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憶往情深》系列之一白色的回憶──記戰火下參與「金門血絲蟲病防治工作」

發布日期:
作者: 林怡種。
點閱率:3,542
字型大小:

在醫院裡工作的人員,普遍穿白色的制服,而我的第一份薪水,就是在「金門衛生院」參與「血絲蟲病」防治工作,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三個多月,但在生命之中,卻充滿著無限的回憶……。
■緣起
 金門,古稱浯江或浯洲,孤懸於閩南沿海九龍江口外,主要有大金門和小金門等島嶼,面積一百五十平方公里,長住居民約有五、六萬人。
昔日,島上缺乏天然資源,土壤貧瘠、年雨量稀少,且東北季風強勁,不利農業耕作,居民謀生不易,成年男丁皆挽著包袱「落番」下南洋討生活,靠出賣勞力賺取微薄的血汗錢,輾轉寄回家鄉俸養親人,使金門成為著名的「僑鄉」。
所謂「南洋錢、唐山福」,華僑從南洋賺回外匯,在家鄉蓋洋樓、辦學校造福桑梓,卻也帶回許多熱帶地區的傳染病,「血絲蟲病」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金門與廈門同位九龍江口外,地緣近、血緣親、語緣通、文緣深、俗緣同,自古即是「五緣之親」的兄弟島,居民密切往來,情感血濃於水!
根據國際知名的寄生蟲學者,也是前「國防醫學院」寄生蟲學教授范秉真先生調查研究報告指出:金、廈兩門同是南洋華僑的原鄉,而廈門更是金門僑親出入的門戶。早在西元一八七二年,英國籍醫師「曼遜氏」,在廈門發現東南亞常見的「血絲蟲」病例,即著手進行研究。
「曼遜氏」醫師經過三年的研究,在檢查「象皮腿」病患的血液,發現「血絲蟲」之幼蟲,繼而在住院六百七十名病患中,檢查出六十二人為「血絲蟲病」帶原者,感染率為百分之九點三;復經不斷的追蹤研究,證實「象皮腿」、「臭腳皮粘」、「巨卵症」與「乳糜尿」等症狀均為「血絲蟲病」,係由熱帶家蚊傳播感染發病而成。
由於金、廈兩地居民往來頻繁,密切接觸,廈門有近一成的居民感染「血絲蟲病」,金門居民自是不能倖免,因此,范秉真教授推斷「血絲蟲病」在金門感染流行,已有超過百年以上的歷史。
■無卵頭家,就是血絲蟲病
 什麼是「血絲蟲病」呢?簡單地說,那是一種透過熱帶家蚊傳播,由「血絲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淋巴系統引發的疾病,最明顯的症狀是臉、耳、手、腳,以及生殖器官異常腫大,令人畸形殘肢、喪失工作能力,是熱帶蚊蟲滋生地區的流行性疾病。
根據醫學文獻報導:「血絲蟲」之幼蟲體積非常微小,需用顯微鏡才能看見;白天,躲在人體肺部血脈裡;夜間,始出現在末梢血管,目的是希望藉蚊子叮咬,以便傳播他人。
一般而言,「血絲蟲」之幼蟲,隨蚊子吸血進入其腹腔,大約經過十天四期的演化,成為具有「傳染性」的幼蟲;假如這隻蚊子再叮咬他人,具「傳染性」的幼蟲會傳染進入新的人體,因蚊子飛行的距離不遠,所以,被傳染的對象,首當其衝的是帶原者自己和家人,以及左鄰右舍。因此,往往一家祖孫三代,都是「血絲蟲病」的患者,彼此相互感染,一代傳過一代,成為家族遺傳性傳染病。
也許,天地間造物主真的很奇妙,「血絲蟲」的幼蟲在人體內,並不會自行發育為成蟲,必需經蚊蟲叮咬在其腹腔演化,再傳播他人,才能成長為四至十公分的成蟲,寄生在人體的淋巴管與淋巴線內,常常造成淋巴液循環系統受阻管壁破裂,以致淋巴液在組織流竄沈積,使身體部位腫脹變形或潰爛。
舉例而言,如果腿部淋巴管阻塞破裂,淋巴液流竄沈積,那麼,大腿組織將壞死,逐漸腫脹變粗,外觀似大象之皮或大象之腿,稱之為「象皮腿」。病變之腿,每每是正常值的二、三倍,造成寸步難行;如果男性陰囊內淋巴管阻塞破裂,將使陰囊逐漸腫大,成為「巨卵症」,可達原來的數倍或數十倍,不但造成行動不變,也將喪失生育力。
雖然,罹患「血絲蟲病」死亡率不高,但會導致臉、耳、手、腳、女性乳房、男性陰囊等肢體腫脹變形,又因早年醫藥不發達,感染者只要一發病,將造成行動不便,喪失謀生能力,生活立即陷入困頓,每每流落街頭成乞丐。
更因昔日教育不普及,醫藥知識貧乏,村落廟宇供奉的忠孝節義神靈,每每成居民信仰支柱與生活規範,人們深信有生死輪迴、因果報應。所以,身體出現病痛,普遍靠到廟裡求神擲爻、祈香灰符水保平安;倘若病痛未見改善,只好聽天由命,特別是畸形殘肢,常誤認係遭天譴羞於見人,因而有生不如死的苦痛,以致自殺事件層出不窮。
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話,記得民國八十年前後,國內有一部「無卵頭家」的電影,那是以醫生作家汪湘琦所寫的小說改編拍攝成電影,主題為描寫民國四十一年,澎湖離島之一的裡狗港,爆發了神秘的流行怪病,村裡的許多男人,陰囊紛紛腫帳成原來的數倍或數十倍之大;同時,也有婦女的部份「乳房」,也莫名其妙不斷腫大,全村人心惶惶!
