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門外漢的告罪心語─寫在「浯鄉俗諺風華錄」三輯付梓之前

發布日期:
作者: 許丕華。
點閱率:906
字型大小:

毫不起眼的拙著「浯鄉俗諺風華錄」,竟然可以出版到第三輯,實在是平生一件值得興奮鼓舞的「意外」。儘管早年看到文人墨士,作家名流的著書立說,心中有著無限的欽慕與欣羨,曾經出現「如果我也可以出一本書,那該多好」的虛幻夢想,雖然「最不瞭解自己」的「自己」自掂斤兩,很清楚地確定那是非常「不可能」的「可能」笑話。如今,第三輯的初稿大樣,竟然真出現在我的面前,整個人是脊背透涼,臉上微熱,心肝「嗶搏踩」,這種生理夾雜著心理的現象,讓我的「偷笑」有著濃濃的「羞赧」感。這是出自內心深處的真情告白,絕非扭捏作態。
在服務社會的四十幾年中,工作單位的紀律嚴峻,強烈要求員工要謙虛、隱藏,誰也不敢搶風頭、爭表現,注重團隊精神與講求整體觀念,個人的身影溶在團體之中。所以,將家鄉流傳久遠的俗語鄉諺,作有計畫的呈現與鄉親分享,一直是不敢奢求的心願。退休前幾年,就悄悄著手蒐集、整理、分類,並一一登錄。九十二年五月開始「天天星期天」後,即小心翼翼地慎選與金門有關,意涵深遠,具教化功能,且鄉親常講、常用,比較熟悉的,作試筆的題材,連續寫了幾篇,經斟酌再三,就寄給金門日報副刊,九月間,作為引子並將俗語廣泛介紹的「俗語啟示錄」發表後,鄉親反應不錯,接著「貪字貧字殼」、「僥倖錢冤枉了」及「觀音亭佛祖─惦惦興」相繼呈現在鄉親面前,意想不到的,竟然引動熱烈的共鳴與迴響,因為這些既熟悉又親切的鄉諺俗語在逐漸「陌生」後,突然重現,那種久別重逢的感覺,特別顯得親暱溫馨。為此,金門日報副刊開闢了「咱的俗語話」專欄,吸引平素關心俗諺的鄉彥熱心撰文共襄盛舉,成為一股從沒有過發覺鄉土民俗文化珍寶的動力。讓我有受寵的震撼,更惕勵我在戰戰兢兢中取材更審慎,探源更深入,闡釋更客觀,剖析更嚴謹,援引更周延。
自始即將自己定位為「半路出家」的「門外漢」,門外人看門內事,或許是繽紛熱鬧,但門外漢做門內事絕對是事倍功半。所以,時時提醒自己萬萬不可心存成見,引喻失義,立點偏頗,不純不正,不貼不切,不搭不七,不嚴不正,不倫不類,否則,將愧對先民,愧對鄉親,愧對文史工作,更愧對自己的良知良能。幾年下來,深深體悟到,沒有近距離的溶入鄉諺俗語,很容易忽略它「俗中帶雅、樸中帶美、粗中有緻、淺中有物」的特質。我們也發現,許多的俗語看似有「有點正經又不太正經」的表相,包括輕諷、淡謔、薄譏、暱戲、諢弄,有點輕佻、有點賣弄,也似有點故意整人與不太友善的用意,但深入推磨後,就可以發現動機與目的,都是嚴肅與嚴正的,直接簡接、正面側面,有意無意、輕描淡寫又幽默風趣地,將人引上正道,套用現今的勸世用語,就是「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與「開大門、走大路」。可見先民的用心良苦,睿智深邃,使後生晚輩無比拜服崇敬。
先民留下的鄉諺俗語,都是歷經至少百年以上,無數人的口語交相使用,才能流傳下來,可惜見諸文字的,是少之又少,於是浩瀚博深中,常常出現「有音無字」的困擾,不得已,只好天馬行空地在語音、語義中,去找尋相似音,相近義,勉強可以湊數的諧音代用字,甚至「有邊讀邊,無邊讀上下」或自作聰明式地「無邊讀中間」,去權宜變通,斟酌選用,到真的「無變步」只好硬著頭皮去「造字」,就是將注音或國音派上用場,也就「不擇手段」,如出現這種「拉夫」兼「補充兵」式的不得已情事,敬懇各位鄉賢俊彥包容海涵,萬幸有更好的「替代方案」,還是更適當、相近、貼切的文字,膽敢祈請行行好勞煩告知。
