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隨風飄零的蒲公英3》真理歧路──李煥燧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克全。
點閱率:872

十幾年前我可能見過他。隔著黑色油垢的花塑膠桌巾,及陣陣不知發自何處的霉味,我把收進眼簾裏李煥燧一家三口的影像,和曩昔的記憶重壘著。那時候我剛成家,常和新婚燕爾的妻子在假日帶著不滿周歲的兒子到榕園玩。去過金門榕園的人都知道,那裏是個很適合閤家休憩的地方,尤其在盛夏溽暑,榕樹下、太湖畔、山光水色,清風習習,真恍如世外桃源。那年頭,島上還沒開放觀光,少見外來遊客,退伍後留居本地的老兵也極少,所以,一個老兵和一個神情呆滯的女人一出現,自然很容易引人側目。
在榕園噴水池旁,我幾次遇見這樣的家庭組合,我難免會為他們難過,如今想來,當事人或者並不如我們旁人揣想的那麼不堪,相反的,他們臉上竟多少有一抹幸福滿足。的確,妻美子賢的一般人,哪裏能體會到某些遭時代拋擲的邊緣人,即使只沾到一點點家庭和男女溫澤的邊,也視若拱寶、欣喜不置的那份心境呢?在往訪安民村李煥燧宅途中,偶遇昔日友人D君,得知我此行目的,他說:
「啊,那些老芋仔,娶的不是智障就是老的,沒魚,蝦也好呀,真不知道他們──?」
當年,瞥見或者李煥燧或者他的同村伙伴,在榕園帶著他們的智障妻小,自己即使不講出D君這種話,心裏頭多少也會存有D這種念頭的吧?類似D君這種話或念頭,未必就有多大的戲謔或輕蔑成分,但終究是以俯視的角度,以優越者自居的心態,把他們劃歸為非我族類的一群,這是不容諱言的。我發覺到,即使一二十年後的今天,自己多少也殘留著些許這樣卑劣的思維吧?這麼看來人要真誠無私同情別人竟是這般困難?
「李先生,」進門到現在,我有時候喊李煥燧伯伯,有時候喊李先生。我感到親疏的稱呼很難拿捏,自己彷彿認定了這是很要緊的事,惟恐喊錯了便太對不起他:「有沒有常帶太太小孩到榕園、太湖那邊走走呀?」
「以前去,現在少去了,台灣觀光客多了嘛。」
「以前我常開車經過士校──。」
「現在改成幹訓班了。」李煥燧插嘴說。他一張口,看得出上下各缺三顆牙齒。
我很快打量他。我習慣先揣摸自己採訪對象的性格,以免接下來的探詢和言談間有所唐突、甚至開罪了別人猶不自知。他約莫一百五十多公分,身穿淡青色陸軍汗衫,滿臉皺紋,一付歷盡風霜模樣,看來歲月讓他嚐了不少苦頭。還好,並沒有使他變得峻厲或忿世嫉俗,從眼神看得出來,他的個性認份而隨和。
「不過我們習慣還是稱它士校。」隔半晌,我意猶未盡地又補充了兩句:「我經過士校好多次了,都不知道這裏住了一些榮民伯伯。」
「平常你們來幹嘛,沒必要來嘛!」
我有些尷尬,連忙改變話題:「這裏總共住有幾位榮民伯伯?」
「整個村子最多十來個,現在死的死,搬的搬,只剩下三戶。」
從裏面房間走出兩個女子,約模一老一小,但光憑外表,也很難猜出兩人年紀。沒等我開口問,李煥燧先幫我介紹了。母女兩人都身穿黃褐色碎花T恤,坐在一旁東張西望,好像剛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很新奇。
我徵詢主人意思,可不可以先拍幾張照片?李煥燧爽朗地答應了,他要太太和女兒換件新服。趁著母女進去換服的空檔,我起身瀏覽著客廳的擺設。最醒目的是牆上懸掛的三幅肖像,其中有國父、蔣中正。這也是一般老兵住處最常見的牆上景緻,比較特別的是,蔣中正和國父卻分列左右兩側,居中的是他父親。
「父母親在我回去老家前兩年死亡了。」李煥燧一旁指點著。
