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沒有母親的故鄉

發布日期:
作者: 涂美珠。
點閱率:559
字型大小:

「母親」是人類共同的主題。
自從有記憶以來,母親一直陪在我身邊,支持著我,希望我們孩子都能快樂,由於母親真實的、無私的、無價的付出,雖然物質是貧乏的,但讓孩子的成長充滿著幸福、平安。事過近兩年了,自己的情緒卻一直低落,變得敏感和脆弱;我告訴自己,母親真的不在了,但,我還是不能習慣沒有母親的日子,更不能想像母親為什麼會突然不見了?原來母親的存在對我是如此重要,失去母親令我的生命失去了平衡點。母親在家裡的地位,像一座堡壘,沒有人可以取代;第一次感受母親倒下,全家真的動搖了;更是撼動著我的生命,想到這裡,我真想大聲叫出「母親!」兩字。那天早晨母親還跟往常一樣用手指揮著左右有沒有來車,「好,可以倒車出來了」,成了最後一幕的母女畫。
身邊的人苦勸我:「妳再怎麼悲傷,母親也不能再回來了」真的回不來了。我只能像個幽靈般遊蕩!每次下班開車望著天空,收工的夕陽會引人傷感,原來夕陽已經悄悄消失,墜下地平線去了;心中吶喊、抖著聲音:「母親啊!您在哪裡?您去了哪裡?怎麼還不回家?」可是母親不會回應我了,儘管如此,我還是一直望著天空,望著那母親最後躺下的現場,希望時空能倒轉,問:「母親!您有沒有跟著菩薩走啊?我每天都拜託菩薩帶您去善的光明的地方喔!」這時,夕陽的晚霞照在我的臉上,看不出希望還是失望,只是都踏著疲憊步伐,回到家裡,拿起電話筒,不知道要撥幾號,母親才能接聽得到!依然每天臉上還是掛著兩行珠淚,對母親的懷念,低迴中,充滿了對過去的追憶,在母親真實愛的滋潤下,我才能在動盪的人、事、物;現實世界中將自己的生命橫切面準確地跨越萬丈的波爛,由悲觀消極的黑暗面轉化為積極向善的行動,誠然地面對自己的生命,觀照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昇華的意義。
母親!您把自己一生的生命全數都給了孩子,我還來不及善報母恩,這叫我如何能釋懷?這一切都留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母親!風真的靜止了。」每天回到家裡,自己急忙去清晰腦海中縈繞不去的這尊影像,母親!喃喃自語,自己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人生最幸福的事實不就是如此嗎?母親與自己共同的記憶,隨著熟悉的景物,一一在眼前浮現而慢慢地清晰起來。我常不自禁翻開皮夾,望著相片的母親,撫慰我內心的悲痛,忍不住滿心的不捨,感恩的眼淚已經滑到嘴邊了,心裡想:寬心就能越過,自在的腳步也會變得更加縱容大地,像母親的肩膀一樣願意承擔負荷,徬徨的孩子不知往哪走,記住這裡、故鄉永遠還有母親,就可以擁有母親最熟悉溫馨的笑容,心不是沒有被四分五裂過,曾經走進沒有人理解的死胡同,母親默默在我身邊,陪伴我走出這一條黑暗的深壑。一切都在改變,都在不定中變化著。每一個人的故鄉都需要有「母親」來分享,需要母親來豐富童年的夢想與故鄉。
小時候的自己,完全不知道母親的難題。母親的汗水、淚水扛起重重的擔子,孩子們的無知卻忘記母親的樣子,生命的道路若沒有母親您的辛苦,怎會有孩子平安幸福的樣子?我知道,時空無法阻隔我對母親的懷念,無論走到天涯海角,母親您永遠活在我心中。母親,您是平凡的,勤勞、淳樸、善良、無私,您把自己的一生毫不隱藏地獻給了「家」,您自己一生的能量都給了孩子,母親啊!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能和您無私的、真實的慈愛相媲美呢?您把希望寄託在孩子的生命裡,卻把重擔和勞苦默默地留給了自己;您讓我的童年有了真實的回憶,因為您堅定毅力的支持,我才有勇氣在這艱難的人生獨行到現在,您為孩子所付出的一切是做兒女的永遠無法回報的。
記得三年前我出國二星期,深夜回到家裡驚醒著您從床鋪走來,一邊低聲啜著淚,一邊抱著我說:「兩個禮拜都沒有看到妳啊!」輕撫著母親的臉頰道:「我平安回來了。母親,請放心!」
