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窗
九、去留
一心一意想回家的伯伯,不願待在醫院片刻。幾經周旋,身體尚未康健,如何自理生活,要他在醫院暫休養。
伯伯病房發飆,捨不得看護的每日兩千,回家有免費送餐,決定返回居住的窩。
同鄉探訪,邀約到府作客。伯伯點頭應允。
驅車送他到一個偏遠的地方,主動邀約的男主人一見面,先是客客氣氣,當伸手觸摸同鄉隨身攜帶的東西,塑膠袋裡儘是日常用品,略帶酒氣的一張臉,突然如翻書般:「冰箱裡的東西怎麼沒一起帶來?」
真的不知道做客人要自己攜帶食物,正納悶要不要帶瓦斯和開水,他已指著我們的鼻子一陣牢騷:「不要不照顧,丟到我們這裡來,過年也不會送禮,也不懂來慰問。」緊接著,砲口對我:「照顧他可是妳的責任,妳是領薪水的人,將他丟來我家,我欠妳的……」「伯伯,跟您解釋一下,我是志工,沒支薪的。今日帶這位伯伯來打擾,是您們自己開口要他來作客,經過雙方同意,我們才送他來。如果不方便,我們立刻帶他離開。」過年期間,放棄出遊,服務不打烊,再遇到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心裡真的不舒坦。
他朝我走來,哈出了嘴中的酒氣,難聞死了,「小姐,我就說妳兩句,怎麼,不能講啊……」不想回應他的無理,很嘔地停止了呼吸。
隔日一早再去看伯伯是否安好。昨日被罵,今日還要陪著一張笑臉請安。
男主人一走出臥房,就言明深怕同鄉死在他家,要我們帶他離開。
稍早不是才熱情地說同是老鄉,要陪他度過餘年,等身體養好,攜他回鄉。怎麼接觸兩天,前後態度變了樣。
跟他留一線尊嚴,不願道出他的心機無限。帶走了伯伯,回到了他自己的窩,伯伯快樂許多。同時通知送餐單位,按時送便當,再聯絡其他志工,就近照顧。
結束了一場鬧劇,看到了不同的人心。
十、嬌小女人的背後
身高與年齡都和我相近的這個女人,除擁有自己的事業,喜歡炊事,不懼油煙,在她的天地裡盡情揮灑女人與生俱來的炊事本領。
幾個志同道合的女人,在小園地裡綁粽子、蒸年糕、忙年事。自己準備鍋碗瓢盆,蒸籠與瓦斯一應俱全,搭建的鐵皮屋,容納諸多各式器皿,於公於私,方便使用。
一棟屋宇,劃分為二,前面是店面,後面雜物間,物品整齊堆放。沒有特別裝潢的店面,明亮的衛浴經銷,來自她巧手的佈置經營,行銷的手法是誠實至上,以客為尊。
頭銜幾許,隱身在這嬌小女人的身上,看不到主委亮麗的丰采,容顏猶如鄰家的女孩。做什麼,就像什麼,她歡喜做,甘願受。
任何人有事找她,一通電話,當幹事一點也不假,總是放下手邊的工作,號召姐姐妹妹們,大家一起來。
一個和諧的團隊,主事者是靈魂人物,她沒有架子,身旁的姐妹淘與她配合度高,如一家人,共擁一片小園地,持續的耕耘。
走過許多團體,閱過無數人真真假假的嘴臉,這個姐妹圈,在她與她上司的辛勤播種,終看到了美麗的收穫。
十一、周阿姨
騎著一台老舊的機車,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她的身影。
現年七十歲的周阿姨,已有多年的志工服務經驗,年歲雖長,愛心不減。
與年輕的志工群為伍,周阿姨樂在其中。她的孩子均已長大,立下服務人群的決心,走出戶外,追尋人生的夢想,樂當快樂的志工。
每次活動,染了一頭增添年輕氣息髮色的周阿姨,略顯福泰的身軀穿梭在人群中,年紀雖大、經驗老到,小事、大事,沒有一樣難得倒。
今年她與傳說中的大寶和阿惠,在大寶家的廚房炊事,大蒸籠裡擺著不同口味的年糕,顏色與內容物跟隨口味作變化,拿手的紅豆年糕,大手筆的灑入濃濃的紅豆,戀愛中的男女吃來別有一番相思的滋味在心頭。
