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陽光照耀在星期五

發布日期:
作者: 洪玉芬。
點閱率:564
字型大小:

在回教的國度裡,每當星期五來臨,總是迷漫著一股神秘、匆忙的氛圍。
且說今天過午,在客戶辦公室裡商談一完,他好意要開車送我們回飯店。
半途中,他忽然改變主意說今天是星期五他必須上清真寺拜拜。但是,時間有點緊迫,因為午后一點要到,他提議倒不如先彎去拜拜我們在車上等他,只需個五到十分鐘的時間,隨後再一道去午餐。
星期五上清真寺拜拜?愣了一下。哦!隨即明白。那就像吾家老媽每逢初一十五到廟裡燒香拜拜般,與她崇敬的神明交談一番。
車子轉個彎,只見一棟正方形高塔狀建築物,斑駁的矗立在前方。這和波斯灣阿拉伯世界洋蔥似白色清真寺建築物,大異其趣。
客戶朋友說來晚了,清真寺人滿進不去,他在寺外空地拜拜即可。待車子覓得一處蔭涼停好車,未熄火開著冷氣,要我們在車上等,他一下就好。本想下車隨處逛逛、繞繞,環顧四周,車窗外個個黝黑臉孔,明亮的眼珠肯定齊盯到妳渾身不自在。
耀眼的陽光,燦爛明亮,老樹下濃蔭密佈的黑影處,或站或倚都是等待著拜拜的人們。其中最醒目的是莫過於一群孩童,衣著千奇百怪;寬鬆的大人襯衫空盪飄擺在瘦骨嶙峋的小身體上;或是過短印染花布衫裹著抽長的身軀。不合身且滑稽模樣,不是舞台表演,卻人人自然的寫真著。
同行的夥伴輕聲到:「看哪!這些可能是丐幫的孩童。」這才注意到他們個個手中拿著小塑膠皿。恍然中,腦海浮出一幅常見的景像:車陣中等待前進的瞬間,引擎呼呼吐出縷縷不絕、忽黑忽白的濃煙。這時,穿梭車流中拿著小盆子乞討的孩童,是的,就是這衣衫襤褸、打著赤腳的ㄧ群。
這些鏡頭每觸入眼簾,總是心頭一揪,為人母的心情,特別有感覺。
想想,在台灣我們的孩子,穿不下送給宗教團體回收的衣服,都比這群孩子身上穿的好個幾百倍,至於他們能夠接受教育與否,更是不能再繼續往下想。
人群陸續自四面八方聚攏,細心的觀察每一人,居然可識出其中之差異。例如衣著質感細緻者則手持講究的絲棉織毯,次之衣著普通者則用塑膠拜蓆,差者衣著布衫隨便米袋一只就攜往前來,最下者衣僅蔽體打赤腳空手前來就黃土崎嶇空地跪拜起來。
客戶朋友一下車,我便好奇的注視著他的動靜,只見他一躬身一俯地額頭緊貼地面,狀似虔誠萬分。心裡高興的盤算著,他一下車就跪拜,相信真如他所言一下就好。
一會兒,鳴鐘呼聲自擴音器傳出,原來這才是正式集會的開始。儀式開始,仍然是眾人一躬身一俯地一額頭緊貼地面,再盤坐聽道。
滴滴答答,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等待的心情感覺時間特別漫長,原本不怎麼餓的肚子開始咕嚕咕嚕的叫,轉眼間已過了半個多小時,喇叭聲傳送哇哇叫不解的話語,似乎沒有要馬上終止的意思。
我再次無聊的打量著眾人膜拜時的神態,大部份的他們專注、肅穆、安靜,僅發現其中一人不專心且不停的講話,那好像是小時家裡舉行奠安儀式,老媽請來道士唸經,頑皮的小弟不正經偷扮鬼臉或學道士唸經語調嘴形。似乎同樣情景,不同時空演出。
一直感覺這儀式就快要結束了,偏偏又不理會你全然等待的心情。尤其,到了後來,加入那群孩童們的俯身跪地,我彷彿理解那將是尾聲了,但同樣的動作一再的重覆著,再再的考驗我的耐心。
膜拜完畢,已是個把鐘頭了。
這場星期五不預期的朝拜觀禮,讓我深刻的體認到,原來一個宗教信仰的虔誠,是如此的根深蒂固與自小的耳濡目染。
朋友帶歉意的口氣解釋到,因為這是Hijja(朝聖)的最後一個星期五,所以寺方花更多的時間講解經文道理;並且鼓勵信徒們繼續往回教聖地麥加朝聖去。
隨即他說明麥加朝聖是一個回教信徒一生一次視為最榮耀與神聖的旅程。
在此人口數一億以上大多數為回教信徒的國度裡,據說每年的朝聖月,配額十萬以上的人口數,由政府統一收取低廉費用,專機前往麥加,為期三至四星期不等。
好奇的反問他:「三至四禮拜都在做同一件事-拜拜(pray)?」
他點頭說是,聽得我不由得驚奇他們信仰的主人─阿拉大人,是如此的威力無窮。
說也奇怪,晚上走路一不心,過台階扭到腳踝,瞬間左腳腫漲得像老媽的「炊麵粿龜」,急忙熱敷,刺痛不已,不對不對,改試冰敷。向飯店的黑人小哥要冰塊,他說對不起沒有。只好取出冰箱裡的礦泉水將就,蠻不好用的就作罷。(平日愛人同志常取笑我健康教育不及格,還真是!)
