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烽火歲月金門行─計大偉兩度金門勞軍訪問之歷史紀實

發布日期:
作者: 計安邦。
點閱率:637

 前言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改制創校元老;先父計大偉教授獻身臺灣音樂教育工作垂五十年,其從事領域涵括:交響樂團演出、基礎教學、空中廣播、作曲編曲、合唱指揮、初、高中及大專教科書編輯、口琴演奏指揮、音樂期刊編輯,並參與電影藝術配樂、國軍藝宣文康、救國團青年活動等領域。尤其於民國五十三年「陽明山談話會」經先總統 蔣公指示:「行政院速成立音樂專案小組,接手警總相關業務。」行政院接奉訓諭,立即責成教育部邀請學者專家參與此計畫。計大偉奉令借調教育部社教司為駐會執行委員,肩負統籌全國音樂教育計畫之推動與執行。於教育部任內,協助無數音樂界莘莘學子遠赴歐洲(英、法、德、奧、比、意、西)、北美(美、加)、亞太(日本)等地區,達成留學再深造願望。堪稱為全方位音樂教育的先行者。素有「臺灣低音提琴之父」、「大專合唱指揮先驅」、「音樂界留學生保姆」等敬稱。綜觀其一生行止豐富多元粲然大備,除見證臺灣音樂教育歷半世紀來的發展紀實,寫下諸多重要歷史紀錄外,其本人已然成為音樂教育史的一頁篇章。
歷任:國立北京師範大學旅台校友會副秘書長、中華口琴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音樂學會常務監事、亞洲曲盟中華民國總會常務監事、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常務監事、中華民國合唱協會創會顧問、中華民國合唱推廣協會創會顧問。
家世生平
計大偉字文卿,祖籍江蘇無錫,民國十二年(1923)十二月一日(農曆十月二十四日),出生於北平一戶虔誠基督信仰家庭。父計志持字子章,生於遜清末年,及長隨兄赴上海受西式教育,畢業自上海法政學院。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上將機要幕僚,日後任職河北省固安縣縣長。母王玉英籍貫浙江杭州,西元1896年生於上海,畢業自全中國著名教會學校「上海中西女中」,日後服務於北平協和醫院擔任部門護理長。
教會肇始 口琴奠基
自幼在母親引領下參加所屬教會的唱詩班,在美妙聖樂歌聲環境的薰陶下,開啟了他與西方音樂接觸的肇始。中學時期追隨兄長計大陸,加入中華口琴會北平分會,經歷該會初、中、高各階段的紮實訓練與無數次的演出經驗,奠定了完整的樂理基礎。
北京師大榜首 低音提琴首席
三十年(1941)七月,以榜首進入國立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理論作曲及低音提琴;為江文也教授嫡傳弟子,及俄羅斯莫斯科音樂院與莫斯科交響樂團低音提琴、大提琴演奏家、科勒秋夫(Karlo Choroshev)大徒弟。副修樂理、鋼琴、聲樂、指導教授為:柯政和主任、德國鋼琴家庫布克、日本聲樂家寶井真一。在校期間品學兼優,大三時(1944)已嶄露頭角,擔綱北師大管弦樂團指揮及低音提琴首席,亦指揮北平基督教青年會(YMCA)管絃樂團與合唱團。並獲邀加入北京交響樂團擔任低音提琴首席,在該團來自中、美、英、日、猶太、菲律賓等六國教師團員中,是當時唯一的在學生,寫下一頁為母校爭光的歷史。
北京市歌作者 名揚華北地區
 三十四年(1945)二月大四下學期,適逢北京市政府在各大報刊登公告,公開甄選北京市市歌。在恩師江文也教授鼓勵下,以中國傳統五聲音階譜曲參加競賽,在諸多角逐者中,脫穎而出贏得首選,成為北京市市歌作曲者。一時名滿大華北地區,各大新聞報紙都有大篇幅報導,日本東京讀賣新聞並作人物專訪,再次為母校留下光榮紀錄,當時北師大校門特貼出大字報以資慶賀。畢業時更以全系第一名成績,公費保送日本東京上野音專研究所碩士班,寫下個人求學生涯一頁光輝歷史。最後因日本戰敗宣布投降,赴日留學計畫無法實現。三十四年九月,應聘河北省立保定師專擔任講師,十月,當選北平音樂學會理事。三十五年(1946)二月南下上海,獲邀加入上海交響樂團,並參與中華口琴會演出。
省博會首演 中山堂揚名 
