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誌印華史冊的功臣─寒川
──從印華作協成立十周年想起
認識寒川,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那時候,印尼國內雷厲風行地封殺華文。寒川正是在這最嚴酷的時刻扮演了「私運」華文書刊進入印尼的危險角色,數目累積達到上千本,為當年幾乎窒息的印華文友輸送「續命」的「氧氣」。印尼著名作家黃東平在《印華文藝的功臣─寒川》一文中就詳述了寒川驚險萬分、智謀百出的「走私」生涯,讀後真令人替他捏了一把冷汗。黃東平在該文中十分感人的一段是:「寒川幾回給我帶進書來,總是把我的書藏在箱底下,自己帶的書反而擱在上面。一被查到,花了錢,海關人員裝門面沒收了一部分。我的書在箱底下都安然過了關。」寒川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怎不令人翹起大拇指!
70年代,寒川協助編輯湯申文化社<挺進報>,即推出<亞細安文藝>專欄,鼓勵區域文學交流。後來,參與<新加坡文藝>和<錫山文藝>編務,他也積極推動這方面的工作,在組稿方面花了不少時間。在70年代初他來了印尼之後,矢志協助印華文學走出區域,其後就在他主編的人協<民眾報>刊載黃東平、柔密歐‧鄭等的印尼作品;而後又再接再厲,協助眾多印華文友,包括:茜茜麗亞、馮世才、林萬裏、袁霓、明芳、北雁、曉彤、謝夢涵等人和我的作品代轉到新加坡報刊雜誌上發表。之後他收集剪報,設法帶去或寄去印尼,又代領稿費設法轉交。這些瑣碎艱苦,絕非沽名釣譽的工作,麻煩費時,但他無怨無悔,默默地扮演了當時不為人知,也不能為人知的角色,一干就幹了數十年。
80年代初,馬來西亞莊延波與林木海,苦於亞華和世華沒有印尼代表,來新加坡約了寒川見面,以了解印華文壇概況,知道了黃東平、柔密歐·鄭、茜茜麗亞是當年較為資深,且創作最勤的印華寫作者。在寒川的引薦下,上述三人開始出席區域性文學會議,為步入世界華文文壇開創了先河。
早在70年代末,柔密歐·鄭編選的印華二十多人的新舊詩合集《新荷》,稍後的個人詩集《躍起》,和黃東平的《短稿一集》、《短稿二集》與《短稿三集》,以及十六位印華寫作者的合集《沙漠上的綠洲》等,都是在寒川的大力協助下,歷盡千辛萬苦才出版的。黃東平在這些書的後記裏,便很感激地提到寒川「關懷這禁絕華文的地域華文文藝的生存」所散發出來的那份熱心與愛心。
寒川在《沙漠上的綠洲》的序言這樣寫道:「我希望印華文壇能隨著國際時勢的發展,其困厄的日子很快就過去;印華文壇不再是沙漠上的綠洲,沙漠上將出現更多的綠洲,逐漸擴大,從而彙集成文藝的海洋!」這就是寒川數十年來的心願,不為別的,只為有一天印華文壇的沙漠上出現文藝的海洋。為了這個心願,印華文友出書,他曾經幫助找錢,甚至作者無需花一分錢,例如北雁和葉竹合著的詩集《雙星集》,及謝夢涵的《謝夢涵詩選》,都是寒川幫忙解決全部印刷費的。致于接洽印務館,代校對,想盡辦法代寄來已出版的樣書,和印務館處理有關出版後的事務,代發出版消息,寫評介文字,代向新加坡文藝界贈送樣書,代處理餘下的存書等等,總之,從投稿到出版的種種事務,盡由他代勞。至今,印華文友已有十多本書就是在寒川主編的<島嶼叢書>名下出版的。
在舉世震驚的1998年的5月13日至15日前夕,我化名通過寒川在新加坡報章的新聞版位首次發表了棉蘭開始發生動亂的訊息,向國外發出了預警。而後暴亂爆發,有印華文友一家數口逃到新加坡後暫住在寒川家中。據知,寒川甚至讓出主臥室,讓身心交瘁的文友棲身;另一間孩子的臥室成了也是逃難的雅加達親人的睡房;而寒川一家四口則擠在書房裏!寒川重視文友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在1998年8月於臺北舉行的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會員大會上,在印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作為印尼女婿的寒川,不懼可能因此帶來的嚴重後果,即可能被禁止入境,日後再不能陪妻子回去印尼省親訪友,毅然接受了這個燙手山芋,在世華大會上仗義執言,以他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證實了這慘無人道的滔天罪行,催生了世華大會在會議中發表了中英文的「世界華文作家嚴厲譴責印尼排華暴行」的聯合聲明。