因為,海港的許多村民得了「巨卵症」,以致行動不便,無法出海捕魚,尤其,偏遠離島欠缺醫療設施,居民知識貧乏,沒有人知道病因,咸認係觸犯神靈遭到懲罰,於是,爭相到廟裡求王爺、拜菩薩。甚至,從台灣重金禮聘高僧法師進駐,多次建醮酬神,可惜,高僧法師不但無法為村民消災解厄,竟連自己也染上「巨卵症」,村民更加恐慌,人人自危。
後來,有人到台灣求診,接受醫生的建議,忍痛把「巨卵」給割除。雖然,懸於兩股之間的「巨卵」割除了,行動方便自如,能出海打漁謀生,卻自此斷了香火,暗地裡被村民嘲謔為「無卵頭家」,自覺無顏見家鄉父老,也愧對列祖列宗,因而氣憤跳海自殺,以悲劇收場。
事實上,「無卵頭家」的故事,正是「血絲蟲病」的案例,已在閩南沿海流行百年以上的歷史,不只在澎湖肆虐,過去金門也有許多「象皮腿」和「巨卵症」的病例,部份「象皮腿」病患長期糜爛,痛苦而無助,最終都截肢成殘。而金門的「巨卵症」病例,其中最大者如籃球一般,需以專用吊袋繫於肩膀,才能免強行走,苦不堪言,幸范教授協助安排至「五三醫院」(尚義醫院)手術,切除後足足有十六斤,由此可管窺不幸罹患「血絲蟲病」,確是死亡率不高,但足以令人有「生不如死」的苦痛!
■范秉真教授,發現金門血絲蟲病例
提起金門「血絲蟲病」防治史,就應先從前「國防醫學院」寄生蟲學教授范秉真先生說起。
范秉真教授,民國十一年出生於河北省贊皇縣山區窮苦農村家庭,由於當年軍閥割據、戰亂頻仍,鄉野盜匪猖獗,民不聊生。童年時的范秉真眼見許多窮苦人家身體病痛,卻沒有醫生診療,因而立志習醫,希望有朝一日能懸壺濟世,拯救黎民蒼生。
民國二十六年中學畢業,適逢中華兒女全面對日抗戰軍興,范秉真為響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獻身軍旅,考進西安軍醫學校。民國三十四年對日抗戰勝利後,西安軍醫學校併入上海「國防醫學院」。那一年,范秉真完成基礎醫學養成學分,分發至北平「陸軍總醫院」實習,畢業時成績優異,獲留校擔任寄生蟲學助教,因軍命難違,未能如願行醫,開始走入窮鄉僻壤,投身公共衛生工作。
范秉真擔任寄生蟲學助教期間,因職責所在,鑽研寄生蟲學鍥而不捨,興趣與日俱增,甚至廢寢忘食,雖然,所擔任的職務並非在診療間為病患療傷止痛,有違當初立下懸壺濟世的宏願,但研究寄生蟲學,是從不同的地點出發,拯救黎民蒼生之目標是一致的,反而能為更多人療傷止痛,因而勇往直前、奮力不懈。
民國三十八年爆發「國、共」內戰,大陸河山風雲變色,范秉真隨國軍撤退來台,曾奉派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榮獲醫學博士學位,返國後分別擔任國防醫學院、陽明醫學院教授及科主任,以及陽明大學寄生蟲學榮譽教授,經常在國際醫學論壇發表研究報告,成為享譽國際的知名寄生蟲學學者。
民國四十年,范教授在國防醫學院護士班為學生授課時,當講解「血絲蟲病」章節之時,以幻燈片放映臨床症狀,引起在場一位家住高雄岡山的女學生高度憂慮與緊張,主動要求代為採血檢驗,結果確為「血絲蟲病」帶原者。
范教授循此線索,展開追蹤調查,又發現其弟弟也是帶原者,繼而在全村實施採血檢驗,結果有百分之八點七的居民感染,證實台灣部份地區已為「血絲蟲病」感染疫區。
因此,范教授分別走訪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區,以及金門、馬祖、澎湖三離島,展開國內「血絲蟲病」感染情況大調查。前後總計花費五年的時間,結果發現台灣本島的「血絲蟲」感染率為百分之一點六、離島的馬祖是百分之十一點六、澎湖為百分之十四點三,金門感染率高達百分之十九點一。
