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的俗語話之十
「阿娘的俗語話」,業已寫過九篇,總計約有三百四十餘則,如今距離前篇,已逾半載,邇來發覺母親的記憶深處,尚有許多未曾耳聞的俗語,只是缺乏觸發的引線,茲將近日所獲,轉述於後,一則分享鄉親,一則分享鄉親,一則就教先進。
△「目瞎霧霧,外甥看作母舅;目瞎花花,瓠仔看作菜瓜。」──人到老年,視力退化,不是老花眼,就是白內障,尤其早年,醫藥不發達,別說白內障手術,也鮮少有老花眼鏡,每個人的眼力,就像霧裡看花一樣,「母舅與外甥」「瓠仔與菜瓜」因有幾分相似,所以分辨不清,就如現今的一首流行歌:「外甥、母舅,傻傻分不清楚; 瓠仔、菜瓜,傻傻分不清楚。」此處當然非指傻傻,而是視力模糊所致。
△「好銅呣鑄鐘,好子呣當兵。」──真正好的銅,絕不用來鑄造鐘器,意味著鑄鐘的材料不必太講究,普通的材質即可;而真正好的男孩也不應當兵,意味著好男兒應該力爭上游、求取功名。因此可見古今有別,今日則倡言「好男要當兵」,一位男孩唯有經過軍事訓練的洗禮,才能脫胎換骨,成為真正的男子漢。此句意同「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疼花連盆,疼子連孫。」──花與盆、子與孫,其間關係密切,試看愛花之人,連同花盆也跟著講究,這樣才能產生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效果。孫為子之所出,骨肉相連、密不可分,往往父母所疼愛的子女,連帶該子女所生之子孫也會一併疼愛,這種心理,大概就如漢劉向說苑所云:「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
△「人若在衰,種瓠仔生菜瓜。」──琵琶記云:「福無雙至猶難信,禍不單行卻是真。」人在倒楣時,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照常理說,應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怎可能「種瓠仔生菜瓜」?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瞞父騙母,瞞尪騙婿,瞞大家騙同 (妯娌)。」──有人「瞞天過海」,有人「偷天換日」,足見欺瞞手法,不可捉摸。但本句皆屬自己親人,仍然瞞心昧己,實在喪盡天良。
△「猴跟鹿,死雞仔跟鹿 (駱駝)。」──兒時只要有人緊跟不捨,但會口出此言,暗指對方是猴子、是死雞仔,表明自己不想被跟,希望對方善加節制,不要再當「跟屁蟲」。
△「嘓嘓家!新婦打大家,大家倒咧 ,眾人圍來看。」──婆媳糾紛,自古已然;婆媳過招,千奇百怪,如若雙方不守倫常、爭強鬥恨,互不相讓,衍生吵架鬥毆,也是屢見不鮮、無可避免。本句應是開打的前景,喧鬧之聲已然驚動家裡的雞鴨,群起嘓嘓鳴叫,此時年輕力壯的媳婦已動手打了婆婆,也許婆婆心有未甘,認為媳婦目無尊長,於是倒在地上賴著不起,要讓家醜外揚,左右鄰居聞聲而至,紛紛前來觀戰或解圍,至於後續如何?沒有下文,當給讀者自行聯想。
△「真藥醫假病,真病無藥醫。」──真正的藥物只能醫治一些無關緊要的疾病,真正的重病是無藥可醫的,此話似有幾分道理。因而父親最後一次住院,起初尚可與我邊走邊聊,孰料短短幾日,病情急轉直下,遂至一病不起;另外三舅父也是,入院之時,意識清楚,尚可邊吃蘋果邊說話,未隔多久,隨即病入膏肓 、藥石罔效。兩位親人皆是走著進院、抬著出院,讓人不得不信「真病無藥醫」。