起先「興興」,信心滿滿,總以為寫鄉諺俗語是「三下兩步半」就「提來食」,「輕鬆撩弄」就可以信筆拈來,想不到「頭一關就躇著紅毛番」,真是「青瞑的呣驚槍」事情可不是普通的「簡單」,原來先民的「功力深厚」,見識「淵博」,每一句都有「大學問」,睜眼凝神,詳加檢視後,赫然發現,原來不是那麼一回會事,它上自天文,下含地理、律曆、節氣、五行、八卦、民情、風俗、禮俗、自然生態、心理生理、人獸關係、倫理道德、軍國大政、庶民營生、史蹟文物、親屬關係,真是無所不有,無所不包,當然不需要那麼專精,那麼專業,只需要一些基本的入門常識,光是這樣就足以唬得一愣一愣的,差點嚇出一身冷汗。
實際上,鄉諺俗語中,有許多是古今可以接軌,觀念可以相通,認知可以相同,見解可以相溶,真佩服先賢在古早時代就有過人的智慧:「千年親晟,呣值萬年厝邊」正是現在守望相助的社區意識;「一男一女一枝花」不是計劃生育的優生觀念嗎?「觀音亭佛祖惦惦興」對貪心、倖進、速成、急功、近利者的明確警示;「春牛港格天」正是青少年好勝,叛逆的心理寫照;「倒擔檳榔落廣東」、「廣東目鏡」符合現代的行銷原理;「猛虎與猴群」、「食虎吞象」、「大鼎炒九蟻」、「肖貓哮,肖狗走」、「十二月蚊呣死」、「大魚食小魚」、「狗食豬肝知心內」、「猴罵豬哥,豬哥罵猴」、「見著草索就是蛇」、「好狗命」、「烏的食,白的收罪」、「虎狼豹彪」在在顯示人與動物的牽扯;「人情留一線」、「青瞑精,啞狗靈」、「菜瓜摃狗去一段」、「未曾想贏先想輸」、「相罵無好話」、「橫柴撟入灶」、「一樣米飼百樣人」都是為人處世的態度;「年怕中秋,月怕十九」、「雨渥上元燈,日爆清明種」、「六月十二,無風颱亦雨意」、「十一月二七,十二月消息」屬於天候氣象的預測;「會元天下通」、「九里三提督」、「一榜五進士」、「龜蓋朝天子」顯示的是浯邑先賢的事蹟、「外甥跪桌腳」、「廳頭姑、房內姨」、「姑痛孫同字姓」、「灶腳子婿」則是親屬倫理關係。
在各輯中,最為費心、用心,「工情落最深」的是首輯「一年雙春,三年一閏」中既熟悉又陌生的節氣,合輯中的「東南濱海鄉社的典雅綽號」與本輯的「歲序中的時令、節氣、俗諺系列」。「東南濱海鄉社的典雅綽號」依序是下市罾、洪門港燒酒矸、水頭鱟、金門城肉豆、古坑奧、山仔兜狗、東沙豬、歐厝驢、泗湖無例,後湖拷貝、菽山撈大儷等十一鄉社,如何用最深入、最正確、最完整、最翔實地顯示其產業特色、營生狀態、鄉土色彩與民俗文化,是首要的考量。
先民為鄉社取綽號都有其深意,且讓人一聽就瞭解這鄉社的特色:下市的「罾」是竹製三角形綁細網,寬口向前,近海淺灘撈「麥蝦」與「物仔魚」的營生工具,通常稱為「撟罾」,現在已極為少見。但下市真正的產業優勢是「造船」,現在也已式微。「洪門港燒酒矸」大家都知道討海人都擅飲酒,可是在霜寒雪凍,北風冷冽下,藉酒驅寒,增加熟量是萬般不得已的「救生」下策。水頭的「鱟」早就遠近皆知,「踢鱟」也是鄉親的專長,其實,鱟的經濟效益在水頭是微不足道到幾乎「不佔指數」的產業,真正的核心作物是播稻(每年六月冬、十月冬兩熟)、種蔗製糖與新鮮蔬菜。另抗戰勝利後鄉親蔡媽愿曾集前面勢各社里精英組成的雜牌軍籃球隊,曾遠征近訪與各地球隊交流較技,國軍入駐後的軍中籃球隊許多是誠心拜服,連來勞軍的「七虎籃球隊」也曾切磋討教(當然不是對手)。隊長水頭蔡媽愿、隊員有水頭黃天馳、金門城葉華成(教練,製酒專家,我的英文老師)、王文章昆仲(人稱文的、武的)、鄭慶裕(金城鎮前鎮長鄭慶利的胞兄)、古崗董群育、董加專(國手許智超的舅公)、董國團、後湖許加庚、許丕顯、後浦洪濟民、洪維岳、葉梓厝、官裡許天乞,這段籃壇舊事,帶動了金門近七十年從未歇息的籃球熱潮,現在尚能依稀記得當年盛況的,不知還有幾人,多次修編的金門縣誌,似不曾見有隻字記述。再不留下紀錄,必在籃運史上湮沒。
