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獵捕飛蟲的精靈

發布日期:
作者: 歸樵。
點閱率:541
字型大小:

六月初,夏季的豔陽光芒四射,照耀大地,人們如在陽光下曝曬太久,都會頭昏腦脹,暈眩倒地。在鵲山土壁挖洞為巢的一群栗喉蜂虎,不懼烈日高照,正忙著獵捕飛蟲來餵養雛鳥。只見父母親鳥嘴裡叼著蜻蜓,或蝴蝶,或薄翅蟬,停棲在洞巢附近的枝頭上,鳴叫幾聲,然後再飛入洞巢內,將昆蟲交給雛鳥,幾秒鐘之後,又見親鳥自洞口飛出,再次到郊野尋捕餵雛的飛蟲,以滿足雛鳥毫無節制的食慾。父母親鳥的幾聲鳴叫,讓在洞穴內的雛鳥熟悉,便於認知父母親鳥的到來。
栗喉蜂虎的體型大小與白頭鵯差不多,但體形較瘦,而尾羽較長。體色背部為鮮綠色,腹面淡綠色,喉部栗色,有一道黑而寬的過眼線,眼睛棕褐色,嘴細長如劍,且為黑色。整體觀之甚為華麗,且其在空中的鳴叫聲,輕柔悅耳,常使聽者駐足觀賞。栗喉蜂虎的獵捕,以敏捷飛擊的方式為之,也就是用其長而尖銳的嘴,在空中攫取飛行中的昆蟲。牠是空中的捕快,飛行昆蟲的剋星。無論昆蟲在空中飛行有多快,或多刁鑽,都逃不過牠那視覺敏銳,飛行快速的捕捉。栗喉蜂虎在金門的分布,除不見於城鎮如金城、沙美和山外新市等的上空外,全島各地的鄉野都可看到其蹤影。牠們時而在空中飛舞、鳴叫,時而停棲在枝頭或電線上,為金門夏季的空中,增添舞動而美麗的色彩。
栗喉蜂虎是金門的陸棲夏候鳥,通常於4月中旬抵達,9月初離去。牠們冬天在那裡越冬?海南島、中南半島或更南的赤道地區,目前尚無明確的事證,來證明在那裡越冬。金門的陸棲夏候鳥,除栗喉蜂虎外,還有杜鵑科小杜鵑、中杜鵑和四聲杜鵑等3種,以及家燕和大卷尾,種類不多。這是因金門的地理位置,在北半球的低緯度地區之故。北半球的緯度愈高地區,夏候鳥愈多。夏季來金門的鳥類,目的自然是為了繁衍下一代。栗喉蜂虎在土壁上挖洞為巢,據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袁孝維教授和其學生多年的調查研究,證實栗喉蜂虎的繁殖過程,有託卵寄生的現象,也偶有「幫手」參與撫養雛鳥,這是鳥類繁殖較為特殊的一種行為。不過這隻「幫手」與受幫助者的關係如何,則尚不清楚,牠們是叔伯、姑嬸、兄姊或僅是鄰居,目前還無法證實。
栗喉蜂虎在金門的生活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白天在鄉野四處活動和覓食,飛行輕巧而靈敏,有如空中的舞動精靈。晚上則集中在幾棵大樹上棲宿,因而每年都有幾處夜棲地。觀鳥者可以利用傍晚時刻到其夜棲地觀察,見一批又一批的栗喉蜂虎陸續返回樹上,並相互地鳴叫著,直到暮色低垂至黑暗,才沉靜下來。栗喉蜂虎在金門的族群數量,依據金門野鳥學會會員分批於暮歸夜棲地的估算,每年的數量都在4000~5000隻,顯示目前金門的自然環境條件良好,頗能適合栗喉蜂虎的生存。然而,也有人擔心金門的經濟發展,環境的快速改造,對栗喉蜂虎的生存,產生潛在的威脅。
夏季的舞動精靈,只是對其飛行中鳴叫和動作敏捷的一種讚賞。若從另外一個角度審慎視之,栗喉蜂虎每天捕食大量的昆蟲,在維護生態平衡的功能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實可稱之為自然環境之寶。此外,因台灣沒有這種鳥類,每年夏天也都能吸引許多台灣的鳥類愛好者,前來觀賞或拍攝。牠自然是金門地區學生戶外教學的可貴教材,也是金門的重要鳥類資源之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