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憶往情深》系列之一白色的回憶─記戰火下參與「金門血絲蟲病防治工作」

發布日期:
作者: 林怡種。
點閱率:724
字型大小:

 雖然,老周一陣嘆氣惋惜之後,仍滔滔不絕地訴說醫院的奇聞軼事,可是,我已聽不清楚他在說些什麼,因為,剛剛他所說的情節,與我睡第一晚夢見的,情景完全一模一樣,我被嚇得目瞪口呆,久久說不出話來!
畢竟,醫院宿舍已沒有空床位,加諸金門仍處戰地前線與對敵交戰時期,夜間十時以後實施宵禁,缺少通勤交通工具,只得硬著頭皮繼續睡下去。
於是,當晚就寢前,我雙手合十默禱,表示自己也很倒楣,未能在員工寢室分配到床位,課長要我暫時借睡,實是情非得已,絕對沒有長期佔有的意思,還請諒察包涵。
也因此,往後繼續睡了近一年,不曾再作過類似的夢。經過這件事後,我確實相信,天地之間存有鬼神;但是,我更相信,只要平時不做虧心事,多行善、莫害人,其實,鬼神也沒有什麼好懼怕的。
此外,醫院左後方圍牆邊有一間獨立式的瓦房,稱為「太平間」,也就是傷病患死亡停屍的地方,平時房門關著,很少有人會去那裡走動,唯有前方有一片曬衣場,偶而,我會去晾曬衣服;但因夜宿工友值日室,常聽老技工、工友談起醫院的種種靈異傳說,包括「太平間」常有冤死鬼夜哭。因此,每次洗好衣服拿去晾曬,總是匆匆把衣服掛在水泥柱的鐵絲上,旋即頭也不回地迅速離開。
有一次,課長發給我一件胸前繡著金門地圖的藍色棉襖,那是前面離職人員所移交,顯得有點老舊與骯髒,趕緊拿去洗衣台用肥皂粉浸泡、洗淨,再拿到曬衣場晾曬。
豈料,天黑前竟忘了收回,那是「公發品」,列入移交,丟不得也!直到夜間採血歸來,已洗完澡準備就寢,臨睡前才猛然想起棉襖忘了收,還留在曬衣場,立即起身摸黑去取回。
凌晨時分,屋外一片漆黑,冷風咻咻作響,「太平間」前顯得異常陰森,令人不寒而慄!我循著防空洞的矮牆,摸黑來到曬衣場。突然,耳邊傳來一陣呻吟聲,立即歇腳聆聽;不一會兒,又一陣更刺耳的呻吟聲劃破夜空,大腿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本想拔腿回頭跑,卻怎麼也跑不動,整個人癱軟在那兒。然而,自衛的本能,像民防演訓站夜哨,發覺警戒狀況下「口令」:
──那一個?
──是…我……啦!
是男人的回聲!於是,我續下第二道「口令」:
──幹什麼?
──抓…兔……啦!
天呀!原來就是醫院裡那個喜歡喝酒的老技工──老李,獨自趴在水溝邊嘔吐,趕忙把他扶起,送回寢室休息。
 哇塞!恐怖,真的有夠恐慌怖,我被嚇出一身冷汗,幸好,當時腿軟沒有跑離現場,否則,「太平間」冤死鬼夜哭的傳聞,準又多一個見證人。
因此,這些年來,每當再聽到有人活見鬼,暗忖應是捕風捉影,內心依然篤定:鬼,不會嚇死人;人嚇人,才會嚇死人!
■夜間採血,才能檢查出血絲蟲病
宇宙浩瀚,無奇不有,造物主之創意,令人讚嘆!
話說「血絲蟲」的幼蟲,蟲體非常的微小,小到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必需用顯微鏡放大一百倍,才能窺見其蜷曲如細線的形影,既沒有行走的腳,或蠕動的偽足與鞭毛,而且,很難分出那一端是頭,那一端是尾。換句話說,在高倍顯微鏡下,仍看不見「血絲蟲」的眼睛或嘴巴,照理說,應是沒頭沒腦的笨傢伙!
