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清明憶父

發布日期:
作者: 許善靈。
點閱率:870
字型大小:

外頭正下著滂沱大雨,剛結束一天繁忙的國中課程,正躊躇著是否要冒著傾盆大雨騎腳踏車回家,此時,一位體格瘦弱卻神采奕奕的長者騎著摩托車停留在我面前,那是我的父親,唯一能引領我離開十字路口的導師,正興高采烈的準備向父親打招呼,無情的鬧鐘,剝離了我對父親的依靠。大夢初醒的我,已是熱淚盈眶,想想,此情此景,應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一如往常的,我最敬愛的父親,總會在清明前夕,來看看他的小女兒。
父親是山前修文殿境主金王爺的代言人,母親曾向我提起,因為父親福薄,所以必須當乩童,在神明的護佑下,才可以多延長十二年的壽命到六十歲。也因此,從父親的六十歲生日那天起,每一年的正月二十四日,我與外子都會陪著父親到金王爺的殿前祈福,也把這一份喜悅分享給親朋好友。我小心翼翼的守護著每一年的正月二十四,也期待著年復一年的陪父親渡過。
傳統認為,在歲數遇到9的時候,都會有個劫數,在陪完父親渡過79歲的生日後,我猶如進入備戰狀態般,膽戰心驚的數著日子,期望父親平安的度過這一年。95年的5月18日,那是我生命中最痛心疾首的一幕,接到大嫂傳來的消息,父親出車禍,人在醫院,我以最快的速度奔馳到急診室,傷痕累累的父親,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全身佈滿血跡,無能的我,除了淌不完的淚水以及口唸「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外,企求慈悲的菩薩能降低父親的痛苦外,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在陪父親做腦部斷層掃瞄時,動也不動的父親,倏然十足有力的舉起手要把氧氣罩拔掉,心急如焚的我,大喊著:「老唄,您千萬不要放棄自己啊!」,然而後腦額葉受傷的他卻心意已決,我永遠也喚不回我摯愛的父親。
憶起我的父親,一生命運多舛,出生就沒有了父親,七歲時母親也離他而去。十二歲之前在后壟幫人撿地瓜,一日的工資就是糊口的三餐。十二歲之後學得做鐵桶的技藝,賴以維生。猶記得父親那台與眾不同的三輪車,前面兩輪承載著他做鐵桶的工具與販售的鐵容器,他則是坐在後頭的那一端。不曾問他為何做此番的設計,想必應有他的道理。我四、五歲時,那時候養豬戶比較多,總記得父親隨便帶了點地瓜粥充當午餐,早早出門,總要等到日落時分,才見得到他的歸來,我也十分雀躍地幫他卸下車上的工具與待修補的鐵器。天公不作美的日子,便是父親自學的時機,年幼失學的他總是拿著別人唸過的自修(參考書),在餐桌上認字,習字。我唸小一那年,父親才開始學騎摩托車,那時的他已五十四歲,很幸運的一次就考上了。父親很有藝術天份,還記得學校往往要做美術勞作時,都是父親幫我補足缺乏藝術氣息的這一塊。鄰居的婆婆們,也知道父親有縫紉的手藝,常常拿需修補的衣服請父親幫忙,父親除了義務的幫鄰居修理鐵製的鍋、碗、瓢、盆外,義務的縫紉工作也為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最晚出生的我,也沿循著哥哥姊姊對父親稱呼「叔啊!」(台語),至唸小學時,老對為何不能稱呼父親為「爸爸」感到莫名其妙,經過母親一番解釋,才了解前因後果,但仍覺得這對父親和對我來說都不公平,於是就想了個折衷辦法,稱父親為「老唄」(老爸),既有爸爸的意思,也不犯忌,此後哥哥姊姊們也都一樣稱父親為「老唄」。我的「老唄」,清心寡欲、勤勞儉樸,雖身為乩童,卻一點也不迷信,他常說道,「七分人,三分神」,人要心善行正,不可貪心妄求,自然遠離災厄,神明庇佑。父親雖不認識字,但他的想法卻與曾子所云:「人之好善,福雖未至,去禍遠矣。人之為惡,兇雖未至,去福遠矣。」的觀念不謀而合。父親生活雖然清苦,但他不會貪求。在世時,不僅常常幫鄰居免費修補鐵製品,山前修文殿的土地也是父親捐獻的,然而落款卻把父親的名字排列於後,我曾為此感到岔岔不平,父親反倒安慰我說:「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做了什麼?一切自有因果,不用意氣之爭」。不爭,是父親的原則,雖然經濟生活不充裕,他也不貪財,甚至有一回鄰居小賭,為了輸贏幾塊錢爭得面紅耳赤,父親扮起和事佬,多少錢我給你們,千萬不可傷了和氣。別人言語傷害他,他也不會造口業和別人爭辯,他向我說道:「今日種的因,就是明日結的果,凡事毋須計較太多。」,他深知禍福相倚的道理,又和我說:「謹言慎行,凡事不可滿,才能常保平安」。父親忍讓的功夫,我想我一輩子也望塵莫及。
記得十七歲剛去台灣半工半讀時,又要掙學費又要掙生活費,又要存點錢寄回家,日子過得十分艱辛,每當遇到瓶頸時,都會想到我此時的遭遇與父親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正是這一份想法,讓我咬緊牙根,度過了重重難關,也改變了我只能唸到國中畢業的命運。之後,嫁做人婦,因為年輕不懂事,也常和父親傾訴心事,父親說:「對長輩盡孝,是你應做的事,你的另一半,是陪你一輩子的人,能夠真心對你好,那才是你人生更重要的部份,其他事,就甭掛在心上了。」,和父親聊聊後,心中寬慰不少。此後,無論在工作上或生活上遇到什麼難題,我的父親總能指引我方向,父親沒唸過佛經,但我們卻能相談佛理,人生的答案,父親總能為我解答,而其中都蘊含著深奧的哲理。
父親茹素,並非刻意,而是一沾葷,身體便感不適。身材瘦弱的他,用他那一雙堅韌的手,建立了我們這個家。父親靈巧的手,在鐵皮上刻劃出各種鐵器的模型,創造出既實用又美觀的鐵容器;父親細膩的手,游移於縫紉機間,編織了一件件他對母親的愛;父親充滿生命力的手,接生了他的四個孩子,平安的來到這個世上;父親勤奮的手,穿梭於單打雙不打的砲火間;父親厚實又長滿繭的手,是牽著我成長的泉源。父親一生嶔崎磊落,不求人,只求己是否俯仰無愧。我的精神導師拗不過79歲的命運,離開我已經將近四年,他沒有淵博的學問,聞達的權位,但他是我平凡中不平凡的父親!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