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孝思化為祝福
娘家父母是南部偏僻鄉村的農民,我和二姐及哥哥都因工作關係住在北部,只有大姐在南部市區。曾經父母也感歎晚輩不在身邊,可又不習慣市區生活,始終不願與我們同住。
或許是知道台北生活大不易,不想讓我們擔憂,父母漸漸地把心思放在農作物上。每天清晨父親騎著機車到田地裡巡視作物,順道跟村民聊著耕種的經驗。約十點回家,泡著茶,看著洋基棒球轉播。母親騎著腳踏車到田地摘採已熟的蔬菜,回家後陪父親喝著茶,順道整理打包吃不完的蔬菜,留待下幾餐或分送給親友。
每年父親會把一畦田的稻米留下來,每當我們或其他晚輩要回來時,他會先用碾米機處理過,再依晚輩們的需要來分送。農曆過年,父親會留下一小區未採收的紅蘿蔔,讓城市的親戚們大手牽小手拿著布袋,光著腳ㄚ踩在泥土,體驗採收的樂趣。
七十幾歲的身軀難免有病痛,緊急狀況時,南部的大姐總會就近幫忙照顧打點,哥哥每個月撥空全家回南部一次,我和二姐除了連假和過年,也會利用暑假帶著小孩回去與兩老聚聚,我們一家人總是珍惜相聚的時間。
父母生活簡約,內心知足,樂善好施,儘量不讓我們擔心;我們也盡好本份,不為兩老添麻煩。大家早有默契,如果兩老不良於行或身體上的病痛,我們都願意分擔奉養。相隔南北兩地,常有思念與感恩之情,總是在心中化為對兩老深深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