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旅杭隨想之十四求藝於野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明燦。
點閱率:483

一群人緊緊的圍繞在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谷旻老師的周圍,聆聽他用最淺白的話語,邊示範邊講解對面景物和眼前畫紙之間的關係。從用筆到章法,從如何借景造境?如何構建幽深氣息?如何畫得緊而能鬆?如何….?太多繪畫上的觀念與難題,都要在這朗朗麗日之下一次說個清楚。老師那種平易近人,傾囊相授的態度令人感佩,至於學員的吸收究竟又如何?那只能用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來形容了。但無論如何,這種有師長陪伴,一起面對實況來尋找答案的教學方式,無疑是最直接了當,也最具挑戰性的。
我們共有兩個下午的寫生課程,前一天老師要我們去西湖附近的一個叫龍井村的地方寫生。早上上過汪永江老師精采的書法課之後,我便與一群年輕的同學打的〈乘計程車〉前往。在這難得一見的陽光底下,看到滿山遍谷的龍井茶樹,整齊的沿著山坡地交錯排列著,益發顯得翠綠耀眼。當車子來到一座寫著「龍井」二字的石砌牌坊前,司機說:「就是這兒了。」下車後見到其他比我們早到的同學,先打過招呼後,再相邀拍照留個影吧。
老師的原意是要同學來此寫生的,但我們就是沒動筆〈或許是怯於動筆〉,隨和的老師疑惑的問:「怎麼沒見到人動手畫呢?」大家異口同聲的回道:「還是先請老師給示範吧!」見著這群來自五湖四海,年歲大小參差不齊學員們的要求,老師也只能苦笑的擺上畫具,鋪上畫紙,不只畫還得詳細解說呢!此時同學或凝神屏氣,或提問疑難,或適時錄影,或戲謔說笑,卻也都能舉止自如,恰如其分,上課的氣氛是嚴謹平和中帶著一份輕鬆。
這個時候鄰近的茶館,早已賓客盈門。只見三五好友相約來此,就在庭院的暖陽下,人手一杯龍井,桌上數盤茶點,看著客人們個個慵懶的坐著,隨意的說著,歡笑聲此起彼落,心想這些人真能偷得浮生半日閒啊!來到江南後就經常聽人說杭州人最懂得生活了,今日所見方覺此言果然不虛。曾讀過蘇東坡的詞,那句「人間有味是清歡」是最令我嚮往的一種生活境界。那麼這樣的與好友一起相邀品茗談心,徜徉在自然山水之間,應也是一種有味的人生吧?
隔日,我們移師到西湖北邊的西泠印社繼續上課。只因為老師先前交代,希望我們早上就來畫,下午他上課時才能就同學的寫生稿去指導,故而上午就來西泠印社的人可真不少,我也是其中一員。昨日已在龍井看過老師的示範,大家的心中也篤定許多。只要從同學們根據個人的喜好,選了一個入畫的景物,便備妥了紙筆畫了起來,就可略知一二。當進入狀況之後,誰都顧不了其他,只一味的凝神靜氣,對著眼前的景色,專注的在畫紙上東塗塗西抹抹。此時即便是絡繹不絕,來來往往的遊客好奇的駐足欣賞,更有遊客對我們的畫竊竊私語,那似有若無的品頭論足,都無法使我們分心於這外在的喧擾,畢竟我們都很清楚,現階段即使使出渾身解數,或許還不能畫出合於心意的畫,如何還敢自我放縱的去左顧右盼呢?每個人就這樣拿著筆,蘸著墨,心無旁騖的在潔白的宣紙上,經歷著一場跌跌撞撞的廝殺,才好不容易的擠出一張畫來,這番歷程也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能深切領略箇中的酸甜。
午後老師提前來,撞見這全然與昨日不同的情景,開心的闔不攏嘴。他走近每一位學員的身旁,瞄過每一張畫,笑著說:「各位畫得還真有點味道呢,心開了,畫也跟著開了。」昨天大家還帶著扭捏不前的態度,今天卻能放膽前進,這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都應歸功於老師一整個下午用心示範的結果。無怪乎當老師又次攤開紙張,握著筆準備再一次的「師法自然」時,大多數的人都主動的靠過去,剛剛才經歷過一次最真實的體驗,這一刻再藉由老師的心眼和筆墨去自我審視,自我梳理,一定還可以再獲得一些具體的啟發。
歸程時,我站在西泠印社的高處,略顯疲憊的身心,猶貪婪的望著這黃昏時刻美景無限的西湖。近處「樓外樓」前,遊客一群群的穿梭其間,紅男綠女,花枝招展。湖中幾個小島靜靜的躺著,成群的木造遊船圍繞於島的四周,像眾星拱月一般,益添生趣。遠方的山巒隔著一層薄霧,使山形更顯得迷離不清。這時節環湖的柳樹,正在冒出新葉,放眼望去像似給西湖罩上一件綠色的薄紗,格外矇矓撫媚。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難怪每天都有這麼多的人潮,自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投入她的懷抱。至於我這個來自南方的遊子,雖美其名為追尋藝術而來,但其中或許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對江南景色的迷戀吧?希望這段寄居杭州的日子,能把這些使人沉醉的景致一一收錄在我的圖畫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