△「九月廿五,呣風著雨」「浦邊人驚人食,搬戲穿材屐 。」──今年農曆九月廿五日,浦邊蓮法宮而慶祝廟慶及彩得新乩,特別作醮酬神、演戲兩天,李炷烽縣長也前往拈香祈福,何應松同學特地來電邀我返鄉重溫舊夢、逗陣熱鬧,母親忽然冒出兩句浦邊人專屬的俗諺,頗覺珍貴,由於農曆九月廿五,已是暮秋時節,東北季接連來襲,風雨總難避免。為何浦邊人驚人食?母親解釋道:早年家境大都寒微,的確捉襟見肘,那有餘力招待賓客,至於為何看戲穿木屐?以免泥濘沾溼鞋襪,但外村人不諒解,誤認浦邊人吝嗇,才會每逢作醮都在下雨。
△「來雙手空空,去雙手無半項。」──「來」指降臨世上,「去」指離開人間,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每個人都是赤裸裸地來到人間,一旦撒手人寰,即使富可敵國,或是權貴一世,仍是帶不走一物。此句勉人想通看透,勿爭名奪利。正如明朝悟空所寫的「萬空歌」其中的一句──「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權也空,名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
△「賣ㄟ一工,食ㄟ一冬。」──雖說做生意風險大,然而好賺時往往只做一天的生意,便足以享用一年,表面看起來有些誇張,但好賺的程度,有時令人不可思議。
△「頭家娘一個分,呼(給)恁代代出好子孫;頭家娘呼阮食,呼恁代代真好 (富)。」──以前缺乏社會福利措施,一些窮苦人家一旦難以維生,只好沿門托缽,為求乞討更加順利,通常總會美言幾句,以博取好感,而富裕之家為求有個好的未來,往往也會慷慨解囊。
△「瘦田 吸水,瘦人較驚鬼。」──貧瘠乾旱的農田,最會吸收水肥,我們經常以上半句比喻瘦子食量驚人;至於瘦者為何比較怕鬼,不得而知,照常理說,怕鬼應與膽量相關,怎會是重量,實難理解。
△「相尊,食有剩;相搶,食無夠。」──早期農業社會,工作繁重,食量大增,經常鍋底朝天,假如大家互相禮讓,飯菜就有剩餘,如果大家你爭我奪,保證飯菜嚴重不足。
△「無屎相佮 (蹲),無尿賽大 。」──小時候,每當位置窄小,他人硬要來擠時,便會口出此言。以前的茅坑,可以兩人共蹲一坑,只是顯得擁擠,然而無屎之人也來摻一腳,不僅無聊,也失意義,同樣地,無尿之人又要如何比賽尿量呢?顯然兩句皆屬無聊至極,毫無實質意義。
△「賺錢有數,性命要顧。」──賺錢有其定數,而生命卻只一個,不可只顧賺錢而忽略健康,勉人要以身體為重,賺錢則要量力而為。
△「正手入,倒手出。」──金門話的正手指右手,倒手指左手,入及出指金錢的收入與支出。右手與左手同在一人身上,距離之近,僅一肩之隔,以此比喻揮金如土、用錢如水之人,完全不能守財、不知節約。
△「做官清廉,食飯攪鹽。」──一位清廉的好官,一心為民,絕不苟取,平日粗茶淡飯,草衣木食,終其一身,仍是兩袖清風,毫無積蓄。
△「食一,睏兩,做工作三。」──昔日物資缺乏,生活困頓,吃東西時,最好一人獨享,才能飽餐一頓;睏兩,在此指夫妻二人,睡覺時有人同床共枕,才能互相取暖,不致受寒;至於做事,人數是多多益善,才能分工合作,提升效率。
△「一世人大人,兩世人囝 仔。」──人到老年,在心態行為上,似有返老還裡之跡象,喜歡別人陪伴聊天、哄騙逗樂,有時容易動怒哭泣,帶有幾分小孩脾氣,故言「兩世人囝仔」。
△「呼(給)你 (騙)死,較好呼你 (打)死。」──金門話的「 」,是指哄騙,通常用在小孩身上;金門話的「 」,是指用棍子抽打;而「死」字是誇飾修辭,有「至極」之意,如「餓得要死」,並非真正的死。就如前句,由於「老大人囝仔性」,寧可被人一再哄騙,也不願被人責罵,由此可見,老人喜歡吃軟,不喜歡吃硬,奉勸諸君,對待尊長,要像對待小孩一樣,多予關愛。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