范秉真教授是於民國四十一年,在行政院農復會及聯勤總部支援下首次到金門,分別在水頭、新頭、瓊林、東蕭、後水頭及小金門之四維、湖下等七村進行「血絲蟲病」採血檢查;在一千四百二十三人之中,檢查出二百七十二人為帶原者,感染率高達百分之十九點一,等於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人感染帶原,情況為國內最為嚴重。
范教授在完成國內「血絲蟲病」感染情況大調查,發現金門感染率最高,於民國四十六年,又回到金門,在大金門之南山等村,重新進行採血檢查,總計在三千六百O二有效採血樣本之中,檢查出感染率為百分之十三點九,較第一次檢查時感染率為低,原因是第一次檢查出來的帶原者,均委託駐地軍醫代為投藥治療。
由於當時兩岸關係緊張,金門島上戍守十餘萬國軍部隊,尤其,部隊實施前線戰地與後方輪調制度,通常是金、馬離島與台灣本島二年輪調一次。如此這般,倘若駐防金門的官兵感染「血絲蟲病」,相互重複感染,將嚴重影響戰力。此外,義務役士兵均來自台灣本島家庭,假如官兵將病原帶回台灣各縣市,後果將十分可怕。
■行政院推動金門血絲蟲病五年防治計劃
 民國五十九年,經國先生任行政院長,獲悉「血絲蟲病」潛在危機,為確保金門軍民健康,鞏固國軍戰力,指示「衛生署防疫處」會同「陸軍軍醫署」,積極籌劃「金門血絲蟲病防治工作」,並由農復會、國防醫學院等單位技術支援。
 翌年,金門衛生院院長趙金城,先邀請范秉真教授蒞金指導,於民國六十年八月一日成立臨時「金門血絲蟲病防治小組」,聘請徐郁坡先生擔任顧問兼昆蟲室主任,負責技術指導,帶領薛德成、何福明、陳水潭、范振萬四人展開初步調查工作。
民國六十一年五月,行政院衛生署署長顏春輝率防疫處長許書刀等相關官員,專程飛抵金門視察臨時工作小組調查情形,獲悉當年元月至五月完成金寧地區六千三百三十人採血樣本,檢查出「血絲蟲」感染率為百分之十四,確定情況十分嚴重。
因此,顏署長返台後,即擬定「金門血絲蟲病五年防治計劃」,並奉行政院核定自民國六十一年七月至民國六十六年六月為計劃實施期,委由「金門縣衛生院」和「金門防衛司令部」軍醫組負責執行,預定將發病率降到百分之零點五以下;而主導這項「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的重責大任,就落在國防醫學院范秉真教授身上。
「金門血絲蟲病五年防治計劃」成立之初,由金防部軍醫組組長及金門衛生院院長兼任協調督導官,聘請國防醫學院范秉真教授擔任技術顧問、昆蟲專家徐郁坡先生擔任防治小組兼昆蟲室主任,負責蚊子分類、及「血絲蟲」感染率檢查分析與採血技術、血片檢查等技術指導。並公開招考戰地青年十二人為「效果評價員」,負責採血、血片檢查、投藥治療及效果評價、分析、統計等工作,先送到台北市南港瘧疾研究所,進行為期三週的職前訓練,結訓後返回金門,正式展開防治工作。
擔任防治小組兼昆蟲室主任徐郁坡先生,也是軍醫出身,是國內知名的瘧疾防疫及昆蟲專家,曾隨美國海軍醫學研究所團隊,深入東南亞的菲律賓、越南、泰國等蠻荒地區,從事昆蟲調查與瘧疾研究,學養俱佳,獻身公共衛生數十年,防疫經驗非常豐富。尤其,金門正值「國、共」交戰烽火漫天,砲彈滿天飛,隨時可能中彈粉身碎骨,而他不計個人安危,毅然遠離家人,隻身前來金門,敬業精神令人感佩。
(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