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歷史小說連載赤崁行
發布日期:
作者:
章杰。
點閱率:535
﹝註﹞:據《東印度事務報告》一六四九年一月十八日:「大批中國人攜妻兒逃到福爾摩莎,即五百名婦女和一千多名兒童,這樣,眼下公司下屬的壯丁已逾兩萬名,多以務農為生。」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國的饑荒過後,大批中國人離開福爾摩莎,結果繳納人頭稅的人數眼下不過一二○○○人,其中肯定有二○○○至三○○○人藏匿在那裡,在查巡時無法找到,這已習以為常。」人頭稅每人每月半里耳(銀圓),折合三錢六,負擔甚重。
萬大明搭的船啟碇後,向北駛往魍港。和來的時候一樣,乘客盡是些莊稼漢子,所不同的是,台灣地廣人稀,較內地富庶,他們在台灣待過一段時間,多少賺到一點錢,穿著較來的時候齊整。
赤崁和魍港相距咫尺,加上順風,當天就到達了。這艘船只在魍港停靠一天,帶上返鄉的鄉親,第二天就揚帆回航。從魍港上船的乘客還是以莊稼人為主,不過多了些獵人和商販,他們帶著風乾的熊膽和鹿茸、鹿鞭,使得原本就諸味雜陳的船艙,多了幾分動物藥材的味道。
這天陰天,當時台灣第二大港的魍港,提前沉浸在暮色中。時序已至五月中旬(陽曆七月上旬),船艙極為悶熱,大家都或蹲或坐的在甲板上乘涼,所聊的無非是在台灣期間的見聞,原住民的愚昧、憨厚,成為大家取笑的對象。一名商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