一身的魚腥味,從這些女人的身上散發出來,伴隨油炸之後,一條條已無生命、但看來活生生的造型,將在重要節日「年年有餘」地站上一席之位。
周阿姨運用了她歲月所累積的經驗,傳承年輕的一代,煎煮炒炸,就從她的妙手一一使出看家本領。
大家喊她一聲周阿姨,她總回以甜甜的一笑。笑容中,臉上顯現出了一條、兩條、三條……的魚尾紋。這些紋路,沒有減少她熱忱的志工路。
十二、痛的不得了
年齡不大,七次的手術記錄讓他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急。瘦小的身軀,細訴著今生神經病變所帶來的諸多不適。
他是醫院的常客,從胃出血的那一年開始,醫院就與他成為了密不可分的緊密關係。
每回身體有恙,急診室如走廚房,病房成了他的家園,尤其是痛到最高峰,嗎啡止痛成癮,數年的難受經驗,連警方都將他當吸毒犯。
軀體的疼痛,使他難以入眠,數度在痛中醒來,想開燈,怕吵醒室友。老年人睡覺習慣關燈,他則喜歡開燈,起因於半夜的忽然疼痛,上下床方便。但基於道德觀,他主動到一間一人居住的地方,要開要關,隨心所欲又不打擾他人。
手上吊著點滴,低頭吃著便當,他說這輩子他將與病魔為伍,生出這樣的病,將跟隨他一生。
許多關係隱私的話題與切身的尊嚴,聽來格外覺得不可思議,但腦海突然出現記憶,曾經在某個網路留言板看到這則「痛」的留言,隨口問他,是否出自他之手?
他給了肯定的答案。
他說如果有天崩潰而死就是痛死的。他與痛為伍,以前如此,以後也是。
在醫療進步的今天,他真的要痛死嗎?誰來幫幫他,雖然我不知道他痛的程度。
十三、雞飛狗跳的夜晚
雜亂不堪的古屋,居住著特殊身分的男子,屋外繫著一隻土狗,屋旁飼養家畜。滿地的雞糞與狗糞,踩在腳底,留下走過的足跡。
慰問所需的簽章,尋不著他的雙親,找上了他本人。以往見面,情況還算穩定,要印章給印章,不囉唆的進房間,快速地拿出來,還會跟你說聲謝謝讓你忙。
此次見面,說明原由,先是不分青紅皂白的被他海罵,再是趕人,連屋外的狗兒與雞群也加入了戰鬥,雞毛飄呀飄,在空中舞動,伴隨雞糞的四溢,空氣中盤旋著一股濃濃的窒息味。
當再次靠近他,委婉說明,他轉而找我們拿信件,誤將我們當郵差,說他已經等很久,為什麼送信還不來。
月兒已高掛,還沒擺平他,幸有附近的志工夥伴聞聲出來幫忙,在這麼冷冽的天候,陪我們上山走一遭,尋覓他的親人,總算圓滿落幕。
按時服藥病情不一定有起色,但中斷治療只有更糟,難過的不止他一人,還有欲哭無淚的家屬。
十四、菸蒂丟哪裡
老人家吸完了一根菸,朝水溝上的一個小洞口走去,順勢把菸蒂一丟,但風一吹,菸蒂偏了方向,沒有下溝。
他的兒子在一旁指正:「爸爸,菸蒂要丟入垃圾桶,不要隨意丟進水溝,這樣人家會講話。」
他的父親理直氣壯地說:「丟進垃圾桶會燒起來,丟入水溝不會燃燒。大家都嘛這麼丟。」
他的兒子隨即將手中的菸蒂捻熄,在垃圾桶旁停下,扔了進去。
時代背景的不同,觀念有別,老人家深恐火燒房子,用了古老的方式處理他的菸蒂。年輕人的環保概念,有別以往,只是兩代之間的代溝,考驗父子相處的學問。
年輕人有自己的事業,老年人去了一個有伴的地方。兒子提著行李探望,要接他回去過年,為了安全考量,預取健保卡拿藥單領藥,老人家平日的用藥都有醫師調配,但久病厭煩、服藥困難,那種看了藥品就倒胃,寧可吃飯等日子,也不吃藥的心態,迫使他不再取藥回家。
兒子擔憂春節間的出狀況,堅持先領藥、再回家,雙方僵持,最後兒子撂下狠話,將他留下,自己搭機回家。
