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大膽島風雲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馬騰。
點閱率:1,368

 共軍籌謀攻佔大膽島,編組一個加強營,挑選精銳七百多人,擔任進攻任務,完成兵力部署,可是當時共軍缺乏海上作戰經驗,古寧頭全軍覆沒前車之鑑不遠,幹部雖是信心滿滿,士兵心理上卻充滿恐懼,共軍也有此顧慮,因而連擔任攻擊的營長姓名,都選了個「鮑成」,希望能一舉成功。
時間選在七月二十六日,農曆七月初七日,是個月黑風高的颱風天,海濤怒吼,能見度極差,颱風雖還未到達金門,但海上已是強風巨浪了﹙輕度颱風已進入台灣海峽,金門海域是七級風浪,當年氣象預報不發達,影響到判斷之準確度﹚。
共軍自十九時三十分在廈門大學前沙灘登船,約四千多公尺的距離,平時只要半個小時的機帆船航程,竟拖到二十三時三十分才登陸,兵員已在船上搖搖晃晃整整四個小時。由於船在海上滯留過久,士兵們暈船暈得非常厲害,而柴油馬達動力的機帆船,柴油味道任誰也受不了,尤其是不熟悉海戰的北方士兵,嘔吐得暈頭轉向,還沒到達大膽島前,官兵早已是七葷八素。
機帆船是私人所有,被臨時強行徵召來參加運兵作戰,船老大是既恐慌又心痛,愛惜自己的船勝過身家性命,當船接近灘岸時,南山上的迫擊砲排就開始彈幕射擊,輕重機槍集中火網,當時就有七艘中彈,尤其是指揮船中了火箭筒,團參謀與發報機都同沉沒海中,共軍對上對下指揮系統全失。
這時所有船老大都慌了手腳,因過度緊張未能掌穩舵,風浪又大,就發生相互碰撞,把船上官兵撞得東倒西歪,船還沒到達搶灘位置,就催著士兵要趕緊跳船,不諳水性的士兵,跳入有一人深的海水中,一個湧浪打過來,很容易就被捲走,所以有很多是未打仗就先溺死的。
共軍船隻十四艘由大灣(西面沙灘)正面襲來,十一艘繞向小灣(東面沙灘),兩艘前往二膽島,此即是共軍所謂的「兩面撕開」戰術,可是一條中央沙灘寬不過五、六十公尺,從兩邊登陸上來的共軍,暈頭轉向不知東南西北,混亂的衝上沙灘,建制與組織打破了,第一連跑到第二連,連長找不到排長,排長找不到班長,班長找不到士兵,砲身與砲座分了家,槍手與彈藥分了手,完全失去戰鬥力。
特別經過挑選的敢死隊,一支七百多人的勁旅,已在搶灘前損失不少,真正登陸的可能只有五百多人,這時看到對面黑影幢幢,以為對方就是國軍,見到黑影就開槍相互射擊,結果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這樣面對面地互相廝殺,又自己消耗了不少,因為天太黑,根本摸不清對方狀況,只有就地挖沙坑掩護,對峙著等候天亮。
當黎明到來時,處在南、北山高地的國軍,對寸草不生的沙灘,共軍趴在沙坑裡的情形,是一目了然,就用火網瞰制中央沙灘,讓躲在沙坑裡的共軍動彈不得,只要爬出沙坑來,就會被當活靶似地一個個點名,使共軍傷亡更加慘重。南、北山曾遭到猛烈攻擊,部分高地失守,兩地的電話線路已在攻擊前的砲轟中斷線,雙方失去聯絡,至二十七日晨,史恆豐營長為明瞭北山狀況,派傳令賴生明穿越敵人陣地,前往北山傳達命令,而第一連傳令鄒仕祿,則由北山向南山告急,但不論是南山到北山,或北山到南山,都要經過中央沙灘,而沙灘全都是登陸的共軍,只是受制於國軍的火力,雖趴在沙坑裡不敢抬頭,而放冷槍的子彈滿天飛。
當南、北山相互取得聯繫以後,史營長斷然決定,率南山所有兵力向北山實施逆襲,通過中央沙灘時,躲在沙坑裡的共軍,因已失去指揮系統,毫無戰鬥能力,並沒有強力抵抗,一條中央沙灘,就有近百人棄械投降,國軍因要向北山推進,只留下少數兵力看守俘虜,並繼續向北山攻擊前進。
在戰鬥過程中,最為激烈要數小虎山(原名小孤山),共軍有兩艘船在小虎山附近登陸,約有兩個排的兵力對小虎山猛攻,小虎山上的一班兵力和一挺機槍,因扼守住要點,對來犯的人海,充分發揮威猛的火力,把槍管都打紅了,最後因無援而失陷,據點官兵與敵軍進行肉搏戰後,退據到低處之覆岩內,共軍向洞裡集火射擊,以致全員壯烈犧牲成仁,因洞底鮮血成池,後人憑弔忠烈,取名為「碧血池」。碧血池至今猶在,小虎山據點的官兵每月初一、十五均舉行祭拜忠魂,只是此段轟轟烈烈事跡,並未見正史記載,難道只是傳說,還是附會創造的故事?
共軍的主力攻向西側沙灘的十四艘船,當時就有九艘船是在北山寶靈寺前的宮口登陸,有一路共軍沿著廟側小徑往上爬,意圖從側面包抄北山高地,想不到被住在廟裡的炊事班長周岳山發覺,於是率領炊事兵,踞高臨下猛向共軍投擲手榴彈,把還在暈船迷迷糊糊的共軍,炸得人仰馬翻,造成大量傷亡,最後因寡不敵眾,自己也英勇殉職了。
(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