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澱淨心
這家餐館的格局不算大,曾有幾次打從門外經過,置於地上的壓克力招牌,寫的全是一些炒飯、刀削麵、水餃之類的菜單,與一般的餐館沒有兩樣,但斗大的「素食」兩字,讓人一眼就可辨別出,這是一家素食餐館。雖然早就知道這不算熱鬧的地段,有這麼一家素食餐館,但我總是像蜻蜓點水般從門前經過,從未有過進去一嚐究竟的念頭。曾有一兩次看到門前大排長龍的人潮,一探之下,才知是什麼佛誕的日子,在發送免費素食便當。生活在這個民風尚屬淳樸節儉的小島,辦起各項活動,如果少了摸好獎、拿好康的誘因,參加的人潮必定也會不如預期。像這種平白無故就可賺到一頓白吃的午餐,即使是少了油葷的素便當,也是讓人趨之若鶩,甘願在門口排隊久候。比起一海之隔的臺灣,看畫展、聽演講,參加各項活動,都得自掏腰包買門票,繳報名費,困居在這個蕞爾小島的人們,就是少了那麼一丁點的見世氣度,有種小家子鄉佬的感覺。
過去,吃素好像大多是老人家的事,我想除了肇因於身體健康外,跟禮佛不殺生,應該也有很大的關係。近年來,吃素的人越來越多,除了前兩者的因素外,應該還有驚覺到地球暖化造成的危機意識。去年帶畢業的班上,有兩個小朋友打從娘胎就吃素,每到午餐時間,其他的小朋友在教室裡拿盤端碗的忙排隊,他們則在校門口挨等家長送便當來,多少次,瞥見他們冷寂的身影在校門口徘徊,內心裡總是升起一股莫名的失落,從他們瘦削蒼白的臉上,我彷彿看到滾滾紅塵中,他們也是被世界遺忘,脫俗孤立的一群。
好友W一年前開始茹素,雖然之前她也曾茹素過整整十年之久,但人生起起落落的糾葛,這回她又重回茹素之列,正如她的人生波折起落一般。為了配合她不多的用餐選擇,她帶著兩個孩子和我,一起走進了這家餐館,五張四人座的餐桌,已坐滿了四張。隔桌有個超重量級的長髮胖女孩,正大口大口的吃著她的湯麵,從其身材與吃相,不難讓人推翻素食都是索然無味的菜色、瘦骨嶙峋身材的刻板印象。對面一桌則是全家福,爸媽帶著孩子來,不管是全家習慣茹素,或是偶爾清淡一餐,都省卻很多烹調的麻煩。每個人都心滿意足的享用著,與一般餐廳不同的感覺,空氣中流動著一股輕、緩、靜的悸動。
長髮女孩和全家福都走了,又來了一個穿著時髦的媽媽,帶著兩個孩子,一頭俏麗的短髮,眼神透露著精明幹練。男孩稍大,一臉怯生生的,有著七、八歲年紀不應有的安靜,女孩應該是還沒上學,一臉的純真。他們挑了靠門的座位坐下,媽媽匆匆點了菜後,又匆匆的搶出門,沒一會的工夫,她拿來了一疊書,攤在桌上後,我才看清是孩子的測驗卷,應該是小一年級用的。坐定後,媽媽開始督促那小男孩做起測驗卷,女孩則倚偎在媽媽身旁,聽媽媽斷斷續續的為她讀起故事書來。我彷彿看到了每一個晚上,幽靜黯淡的燈光下,一幅親子共讀的畫面,心中不覺湧上一股莫名的感激,一個做老師對家長的感恩之情。
我們已吃至結尾了,W開始支使她那還未上幼稚園的孩子,去跟老板娘要袋子裝剩食,準備打包回家;湊足錢款吩咐他去買單;叮嚀他如何開口措詞才不會失禮。孩子一臉自信從容,笑意盈盈的來回跑著,每完成一個任務,W就給予誇獎的眼神和稱讚。看到這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我不覺啞然失笑起來。
個性有些迷糊,但心思細密的W,臉上一抹淡淡的微笑。在頷首與搖頭中,我的思緒回到了小時候,老媽差使我上雜貨店買糖帶油,吩咐我拿鍋提籃歸還鄰舍的情景。一顆忐忑不安的心,總是讓我在心底一遍又一遍的預念著待會開口的措詞;如果碰著了嬸婆她家的惡犬,又要如何躲避,才能免於被狠噬一口的後果,這些都是學校課堂上老師沒教的,但它卻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瞬息萬變的世界,每個人都需具備更多的能力,才能應付未來的生活。人們在體認地球暖化危機,棄葷從素的飲食選擇下,是不是也要為心靈一角沈澱淨心?教育的本質若只是在塑造一個一個守規、聽話的罐頭孩子,那如何叫他們去應對未來千變萬化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