老人家從口袋取出了健保卡,交給了他,父子之爭終於劃下句點。
臨走前,聽見兒子對老子說教,要他放下身段,與人相處。老人家緘默無語,似乎在提出無言的抗議……
十五、居家護理
兩岸三地都有她的足跡。
退休於國營事業,領有終身俸的她,曾有一段觀念不合的婚姻。結婚一年多,膝下一女兒,發現對方不對味,快刀斬亂麻,各擁自己的世界。
數十年過去了,兩岸開放,緣份使然,朋友介紹,撮合了姻緣。將女兒安排妥當,隨夫君去台灣,當了看護,廣結善緣。
人生的另一階段,入住島嶼,依舊與看護結緣,當起了居家護理員,以機車代步,有了固定的客源,無論時薪或其他,盤算月領兩萬多。
租屋每月三千,舊式的古厝在庭院與屋外種植許多盆栽,花花草草由小株開始培植,每一株都是心血。屋裡分區儲藏間、衛浴和廚房。客廳好大一間,佛龕供桌檀香裊裊,佛燈亮。左右臥房各一間,夫妻分房睡,女主人的書桌擺放一台手提電腦,螢幕閃亮。
走出了屋宇,一條巷道閒聊,女主人說她幫人護理,勸人放寬心,不知不覺自己跌入了深淵,罹患了憂鬱症,藥物治療中。
道出心聲後的她,言談舉止雖不像憂鬱病人,但持有一股樂觀的情懷伴她看護人間。
十六、有朋自遠方來
下了雨的夜晚,來了兩個腳穿拖鞋的男人,在溼冷的天候,有一絲不忍。
風雨生信心,依循往例探訪島嶼的過去與未來,哪怕濕了衣裳和鞋襪,每年固定由後方來金門,來如風、去無蹤地自費走島嶼,一部機車,伴隨簡單行囊,足跡行遍曾經駐守的地方。當營區變色,每回見的不一樣,心裡有一些兒悵惘。
他的好友,死忠兼換帖的兄弟,乃軍中約聘僱員,每回來金,聯繫情誼,亦帶他拜訪同好。
話題轉到當年,他曾駐紮的營區,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我們何嘗不也如此,在西洪的舊有地帶,碉堡移平,雜草取代了草綠服,憶及總有失落,提起心頭難過。
安民村曾留有他年輕的足跡,沖熱開水的泡麵加蛋是我們當年共同擁有的記憶,不似當今的炒泡麵,內容物之豐富,令人垂涎。曾服務花崗石醫院的醫護人員與勤務兵,任誰都知道附近一家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商店,他家的炒泡麵是軍中袍澤的最愛。尤其在冬天冷颼颼的夜晚,叫碗炒泡麵,送到坑道口的衛兵哨,衛兵再打電話通知。口耳相傳,這家炒泡麵成為大家的最愛。
兩相比較,往昔的阿兵哥比較好養,不挑食的好侍候,店裡有什麼就吃什麼。
兩小時的喝咖啡、聊是非,侃侃而談他每一次抵達島嶼,都有不同的感受。在他的部落格,昔日同僚發表的文章,都會引來共鳴,而且在他的這一塊區域,常有往日的軍中袍澤前來認親戚,失聯已久,又取得了聯繫。
未來,他將繼續走訪島嶼,尋得一次又一次的感動。
十七、春聲
年關剛過,無論白晝或夜晚,家附近隱約聽見幾許的貓叫聲,那如嬰兒一般地啼哭樣兒,擾醒了睡夢。
正月肖貓、二月肖狗、三月肖查某跟人走。正直新春,貓聲吟吟,聽得毛骨悚然,尤以三更半夜,淫聲四處。
喵哦……,耳畔呢喃得很不舒服,聽得也不自在。當一隻隻追逐的貓從眼前掠過,迫不及待地溜進家門前的一間無人居住的古厝,享一刻春宵地快感,原來牠們也有生理上的需求。
公狗追著母狗跑,一陣追逐,母狗體力不支,公狗粗魯地騎了上去,瘋狂地逞其獸慾。
女人要跟人家跑,不用等到三月桃花開。今日聽見誰跟誰好,明日又換跑道,週而復始地尋覓新鮮與刺激的女人,等到三月,不就悶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