這濱海的十一個鄉社,個個都有它的特色,下筆時不敢稍有疏忽,只要一字用錯,一語道錯、一事敘錯、舖陳出錯,勢必立即引來物議、爭議、異議、甚或反彈抗議,所以對資料的蒐集、背景的瞭解、特色的定位、社里的生態、疑慮的釐清、陽居座落、人文色彩、產物狀況與生計資源,都要作前置作業,事前的諮詢請益,見報後的反應觀察與討論求證,都持續進行,所幸在鄉親的包容下,勉強過關。近年來有不少關心社里探索的鄉親,一再催促對也有典雅綽號的鄉社繼續探源介紹,像後垵(盤山)好菜脯、東洲好車鼓、董林水查某、盤山牛、干尼頭鴨仔、湖下羊仔。以及到埔邊乎蹀著(埔邊主姓趙氏的諧音)、埔後乎彈著(埔後盛族陳氏的諧音)、埔下乎剉著(埔下望族蔡氏的諧音)以及到湖下乎熔著(湖下大宗楊氏的諧音)。能再與鄉親分享最貼近的鄉社風貌,固所願也,但確實孤陋寡聞,所知有限,真的不敢輕易「下落鉸刀尺」,只能滿心歉意的告罪抱歉。
至於「歲序中的時令、節氣、俗諺系列」就真的包羅萬「項」,看起來有點熟悉,實際上非常陌生;感覺上不算太難,實際上的確不易,起先一心一意地要將一年中,相關的民俗時令節日,二十四節氣的源由配置,與依附在時令、節氣週旁的俗諺,按月份作有系統的排列組合,以民俗與禮俗作為貫穿全年的熔接劑與催化劑,讓鄉親可以一目了然知道臘月歲暮如何清掃除塵,如何辭年謝神,如何準備迎新,如何天倫暢敘,如何開正敬天、禮佛、拜祖、會親,元宵上元的天候與清明有何關連,二月二何以會穿棕簑拜土地,二月二為什麼要「煮貓糜塗貓鼻」,春天為什麼會變成「後母面」,林林總總,依序一一呈現,看似難度不高,其實困難重重。尤其牽涉著天文、曆象,氣候、自然生態、又與天干、地支、四時、五行、八卦微妙地關連,真是一門大學問,博大精深,幾度停筆,萌意退卻。還好不知那來的使命感,讓我憑平日,陸陸續續、停停頓頓,三天打漁五天曬網地,接觸到的經書史冊,民間習俗資料、傳說、記述,先由門外,潛近門檻,再緩行寸步慢速前進,一一摸索、一一探原、一一擷取、一一解惑。有時為一典之不明,一字之不解,常作「書海索尋」,過程辛苦,獲解大樂。
二十四節氣是幾千年前古聖先賢的大發明,大工程、大突破、大貢獻,一直引導著天下生民全年的營生作息,古代是朝廷的年度施政指導綱要。順序的排列,起先由「立春」始,不久改為從「冬至」起,至今「立春」仍是「太歲值年」任務交接的起算日。節氣每月兩次,上半月為節氣,下半月稱「中氣」,每氣分三候,初、中、末候各為五日,自然生態各有不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轉折起算點,夏至、冬至是晝夜的兩極,宇宙陰陽大氣消長的分界;春分、秋分晝夜均分;大小暑、大小雪、大小寒是溫度的指標。「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屬氣,「四方」東南西北四方,是方位,「五行」金木水火土,是物。「八卦」乾坤兌離震巽坎艮,求的是元、亨、利、貞,都首重「生用」、力避「生剋」。
另外,「三元」是天、地、水官的聖誕(上元正月十五天官紫微賜福大帝、中元七月半地官清虛赦罪大帝、下元十月十五水官調陰解厄大帝)。夏季最毒熱的是「三伏天」,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近年中醫界廣推的應景藥方「三伏貼」療效如用,不敢置評。現在的氣象單位將五月間台閩帶有陰雨的鋒面來時,就宣佈進入「梅雨季節」,可是先賢卻將長江一帶真正入「梅」時間選定在「芒種」之後的第一個「壬」日,這是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
前後歷時七年,連續三輯,過程的波波折折、點點滴滴,套句不是適格的話也可算為「罄竹難書」,這期間累積了許多鄉親的好言肯定,累積了各界人士的支持、鼓勵,也累積了不計其數的包容寬諒,更累積了厚厚重重的關心與關愛,深情濃意、刻骨銘心,永誌五內:謹一併致上由衷的感恩謝忱。
承蒙李沃士縣長、李錫隆局長惠賜序文,使風華錄光采頓現,風華更加璀璨,再三感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