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畫簿出走 博物館前世與今生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廷俊。
點閱率:443
歷史情緒總是很複雜,一紙馬關條約把台灣割給了日本,有時想一想,台灣在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的康熙時代被收入了版圖,卻也不當回事的在建設上繳了白卷,自生自滅了兩百年,王朝猛然警醒開始花了點心思,無奈國勢日頹,終至風雨飄搖,受辱捱打,加上政客醜惡,遠在王朝一隅的所謂鳥不語、花不香的島嶼,成了昏聵王朝的犧牲品,歷史課堂,一字一淚,多少荒寒的民族大義上演,史詩篇章,總是夾雜悲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便是強權標誌政治文化生態系統的產物,建於一九三八年,採日本興亞帝冠式,是日治時代第二個高雄市役所,外觀以淺青綠基調的國防色因應二戰需要,中間主體外型像中文的「高」字,中央塔樓為日式之四角攢尖頂,尖頂有寶瓶,對稱兩端屋頂相同,只是小了一號,弧形窗、圖騰飾帶、角樓、瓦當、柱頭,精緻雕飾,丰姿巧妙,氣派恢宏。
光復後做為市政府辦公大樓,一九九二年市府遷移四維路後,這裡便規劃為歷史博物館,收藏與策展主題,多環繞先民生活器物和南部發展軌跡。博物館旁依愛河,與音樂館及工商展覽中心互連,從一個帝國主義的雄姿降生,現在化成一處文化十分濃厚的城市靈魂,即便是一種流動的特質也罷,這就是城市的自發態度,分潤優雅,讓人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