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遠眺
Ⅰ、Viewed
還記得那片錦繡河山嗎?
東起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合流處,
西至噴赤河,
南迄曾母暗沙,
北到薩彥嶺脊。
秋海棠驕傲地綻放。
「我們是榮耀的存在!」
船堅炮利也無法屈折
炎黃子孫氣節的高貴。
還記得祖先的輝煌歷史嗎?
只能在夢裡見到的曾經。
黑夜,嚴禁追憶,
即便月如故鄉般圓,
即便星如故鄉般燦,
即便海靜成一汪明鏡,
倒影遊子清明的思念,
莫忘水鬼摸哨的功力,
固守,最後的海上長城,
人民才能遺忘戰爭的恐懼。
旭日東昇,
照清兩岸的隔閡,
2300公尺,不很遠的距離,
咫尺卻似天與地。
你來我往的砲彈攻勢,
「嗡嗡」響徹雲霄的空襲警報,
比海的怒吼更駭人。
播音,呼喊著你,
是從我內心發出的頻率,
邀你一起傾聽──
親愛的同胞啊,
你可曾聽見流動在血管裡的澎湃?
不止鮮血,還有黃河長江的水分子,
那是我倆自古以來的基因密碼,
嚴嚴實實地刻畫在DNA上,
再精密的儀器也無法否定,
你我血濃於水。
我們之間的情感,只能有恨?
可不可以別再對立?
可不可以放棄互擊?
可不可以停止傷害?
可不可以?可不可以?
Ⅱ、Viewing
終於,走向了和平。
「馬山觀測站」任務解除,
望遠鏡裡,昔日映成匪寇影像。
如今荒成舊時的記憶。
站在歷史的分水嶺,
溫習改編的《世說新語》:
過去如問金門孩童,
台灣與大陸孰近?
答案是:「大陸近!舉目不見台灣,但見大陸!」
翌日台灣新兵報到,再問,
台灣與大陸孰近?
答案是:「台灣近!因聽聞人從台灣來,卻未聽人從大陸來!」
今時再問,台灣與大陸孰近?
定會回答大陸較近,
因大陸與金門,
不再像太陽與健康,
是天上與人間的遙不可及。
搭上三通的渡輪,
我的目的地是廈門,
迎面開來目的地為金門的那艘船,
載滿躍躍欲試的陸客。
他們的眸裡泛著光彩,
映在他們瞳裡的我的眼睛,
也泛著一樣的光彩。
Ⅲ、Will View
金廈大橋何時建成?
仰望,海樣的藍天,
憧憬它的姿態它的色彩。
它會是什麼面貌?
像日落時一吻定情的嘆息橋?
像大霧中橘得亮眼的金門大橋?
像放射式絢爛的斜張橋?
或像一道七色斑斕的彩虹,
太空人遠離地球時,
也能在水藍球面上,
發現它的存在?
金廈大橋何時建成?
我猜想它的風采顛倒眾生。
哪個作家來此取材?
哪個畫家來此寫生?
哪個導演來此取景?
哪個攝影師的鏡頭,
捕捉得到它絕美的瞬間?
有沒有真實中的旖旎傳說,
以它為舞台上演?
金廈大橋何時建成?
也許渡輪三十分鐘的航程,
遠較祖先飄洋過海輕鬆,
我還是期待,
一條沒有顛簸的陸路,
縮短兩岸往來的時間。
不要怪我貪心,
分離了數十年,
每天該用多少的便利,
才夠彌補失去的遺憾?
金廈大橋何時建成?
不再有層層關卡。
早安!午安!晚安!
無須E-mail傳送,
無須簡訊留言,
無須電話問候,
無須視訊連線,
一天見三次面,
也用不上多少分秒,
感受面對面的親切,
這幸福,何其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