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傾訴
T醫師:
終於,我的書已進入印刷階段,先前浮躁煩悶的情緒也一掃而空,此時,我的心境猶如一片澄清的湖面,無風無雨也無晴(講的好像可以削髮為尼去了)。
等拿到書,我就徹底享受作者已死論。一段曾經那麼強烈實現自我的時光,在起起伏伏的擺盪下,眼看也快靠岸了,正等著我好好跟它揮手道再見呢。
儘管出書過程瑣碎又磨人,我還是不會放棄寫作。在我的人生裡,唯獨「書寫」是最清晰也最能掌握的部分了。但我得承認,此次跟出版商等人交涉,讓我覺得和有些人談話總是使人為難,也多少消減了日後想再出書的熱忱與期待。
現在看來,<我把哀愁藏在笑聲裡書>這書名取的一點也不正,太冗長了,有點像詩集,不像小說,但我通通不在乎了,因為我已卯足全力了。至於所有的遺憾與不完美,就留待下一本完成。當前,我比較在意的是你看完這本書後,會不會勸我早點回去種高粱?
T醫師:
94年3月27日的清晨,我最好的朋友從與我共同銜接的時光園地裡,狠狠將自己連根拔起,枯萎在一個我觸及不到的世界,輾轉,已經快四年了。
我向來記不住數字,也不太重視節日。但這一天,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們剛吃完一頓愉快的晚餐各自返回家中。夜裡,她打來電話,用無比巨大的悲痛與絕望的聲調向我哭訴那個男人帶給她的種種傷害,我極盡所能的安撫,再安撫。因為貪睡,因為看穿「死」是她拿來脅迫對方慣用的技倆,也疲於處理她這種近似歇斯底里的情緒,即便我明白每一段愛對她而言都是一場如癡如狂的追逐。
一如我二十四歲那年,她為了另一個男人,吞下二十幾顆安眠藥,恍恍忽忽和我們說了一些話後便躺臥在我和一個朋友的懷中,那時「死亡」與我們是如此的貼近啊。坐在計程車上,我和朋友不斷地想喚醒她,一路驚心動魄奔向花崗石醫院……。
甦醒後,我鼓勵她信仰宗教,鼓勵她接觸正面書籍,鼓勵她找一個最喜歡的精神寄託,但一切皆顯得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