母女換好了衣服,兩人既興奮又扭捏的模樣叫中叫人有些忍俊不住。女兒還因為撥趕蒼蠅差點打翻茶杯。我在鏡頭內注視著這家人,他們專注的神情突然搧了我一記耳光似的,我趕緊調好距離,按下快門。
接下來是正式的訪談。依以往經驗,受採訪者多半都不喜歡自己的話給錄音,出乎意料的,李煥燧沒有半絲猶豫地點頭應允錄音。他的鄉音很重。我鬆了口氣。以下是這位江西老兵的自我剖白:
我大陸祖藉是江西省遂川縣西溪鄉文凹村,民國十七年四月一日出生,在家排行老二,兄弟七個人,離開家鄉時父母都還在。二十歲那年,我讀完小學三年,沒有再讀初中,上頭來抽壯丁,大哥要養家,就由我來頂替他從軍。我跟著國軍第四軍團第九十六軍,從南京一路打一路撤退到福建平潭島,從那裏下船來到台灣。在這之前那些日子喔,每天都在打仗,八路軍跑得比誰都快,一個山頭打過一個山頭。(苦笑,一逕搖頭。)
後來部隊移防到金門安岐,古寧頭戰爭爆發了。我那時候是衛生兵,跟著上戰場搶救傷兵。那情況,慘哦!路不是缺手,就是缺腳的,滿地都是屍體。
「怕不怕?」
不管怕不怕,只有向前,不能後退呀!後退是會被槍斃的。共匪推進到盤山,我們還是死守據點不敢退。後來支援部隊趕來,我們才一路反攻到林厝、南北山。在那幾個村莊和共匪展開巷戰、肉博戰。這些共匪部隊,很多是三十八年在大陸被共匪俘虜過去的國軍,現在給派到金門,造孽呀!自己人打自己人。我們國軍裏頭,青年軍死得特別慘,許多青年軍人還不到槍桿子高,回防的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整連整連就這樣消失了,慘哦!
情勢穩定下來後,一直跟著部隊駐紮在金湖鎮士校這裡。民國七十四年,經過別人介紹,認識了在前水頭被人收養的太太。(咧開缺門牙的嘴,臉多了份喜色)她呀,知道我每個禮拜四都會去找她,她都會在村子路口等我。(李妻一旁憨笑,不停拉扯著新衣服)
「這樣子呀,她怎麼知道你對她好?」我問。
我告訴她,我會買好看的衣服給她穿,買好睡的床舖給她睡,買蓋起來很舒服的棉被給她蓋。她聽了可高興啦。那年就跟了我,跟我生了一個女兒,就是她呀!
李煥燧女兒一旁不知情般高興叫著。「唉,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家庭呀!」我暗暗搖頭歎息。
「幸好有你照顧她們母女。」我說。
相依為命哦,要是沒有我,她們日子會很慘。我很安慰活到現在,要是單身一個人,想法就不一樣了。有時候,我想是為了她們才活下來的。日子難挨呀,可是還是要過。忍啊,忍字頭上一把刀,能忍比什麼都來得厲害。
結婚後那幾年,我在部隊裏頭養了幾頭豬,準備將來賣了可以多存點錢養家。一直到民國七十七年,上面有大官來部隊巡視,他說,部隊是打仗的,不是叫你來養豬的。他哪懂呀?我們是要自力更生呀!後來覺得再幹下去也沒什麼意思,就報退伍了;就在營區旁邊這裏落戶,住了下來。
女兒前後共生了三個孩子,父親都不知道是誰。老大是男的,叫李天賜。不管怎樣,孩子總是無辜的,是老天爺賜給我們的,我是這樣子想。他今年八歲,我把他送到大同之家去,那裏的生活,教育都有專人照顧,環境比我這裏好多了。老二叫李天慧,五歲,啞巴,不會講話。大同之家不願意收她,只好託同村的趙國安帶。
 「趙國安也是榮民伯伯?」
對。老三李秀華出生不久就送給了別人。沒辦法,她們母女都還需要我照顧,孩子只好送人。
「開放探親後有沒有回去大陸?」
有。
「家人還好嗎?」
父母在回去前兩年死了,大哥也已經去世了,老三、老四、老五都還在,六、七弟也去世了。
「見面還認識嗎?」
認識。我當年出來,他們都是十歲左右的人了,還有印象的。見面抱著哭。(眼睛泛出淚光。)
「想不想回去住?)