有關這件史實,印華作協主席袁霓在《我所認識的寒川》一文中這樣寫道:「1998年8月,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會員大會在臺北舉行,主辦單位邀請我參加,並邀我找一位5月暴亂的受難者出席。我找到了一位願意出席的受難者,可是臨出發的一個星期,他在太太的壓力下打退堂鼓,我也在家人的堅決反對下不克出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印尼的女婿,寒川出席了這個會議………他在會議上,用我們的經歷,以及他所見所聞,證實了印尼發生了對待華人的慘無人道的罪行。與會代表也在這次會議中發表了中英文的「世界華文作家嚴厲譴責印尼排華暴行」的聯合聲明。並向印尼政府及駐外機構遞送抗議書;向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控訴印尼排華暴行,籲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人道主義與尊重人權的原則下,促使印尼政府確實履行保障印尼華人的公民權與生命財產的安全措施,以免類似事件重演。寒川當時這樣做,其實有一定的危險性,可是,寒川的正義感卻讓他無視可能會發生的危險,他為受難的印尼華人做了他應該做的事。」看,寒川就是在印尼華人最苦難的時刻不懼本身的安危,挺身而出。俗語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印尼華人當不會忘記這一史實。
終於,迎來了印華文藝百花齊放的春天。雖然,華文書刊已經可以光明正大地進口,可是,寒川每次去印尼,還是不嫌行李超重和麻煩,不辭勞苦地攜帶著笨重的書籍分發給印尼文友,正如袁霓在《我所認識的寒川》一文所說的那樣「寒川不改幾十年的一貫精神,每次來總會帶著幾大包的華文書籍,分發給印尼的文友們,人人有份,讓大家樂得眉開眼笑。」。而他也十分珍惜印華文友的贈書。據他太太透露,有一次回星行李超重,還被徵收新幣60多元。他太太說,寒川捨不得把文友的心血結晶扔掉。這使我聯想到,有一位外地作家離開雅加達時,說還要去別的地方,暫把印華文友的贈書留在某人處。然而,這位作家後來又來了幾次,卻總是「忘」了有這些書,沒帶走這些書。當然,這位作家也不會像寒川,每次都帶了幾十本書刊分送給文友!除此之外,他每次來雅加達探親訪友,也總是和文友們分享創作經驗。
更難能可貴的是寒川從不居功自傲,應邀參加印尼的各種聚會和座談會,總是體諒主辦當局籌措資金不易,謝絕主辦當局的機票。作為嘉賓,他曾經把印華作協給他的禮遇讓給文友,叫自己的太太回娘家,而與文友共住一房,目的即在替文友省錢。另一個例子是不久前的牙律中秋聯歡會,因該處地震而取消。但寒川早已購好機票,他和太太如期前來,受邀在印華作協會所主講文學課題。據袁霓主席說,她之前曾對寒川表示印華作協將償付他的機票,但寒川回電郵謝絕了。回新加坡前夕,他也隻字不提一星期的旅館費用。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呵!
2006年,棉蘭孫國靜文友托來星的朋友交給寒川300美金,邀請他參加在棉蘭舉行的文學會議。他堅決不收。雙方相持不下,最後,採取折中辦法,在寒川建議下,將這筆錢捐給新加坡武吉知馬瓊崖聯誼會屬下海南作家作品研究室。也是那個會議,孫國靜囑寒川帶來40本<我從金門來>近作。孫國靜原意是買下來贈送給會議贊助人。即使以半價計,寒川也可賣個500新幣,但他對孫國靜表示不賣書,而是免費贈送給大會。
就我所知,在孫國靜的影響下,其他財力不錯的印尼友人如詹達耀、顧長福等也出錢贊助海南作家作品研究室。孫國靜還出錢贊助了數屆的國際散文比賽。莫河出書,這些友人,包括李順南也贊助了部份印刷費!該會主席嚴承慧先生就坦承指出寒川雖為福建金門人,但他熱愛文學不分區域和籍貫,是該會的支持者,也是海南人的好友!