親手扶著棺木推入火化的那一刻是最容易落淚的,跟望著母親的背影是一樣的感覺,陷入無望與無助的深淵,只是沉默的低著頭;殊不知自己的眼淚為何是不能停止,珠淚總是止不住的往下涔流書寫著,彷彿攬住母親閒話家常、細說八卦事一樣。在令人目眩迷茫是非善惡分辨不清的成長生涯,經歷了許多的個人專屬的挫折與困境,眾多的逆境都讓我寒心冰森觸動,因為有母親真實的相伴與支持,於是自己的生命有了善念而理解包容它。
故鄉,就是母親與孩子的記憶。在那裡,我看到了傳統對人的摧殘,命運對人的玩弄,但也無法割捨自己人生經歷中每一滿帶傳統色調的往事,在這些苦澀的記憶裡不僅是道出溫馨的母親,更是在灰暗中見出光澤。我努力從故鄉中尋找人生的支撐,似乎也在那裡或多或少找到了劫後餘生的希望,和廢墟崛起的生命。
一個人於孩兒時期能在一個無懼的、真實的環境中成長,這是重要的心靈養分。大部分的人在漸漸老衰時,變得恐懼、不安,連活著這件事本身都會怕,怕失去職務,怕傳統的壓力,怕鄰居的耳語,還有怕死!在一個和諧的、真實的環境中,有真實的氣氛,我們就不會只是做我們想做的事,而會去嘗試了解整個生活細節的過程。在人自己內心深處潛藏的是什麼?每一個人表面看來平順,實則是波濤洶湧,時時刻刻都在面臨磨練、挑釁著人自己的底限,想挖掘事實的真相,也一步步逼視自己生活的失落與不安定。與現實世界的對抗和無援無助,透過碎片般的故事和心猿意馬不安的情緒,呈現自己在挫折試煉中的成長與掙扎,你會更了解自己真實的成長經歷和憤怒瓦解的過程。
小學三年級時,家裡耕了一塊四分田地。母親一個人耕田還要照顧我們三個孩子,犁田、插秧、施肥、灌溉、播種、噴農藥等田裡所有的工作。天一亮時,母親馬上去田裡工作,我起床後,到市場買菜,外帶一份「豆菜麵」走呀走呀!快步走到田裡去,好讓母親吃早餐。不是農繁期時,母親帶我到山上撿拾木材,梱好一擔一擔的小木材,讓我先挑回家;採野菜、撿農夫們丟棄的地瓜、稻子、小河裡撈魚、撈貝類、牡犡等野生食物回來做飯菜。
記得有一次在河裡撈魚、撈貝類時,撈的不是魚也不是貝,而是兩隻眼睛瞪著妳看的蛇,那隻蛇還吐著分岔的舌頭好像在說:「嘿嘿嘿!妳想要幹什麼?」第一個直覺的反應:「逃命啊!」這些工作趣事是我與母親的重要回憶,更是母親教育我如何生存的基本方法。剛入小學1年級,母親就教我起火燒木材煮飯,並教導我學習分擔家事工作。觸摸是了解事物最直接也最實際的方式,它使人的心靈和事物之間有了溝通,因而產生一種暸解和親切,所以母親總是鼓勵我們孩子凡事親手實作。母親牽動著那雙粗俗且溫馨的手帶我一起做了許多工作,因為母親希望孩子能藉著這雙手來體察環境,觸摸生活,進而…。
回想有一天,帶母親去麻豆全買大賣場,突然看到賣麵包的一位小姐跑過來告訴我說:「那位是妳的母親喔!妳母親真的以妳為榮!」我問:「為什麼呢?」妳母親告訴我說:「這是我女兒,我只有這個女兒。」這一句話,我想這道理很簡單,身為母親的會去跟陌生人說:「這是我女兒時,就可以暸解母親對女兒的慈愛是有多麼深啊!」這也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關懷和肯定,母女情深是生命的韌性,令人緬懷。這全在生活瑣碎中累積起來的,這種慈母情看似平凡,但每一次默默的、無聲的陪伴著母親看著電視節目閒聊,無不包含了無盡的慈母愛。
母親的一生都在動手,堅忍地像流水般,總是不停的流著。孩子的一生沒有完,孩子只是像流水一樣,向前奔跑,奮鬥下去,也許會不同一點,改變一點,但孩子們總是要向前活下去!沒有母親的故鄉,猶如樹林裡奔走在黑夜的小燕子四處飛啼,雖倦鳥歸巢,但老燕子早已不復巢;這也告訴我自己不能再回到小孩子,故鄉裡只留下母親與我的童年記事。人愛山河、大地、故鄉,那因為它們的胸襟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更相信它們的存在是一種偉大性,所以人把母親的大恩與形容山河、大地的宏偉胸襟畫上等號;雖然故鄉沒有母親的實體了,但母親把自己的足跡早已留在故鄉。母親,我知道您的意思,這正是我要堅強下去的原因,母親您要我堅持的就是善念。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