怎麼回去?留下她們怎麼辦?
我又暗暗嘆了口氣,開始覺得自己的訪問未免殘忍。我趕緊支開話題:「李先生,前陣子連戰到金門造勢,我有看到你牽著你女兒的手也去參加。」
「對,我是忠貞的國民黨員,黨提名誰,我就支持誰。」李煥燧雙眼倏地亮了起來:「可惜被宋楚瑜一分裂就完了,李登輝呀,我看不起他,他不夠份量。你看我本來已經把國旗鞭炮都準備好了,等連戰當選準備好好慶祝一下呢。」
冷不防,李煥燧跳起來,拿起國旗揮舞著,邊揮邊喊:「國旗國旗我愛你!」「國旗國旗我向你敬禮!」
我楞在原地,一時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看著他在那裏揮舞了一陣子,缺門牙的嘴喊著喊著,嗓音慢慢低沉下來,眼角又泛出淚影。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安慰他。
「趁現在天還沒有暗下來,我再多拍幾張相片。」
「好,好久沒照相了。」李煥燧抹了下眼角,說:「我去把天慧也找來一起拍。」
李煥燧讓女兒去趙國安家帶李天慧過來。他自己進房內換衣服。我走到外面透氣。李宅是以水泥磚砌成外牆,鐵皮當屋頂,我來的時候五點,現在七點,從外面看,李宅已經黑黝黝的,半掩的門像主人的嘴,靜靜張開著。分明屋外較亮,可是我總覺得一股暗重的暮色一直從門貫進去,貫進去……。
本來以為關於李煥燧的查訪案,到此告一段落,不料還有一番下文。事情是這樣的:整理錄音稿,把聲音變成書面文字,這才查覺李家三代──李煥燧、太太、女兒,和三個孫兒的出生的年齡似乎兜不攏。根據李煥燧自白,他娶現在這個太太是在民國七十四年,當年就生下了女兒。
「那年她就跟了我,生下一個女兒,就是她(手指著),一樣智障哦!」這錄音帶裏李煥燧親口說的話。
當時,我沒有問清楚他女兒的歲數,自己對數字的敏感度也很差。現在一掐算,才發覺事有蹊蹺。假如李煥燧太太是在民國七十四、五年生下女兒,那麼,女兒今年應該才十四、五歲才對,怎麼可能又生下一個八歲的李天賜呢?往前推八年,她才是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勢必不能當母親。
側面打聽,眾說紛紜,其中這種說法似乎比可信:李煥燧口中的女兒,其實是日後跟他同居的第二個女人。
再隔個五、六天,在街上巧遇李煥燧。他透露了一件叫我嚇了一跳的事,有人告他強姦,罪名要是成立,他必須入獄服刑。
「你說這從何說起呢?」李煥燧攤開雙手,無奈地說。
我們在街上見面的那十幾二十分鐘裏,聊到的話題很多,他甚至還提到這次總統大選獲勝的陳水扁。他以前對陳水扁很有戒心,認為這人當選會給國家社會帶來災難,沒想到他成了總統後幹得這麼出色,治理國家的智慧這麼高。他越來越佩服。
然後他突然提起有人到法院告他的事。我沒有追問他關於他女兒年齡的問題,甚至,我連別人告他強姦誰,這話都沒問。
因為這時候,我似乎明白了一切。
真理的路多分歧,公義的路向多面向開放。就以李煥燧為個例,他的行事既褻瀆又溫馨,既壞亂倫常又染滿相濡以沬的情愛,他收容第二個智障女人,讓她住進家裏,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其是非、價值、功過,恐怕一時都難以撥釐及論斷。
或許就像這個時代及命運加在他身上的鎖鍊,一樣充滿了苦重、難解的謎?
頌曰:
  骨色炊煙又起
  宛如誰的嘆息
  小路蜿蜒成沒死透的蛇
  灰塵潔淨不似人間所有
  啊我那第三個小仙女
  撿著雞屎在吃呢
  聖潔和污穢於她究成何義?
  啊小仙女
  她又要帶領雞鴨部隊出巡了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