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離家五百里

發布日期:
作者: 張寶釧。
點閱率:1,115

午後,坐在窗邊看著北珊一篇篇記錄兒時生活的故事,耳邊恰巧傳來收音機「離家五百里」這首美國鄉村歌曲的歌聲,歌詞傳達了遊子對家鄉懷念的意境,他說:我離家一百里、二百里、三百里、…我離家已經五百里了,我想念我的家鄉…。簡單的字句,句句內含的卻是對故鄉濃濃的鄉愁及對過去生活一種眷念的情懷。落寞的歌聲,讓遊子油然生起悵然所失思鄉之情,縱然此時,我們無法成為一位衣錦還鄉的歸人,但是,「想家」和「兒時記憶」卻在每一個人心中佔有最深與最真實的位置。
回想五、六零年代,那個物質生活不富裕的時代,清苦的日子加上一大屋子的孩子,當時的「家」,是個大人必需為五斗米折腰,而小朋友要大小孩帶小小孩全家胼手胝足共同打拚的年代。短缺的物質是當下生活的寫照,為了養活全家人,大自然成為「家」的經濟來源與菜園,而全家人生活的共同目標就是「努力打拚,期待有一天能出頭天」。就是這麼單純的意志,緊緊的繫住家中每一位成員的心,也因此締造出許多為生存而衍生出創意生活的思維。從北珊的文章,童年零嘴、大同寶寶、豆子項鍊的回憶、鬧水災、醃豆豉、姑換嫂、…到小瓦房、走在雷區的小徑上,這一篇篇記憶童年的文章中發現,童年那一段艱苦的生活,成就了此刻北珊飽滿的養分及細膩關懷人文的特質,想想現在的孩子,擁有豐碩的物質生活,卻在安逸的生活中,關閉了對周遭事物觀察與關懷之心。相較之下,北珊的童年是苦或是歷練,在過了幾十年後的今天,過去的日子應該是值得珍惜且扣人心弦的記憶吧!
就在現在,如果你是一位年紀相符的夥伴,在你看完北珊的作品,你會心有戚戚焉,恰似你、我往日的情懷;如果你是一位年輕的夥伴,看完了北珊的作品,你會發現許多從未曾關注過生活中細緻的小細節,在她巧筆及柔軟的心下,發展出一段段動人情節與令人動容的過程是如此的吸引人;如果你是一位年長的長輩,在你看完北珊的作品後,你將充滿著希望,因為你的心事,北珊已將她娓娓道來,讓你不得不陷入回憶的漩渦。
這本書,是一位女孩成長的日記,也是一位女人細膩觀察生活的情感表白,同時,還是一位遊子對家鄉滿滿的懷念,當然更是那個貧困年代生活的紀錄,在你仔細閱讀北珊的情感世界後,你將發現,原來平凡中最真與最美的實現,就在北珊的故事裡。
謹以這篇簡單的序文,恭喜北珊,妳真的做到了!就讓我拭目期待下一本動容故事的到來,加油!
(本文作者為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前館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