〈我們的話〉
對老讀者而言首次接到這份刊物,或將是一種驚詫莫名,原因是「書冊裝」成了「報紙型」,再者內容也嫌少了點,在此我們深致歉意,由於倉促成事,我們刪留了一大部份成稿,相信在下期會有更豐富的內容出現。
由於這種形式的改變,使讀者和我們同受其益,此後發行將更為廣遠,而出刊的日期更為拉近,內容也將更形多彩多姿了!
此後我們仍然盡力於地方文藝深根的挖掘,同樣地我們更竭誠歡迎文壇老宿新進共同來經營這塊園地,繼往開來,再造更為輝煌的成果!
我們絕不相信文藝是一種過時的表現方式,同樣地我們更不願意囿限他該如何表現,生澀的作品也可以逐漸進而成熟,只有附帶個人私心的作品才令人可厭,吾島身處壁壘之際,消長之鋒,個人所感之心靈激撼,自非外人所能及,正由此故,其筆鋒自能富帶感情,餘音令人難忘,殆無疑義。
這一期的篇幅很小,但我們將竭力做到維持短時期內陸續出刊,至於內容與篇幅能有多大變化,那要看以後給各位的意外之喜吧!(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