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連載桂子飄香
眉埔鎮
出了女鎮長。
眉埔鎮,
舊貌換新顏,
變成新天地。
阿桂加油,阿桂加油,
她帶領我們
建設幸福家園,
向前進。
佟桂接任之後,原班人馬不動,只調昇了兵役課長施良貴為主任秘書。因此士氣大振。她騎自行車上班,和同僚、群眾打成一片。取消過去形式主義的視察、聽取簡報。起初有人覺得不習慣,背地裡叫她「武則天」,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便轉變了對鎮長的印象。她確實付出心力為眉埔鎮鎮民做事。
柯進河原計劃敗選後即遷返台北,由於傢俱、行李過重,而且選擇吉日方能動身。拖了數日,終於那個週五,黃曆上印的「宜嫁娶入宅出行修造;忌凡事少取」,整頓了一天,急忙裝載上車,在暮色蒼茫中,四輛大卡車沿著濁水溪畔的公路,朝北方駛去。正是晚餐時間,沒有人出來送行。
濁水溪嘩啦啦淌過卵石,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似笑……
2
阿桂當了眉埔鎮長,茶館生意全部扛在我的肩上。為了招徠顧客,必須在小吃上下功夫。原先的水煎包,越做越好,新買了平鍋,加做鍋貼,以麵皮加肉餡,捏作餃子形,排於爐上鐵鐺之內,熱鍋後淋以油、水,然後連排鏟起,翻至盤內。麵柔底脆,客人喜歡豬肉鍋貼,其他三鮮鍋貼、牛肉鍋貼,也賣得不錯。
三秋茶館早晨生意比較忙,許多人上班,常到茶館「嘆茶」,如廣東的「一盅兩件」。除了供應各種茶食外,馬蹄糕、糯米雞、水煎包、肉燥飯、涼麵也都受歡迎。清晨五時開門,忙到十點左右,才稍微休息。
新建了茶座,座位寬敞,容納一、二百人。每月總有十多家結婚宴客。我跑到台中,請來兩位名廚,專門烹製湘菜。湘菜以製作精細、用料廣泛、品種繁多而馳名。以炒、蒸、燻、臘、燉、燒為主要烹調法。這兩位師傅會做酸辣魚丁、麻辣子雞、紅煨三件、臘味合蒸,而且還會做螺絲五花肉,這卻是一道湖北名菜。
這兩位重金禮聘的廚師,對我生意幫助很大。他倆建議茶點增加「蟹殼黃」,即過去流行上海、杭州的蔥油燒餅,香鮮味美、芝麻多,最受顧客喜愛。冬天,增加了涮羊肉,由於配料多,芝麻醬、紹酒、醬豆腐汁、菜花、滷蝦油、辣椒油、醬油、芝麻油、糖蒜等,為佐料蘸食,比較麻煩。而且火鍋中放口蘑湯,另備白菜、粉絲。主食多用我店的蟹殼黃燒餅。每次于瑞來吃涮羊肉,總是讚不絕口,故意喊我「張老闆!」
你叫我「張大帥」,照樣要錢!
眉埔高中的幾個教職員哄堂大笑。
于瑞和何敏芝是寒假期間,在台中參加集體結婚的。婚後,兩人仍住學校宿舍,每日忙於校務,穿著樸素,生活儉樸,毫無羅曼蒂克的感覺。
他們都是歷經戰亂滄桑的人,對於人間事物看得比較平淡,年紀日長,兩人都已對兒女問題視若累贅,有了默契,才會結婚。男的英俊瀟灑,女的氣質非凡,在我的眼中,他倆的形象宛如銀幕上的情侶定格,已經深鐫在我的腦海,永遠難以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