目前,寒川已退休,沒有了先前他所說的還不錯的收入,可是,聽到某印華老作家有病纏身,立刻送上醫藥費新幣500元,並以未能幫忙更多,及代為籌款而耿耿於懷。他的重情重義,有口皆碑,這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某印華文友托他代買幾本指定的書、宣紙、筆硯和篆刻,幾乎花掉了他半個月的薪水。平安帶進雅加達後,該友人欲付錢,寒川卻當做是見面禮,不好意思向這位經濟並不寬裕的文友收錢。這事若不是寒川的賢內助無意間說起,我們都還不知道呢!寒川的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性格,真是數十年如一日啊!
今年五月間蘇北印華作協分會舉辦文學節,寒川義不容辭地幫忙草擬詩歌比賽章程、擔任評審主席、協調另四個國家評委,而後又組陣容強大的36人代表團出席支持,帶了整整400本書刊,全部送給出席的文友。他無償地主持詩歌講座、發表專題講座、盡心盡力。並且考慮到大會負擔重,不想給大會壓力,赴棉蘭前電郵要參加的三位藝術工作者,包括前新加坡版畫協會會長、新加坡文化獎得獎人莊心珍只參展,不售畫。寒川為公不圖私,他瞭解我們,處處為我們著想,是我們印華文友真正的朋友!
寒川熱愛印尼土地,真誠對待印華文友,三十多年來如一日。2008年,我翻譯的寒川華印雙語詩集<多峇湖戀歌>,103首詩裏,泰半是印尼景物的題材。寒川希望這本詩集能在8月17日舉行發佈會,我可以理解他選擇在印尼國慶日推出新書的那份感情。在這之前,他另有兩本著作:<雲樹山水間>(1997年)和<金門系列>(2000年),也是在這個印尼偉大的節日舉行發佈會的。前者更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印尼遊記。他也寫了好多關於印華文壇的文章,說他情系印尼,那是沒錯的!
印華文友到訪新加坡,無論多麼忙,寒川總會撥出時間和他們見面。當他還在職時,為了與遠方旅星的朋友見面,他時常犧牲吃午飯的時間,或者深夜下班後拖著疲乏的身軀趕去會朋友。有一次,泗水文友莫名妙路過新加坡,夜間10點多撥電話給寒川,原本只是打個招呼吧了,但當寒川知道明早莫名妙就要離星時,他二話不說,匆匆驅車趕下來與莫名妙見面,不管明天其實還是工作日。寒川認識的印華文友特多,經常都有朋友,或印華文友慕名到訪。寒川的朋友當然不只是印尼文友,中港臺澳、亞細安各國的朋友都有,應酬之多之頻密可想而知,可是他卻從不怠慢朋友。
2004年12月印華作協趁著接辦第九屆亞細安文藝營及第五屆世界微型小說研討會在萬隆召開的機會,分別給寒川、東瑞和慕阿敏頒發了功績卓著紀念獎座。這是對他近四十年來愛護與推動印華文壇的一個肯定,而他,受之無愧。
2009年12月12日印華作協十周年慶,寒川應邀出席了慶典,並在會上發表了簡短的祝語。寒川在會上說:「………我很能體會印華作協一路走來的種種感受,『有辛酸,有歡笑,有自豪』。十年已走過,這條路仍要走,我會陪印華文友一起走,永遠地走下去!」寒川的愛護印華文友並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他數十年的表現,鐵一般的事實證明瞭他所言非虛!從印華作協十周年慶,我想起了印華文友所走過的艱辛歲月,以及在這艱辛歲月中默默扶持著印華文壇和文友的寒川。寒川,印華史冊將永誌這個閃亮的名字!(2009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