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欲睡卿可去
從籌備到邀請到一切就緒,讓一場宴會裡外皆得體莊重,主人要花許多精神和心力,才能使賓客在觥籌交錯之間,張三李四之間,感覺受到重視,同時也能悠遊自在,實在煞費心思。若賓客不得不提前離開,該以什麼理由離開呢?
我很佩服那些能夠率先告辭的人。誰都知道做主人困難,事先的安排得面面俱到,事後收拾殘局也很辛苦。作客人的輕鬆嗎?不盡然,在官商雲集的正式的宴會,在多人同席的場合,言語之間無意中犯了忌諱,或者失了分寸,得罪人還不知道,這一點很傷。最麻煩的就是道別了。起身太早,當然是對主人或其他客人的不敬。太遲,又違背了「客去主人安」的禮貌。
曾經有幾次特殊的經驗,晚宴由女主人親自主廚。「大家盡情享用…」,女主人盛情招待,左一盤右一盤的菜肴不停的往桌上端,但是她本人卻在廚房裡忙,無法到桌邊與大家歡聚。在這種場合中,心軟的人便會感到難以消受,可是也無其他辦法,只得一道一道的吃,連連不斷的讚美,而且讚美到言之有物,使大家能夠會心一笑的水準,算不算是考驗?
吃一頓晚宴,用掉兩個小時是平常事。若是在餐廳用餐,人家要打烊了,賓主一哄而散得名正言順。到人家府上赴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晚間七點多入座,女主人卻要忙到大家酒足飯飽才得卸下圍裙為止,整妝入座,參加大家的聚會,賓客這邊卻起身要走,不失禮嗎?縱使明天一早要上班,家裡的小孩要照顧,還是根本習慣早睡無法晚眠,告辭的話都很難說得出口,於是只有硬挺下去,心裡卻不很踏實。
在會議中告辭也非易事。以我輩而言,參加會議多以幫人場為多,照例不需要發表什麼意見,甚至於連舉手附和之必要都沒有。雖然議程的時間明定,偏偏常有人一逮到機會就發表高言卓見。又聰明又果決的人,總在恰當的時機藉故溜出去,忠厚老實的只好硬撐。起初人多時還可以閉目養神,到後來連打盹都不太方便。人愈少時,你起身告辭的罪過愈大。赴會如同參戰一般,那些見情勢不對早早撤兵的誰都不去計較他,反而是堅持到最後的人,偶一不妥,便招來敗事的怨恨。
天時地利人和三方掌握的適切時機下,才能在宴會中提早離席。天時者,不早不晚,大概是大多數人談興正盛,你悄悄退出,與座者絕無損失之際。地利者,可分兩方面著手。一則是你的座位最好靠近出口,而非正好在主席與主人之側,這樣方便在別人未覺時,與主人使個眼色一走了之,或者若無其事的溜走。一則是你住得較遠,可以堂而皇之的提前離席。人和就要視情況而定了。倘若你是主要的來賓,這就不行了。如果本來就沒有主要和次要的差別,便需溫恭儉讓,不使自己成為聚會中的重要人物。要不然就要巧用抬轎子的方法,製造出一兩個熱門人物,讓人家熱鬧成一堆,你好抽身。人和的另一層涵義是看到別人人和,自己則可和或不和。此舉要拿捏得宜不可輕忽,因為一不可做走不了的人,二不可做人人盼你快走的人。
作為客人,頂怕的倒非熱情的主人。熱情者的誠摯也能使人不以多留為憾。我怕人世的虛假,只因為要擺出盛情的模樣而表示其熱情,硬是留你。真心話與客套話說起來沒有什麼兩樣,加上主人的辯才無礙,你就一籌莫展了。但是,也有理直得厲害的客人,他會說,某事實在重要,不去實在不行,為了昭信大眾,不惜說出千萬別等他等語。除非你決心留他,堅持扣下他的手提包或西裝上衣,否則此人回轉頭來的可能性很小,還好,少有痴心的主人會當真。
聚散無常,乃人情事理之必不可免。人活到了差不多的歲數,總能悟出熱鬧的乏味,至少曉得若不乏味卻容易生出是非。趁著未成殘局的當下悄然退隱,應該是明智的作法。我就曾目睹不識大體的人,偏要盼望會遇到一桌不散的筵席,彷彿等待奇蹟也似的苦撐,結果是等到主人的哈欠,得不償失。
甚麼是當機立斷、率先告辭的別,每個人都各自有思量。其實,應酬頻繁的現代社會,人情與世故,彷彿都在交替、雜揉的此時此地,若是不得不必須赴宴,我期望主人在宴會一開始前,就來個陶淵明式的率真與可愛-「我醉欲睡卿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