三十六年(1947)四月一日抵台定居,最初任教於台北市泰北高中女生部,同時加入台灣省交響樂團。民國三十七年(1948)欣逢台灣光復第三年,省政府擘劃舉辦第一屆台灣省博覽會,省交響將首演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暨大合唱。經省主席魏道明博士親筆來函邀請,及蔡繼琨團長登門力邀下,擔綱低音提琴首席參加練奏,十月二十五日於台北市中山堂盛大演出,一連四天場場爆滿,盛況空前一舉成名。開啟他日後在台五十年音樂教育生涯,從而寫下近半世紀,粲然大備豐富多元,台灣音樂教育發展史上的諸多貢獻與見證紀實。
三十八年國共內戰激烈進行,國軍部隊陸續轉進台灣,計大偉側身觀察,當時國內外情勢,與一般國民平均所得,認為此時推廣《交響樂》誠然曲高和寡,遂決定離開省交響,並將當年抵台時所立下「推廣樂教啟迪教化社會風氣,提升全體國人音樂欣賞水平」的志業,轉移至「合唱與口琴」全身投入戮力以赴。三十八年(1949)十二月二十日,中華口琴會台灣省分會在台北市成立,由王慶基擔任理事長,計大偉任常務理事。
康樂總隊顧問 投身國軍藝宣
三十九年(1950)三月一日先總統 蔣公在台復行視事,隨即任令蔣經國先生,擔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肩負重新整頓六十萬國軍,激勵全體士氣之重任。此時計大偉獲聘為─國防部總政治部康樂總隊同上校顧問,從此積極參與國軍各項藝宣文康工作,帶動國軍蓬勃朝氣迎向復國建國之路。斯時中央政府甫自大陸播遷來台,百廢待興一切從頭做起。我國的國際地位實處於風雨飄搖未定之際,蔣主任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深切以為;必須喚起全球華僑的向心支持與激勵全國同胞的團結奮鬥,遂委請計顧問創作以華僑為主軸的愛國歌曲。計大偉接奉此一非常任務,本乎書生報國一片赤忱,歷經數月之努力完成《華僑愛國大合唱組曲集》鉅作共計五首。其一、懷念祖國,其二、記起故鄉,其三、華僑的光榮,其四、看當今,其五、勝利歌聲震九霄。
四十二年(1953),《華僑愛國大合唱組曲集》由朱永鎮上校率領康總藝宣團,遠赴東南亞巡迴演唱造成轟動。激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國,粵、閩、客系僑胞強烈愛國心,紛紛慷慨解囊向祖國捐輸。《華僑愛國大合唱組曲集》日後由教育部編入《中華愛國歌曲選集》,並灌製成唱片典藏。!此舉予蔣經國主任極其深刻印象,也為日後救國團成立,再度邀請計大偉攜手合作留下伏筆。
中華口琴 金門勞軍 官邸獻奏
 三十九年(1950)十一月一日經計大偉推薦,促成國防部專案特准,中華口琴會赴金門前線勞軍訪問。行前,並蒙國防部參謀總長周至柔(百福)一級上將召見慰勉。十一月十二日至十四日,中華口琴會一行近二十人,由王慶勳領隊計大偉隨行,搭乘國防部專機飛抵金門前線勞軍訪問。防區司令官兼福建省政府主席胡璉(伯玉)將軍,親臨金門機場接機表示熱誠歡迎,並與中華口琴會全體團員合影留念,先父計大偉位於胡璉將軍之左側,留下一張珍貴歷史鏡頭。在隨後三天緊湊演出行程裡,深入各地營房各處據點,以精湛演技悠揚旋律,撫慰每一顆徬徨無助的心靈,以慷慨激昂愛國歌曲,激勵每一位國軍弟兄執干戈以衛社稷的天職。中華口琴會演奏隊開風氣之先,於國家面臨生死存亡之際,由計大偉提議組團,奔赴國家烽火最前線勞軍演出,以實際行動展現敬軍愛國之熱誠,贏得前線官兵一致讚揚。當下並起了帶頭作用,影響日後無數藝文團體群起效尤,紛紛組團遠赴金馬前線勞軍訪問。
金門之行中華口琴會大放異彩,除金門前線「正氣中華報」有詳實報導外,後方國防部軍聞社、中央社、中央日報、台灣新生報等各大新聞媒體都有專文報導,一致肯定其愛國行動,給予高度的評價。
十一月二十日,國防部總政治部,接獲中華婦聯會主委蔣宋美齡女士電話指示:「邀請中華口琴會交響隊於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至士林官邸演出。」國防部總政治部,轉告康樂總隊通知計大偉顧問,即刻進行規劃演出細則。據中央社報導:「十二月二十四日當天午後,中華口琴會台灣省分會交響隊,由康樂總隊龍芳少將總隊長領軍,逕赴士林總統官邸凱歌堂演出,蔣總統暨夫人、蔣主任經國夫婦、蔣緯國夫婦陪同蒞場聆聽,陳院長夫婦、桂總司令夫婦、劉侍衛長等均在場,由王慶勳、王慶基領導演奏「聖樂」、「還我河山」、「反攻大陸」等曲目,歷時四十分鐘。總統暨夫人於欣賞之餘頻頻點頭稱好,演奏完畢夫人以聖誕禮物分贈各隊員,以資紀念。」此為中華口琴會扛鼎之作,在中華口琴會會史上寫下一頁光榮紀錄。其幕後推手正是先父計大偉。
(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