當晚,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憂心忡忡,心想腳受傷不打緊,後面還有未竟的行程怎麼辦?小女子我雖人微無名小卒一個,但一直努力這個行業,行腳七十幾個國家,業界朋友戲謔:「非洲之后」多少有些英名在外,萬一真有不測,需坐輪椅返國,那豈不羞死人!
隔日,腫脹消些,微微放心。煩請司機順道藥局停停,讓藥劑師瞧瞧,買了條德製藥膏,塗塗抹抹,療效見顯。這腳痛來得意外,也因此次腳痛,讓我感受到在異鄉他國的友情溫暖。
事情是這樣的,當晚一名較親近的友人來電得知,馬上衝來飯店抓著我去看醫生。看著他半蹲著地,撐開繃帶固定套,要我把腳伸出套入,頓時覺得羞赧與猶豫,他理解我的不好意思,一直說沒關係又叨叨碎唸著我不要掉以輕心,否則二度扭傷後果不堪設想。一臉真誠,像大哥哥保護妹妹般,在遙遠的異地,這種銘感五內的心情,不是他人可體會得到的。
因為此腳傷,使我聯想到多少年來,旅行在外,與當地朋友互動的點滴溫暖時光。
尤其非洲國度,風土人情與台灣落差太大。譬如說氣候炎熱乾燥,飲食習慣天差地別,行事效率龜速等等。這些常令與我同來工作的夥伴,莫不有一下飛機就想轉身離去的念頭。或有人誤解,在非洲國度,消費肯定低廉。錯了,錯了,如果你想要有臺灣同樣的生活水準,可能付出的代價是臺灣消費的數倍。
但是,在他鄉異地,長期締結的友誼,豐沛的人情味,形成看不見卻安全感十足的鎖鏈。使我能在惡劣的環境下,持續著這二十餘年來不間斷的造訪,得以安身立命,領會這人人視為畏途的國度,另外美好的一面。
那是,每逢在此國度旅行時,每日中午一點許我的手機即準時響起,都是當地朋友邀請我至他(們)家午餐。此時,日頭赤炎炎,口乾舌燥,忙碌的工作心情,忘卻了東方肚腹中午準時進餐的習慣(一般當地的午餐都稍晚),沿路街頭隨意生火的露天小食攤,泥塵與廢氣煙霧齊飛來自動灑下調味料。哎喲!這畫面可阻隔著來自城市嬌貴脾胃的食慾。不由得想像如旅行來此應有啥小膠囊服下可不餓不渴,但是當地朋友熱情的呼喚,以自家廚房的煮食,溫潤的心意,一次次撫平了足履異境的忐忑不安。這種感動的心情,只有身歷其境之遊子方能體會。
這一次,也是類似有趣的故事。
那日造訪一家工廠,客戶老闆抱怨一推。不外乎原料上漲,電力缺乏柴油發電成本高,成品售價無法提高。種種問題,當我是特大號垃圾桶,僅量傾倒。末了,說星期五請我們到他家吃飯,中午一點半整派司機來飯店接我們。當他是隨口說說,不當真。
沒想隔幾日再見面時,對我怒罵說司機飯店接不到人,家裡煮了一大桌菜等不到客人。我回說我們台灣人真有心請客,當日還會打個電話以示誠意,一面道歉一面斬釘截鐵對他說,不管,再補我一頓。
果然,在較無工作壓力的星期日下午,一餐精緻的地中海手工美食,豐美可口,吃的人人盡是腆著大肚子,斜坐沙發上。這可說是旅行此地兩個禮拜以來最盡興貼胃的一餐。他並說歡迎我天天可到他家來午餐。
餐後,大夥啜飲著熱茶,我這週末煮婦居然還能教授女眷們咱台灣水餃與紅燒魚的作法。
類似的情節,在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友人家裡,也曾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溫暖。北非著名的家常菜──「酷死酷死」,小米佐以鐓羊膝。這頓飯不在於菜餚內容,在於款待方式視我們為一家人。那就是用一個大圓盤,盤內置放各個器皿食物,人人圍坐在大圓盤外,和樂融融的進食。這意義是有客自遠方來,視同一家人。
還有一次,客戶邀請我至東非國度拜訪。接機幫忙訂飯店,照顧之情,感激在心。當晚,客戶賢伉儷邀請我吃飯,席間提及我三日飯店錢他已代為付清,我急忙要拿還給他,他堅拒不收。他的說法,他們伊斯蘭教國度有客自遠方來,視同一家人,必須為來客安排住宿才夠意思。
在此國度,一日飯店費用幾乎是他廠內工人一個月的薪資所得,我怎能讓他如此破費?在離開當日,用信封裝著歸還的金額託司機帶回,並手機簡訊告訴他永遠記著這份人情溫暖。
這樣的例子,旅行他鄉異國,多不勝枚舉。這樣的人情溫暖,像極我母島家鄉的人,那樣質僕、自然與熱情。長久與他們互動、打交道的過程中,自然能理解那份發自內心的真情,彷彿是11月初漠地裡的驕陽,照耀在Haji(朝聖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沒有炎熱,只有和煦的暖意,伴我繼續行走天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