然而,「血絲蟲」之幼蟲,卻異常的聰明。白天,懂得隨血液循環躲在人體肺部血脈裡;晚上,才跑到皮膚的末梢血管,藉著蚊蟲叮人吸血傳播給他人。
一般而言,雄性熱帶家蚊,只靠吸取植物的汁液、或其他碳水化合物維生,而雌性熱帶家蚊為夜行性的昆蟲,日間性喜躲在室內的陰暗處,以吸取人類或牛、豬、狗、貓的血液過活。春、夏季節,每次吸血經過四、五天之後,便會找有腐植質的水域產卵,每次約二百顆,相粘成塊,三十六小時內即可孵化為孑孓。產卵後的蚊蟲壽命較短,約為一個月;而秋、冬季不產卵,壽命最長可活五、六個月。換句話說,一隻雌性熱帶家蚊被飛進屋內,若沒有適時把牠撲滅,可有多次叮人吸血的機會,也就是可有多次傳播「血絲蟲病」的機會。
事實上,昔時農村普遍貧窮,居民生活困苦,家禽、家畜豢養在同一個屋簷下,糞便滿地、蚊蠅飛舞。特別是傳統三合院的房子,不但沒有紗門、紗窗,睡覺的地方也沒有蚊帳,夏天天氣燠熱,廂房內密不透風,往往找通風涼快的地方席地而睡,被蚊蟲叮咬,那是家常便飯,因而許多小孩子滿臉、滿腿,常留有蚊蟲叮咬後形成的「紅豆冰」斑痕,或發癢抓破皮生瘡流膿,司空見慣。因此,要根絕「血絲蟲病」,做好環境衛生工作,杜絕病媒蚊孳生,應是首要的課題。
的確,在實施「金門血絲蟲病五年防制計劃」之中,即採標本兼治、多管齊下的措施。除了積極到各村里採血找出帶原者,免費給予「海喘散」治療之外,自民國六十三年起,在全縣各村里設有三十七個消毒站,由防治小組提供「速滅松」等殺蟲劑,每週針對豬舍、糞坑、水溝等地噴灑三次,以消滅蚊子孳生源;同時,金門防衛司令部亦派遣十二人,在護國寺旁的「鼠疫防治處」成立消毒小組,負責防區消毒工作,主要為撲滅蚊蠅。
另外,為避免被蚊子叮咬,減少傳染「血絲蟲病」的機會,防治小組亦由台灣進口數千頂蚊帳,透過村里公所分發給轄區清寒居民使用。
「血絲蟲病」由熱帶家蚊傳染,而且,蚊子是在夜間叮咬,才會傳染病原。根據我們對帶原者進行採血實驗,如果在白天採血,則完全檢查不出任何「血絲蟲」的幼蟲。然而,從晚間八點之後,每隔二小時循序漸進做一次採血檢查,那麼,採血玻璃片上的「血絲蟲」數目,是一次比一次逐漸增多,高峰期落在午夜時分。
同樣的,過了午夜,再每隔二小時實施採血一次,那麼,採血樣本的「血絲蟲」數量,是一次比一次減少。而等到天色大亮太陽升起,所作的採血樣本,玻璃抹片上的「血絲蟲」數目又歸零。因此,晚間九點起至午夜時分,是採血的最佳時段,這就是為什麼檢查「血絲蟲病」一定要在夜間採血的原因。
■雙號夜採血,砲彈依然頭上飛
戰地金門的夜,似乎來得特別早,太陽一下山,夜幕立即籠罩下來,四野一片漆黑,只有風濤在木麻黃林梢呼嘯,憑添幾許肅殺的氛圍。
「國、共」兩軍隔著金廈海峽對峙「單打雙不打」的年代,若逢日曆上「單號」的晚上,夜幕一低垂,對岸共軍的砲宣彈,便開始從廈門、大嶝、蓮河、澳頭、圍頭等地向金門島轟擊,通常是每個目標轟擊四至六發之後,便轉向下一個目標,直到過了午夜十二點成為「雙號」,砲聲方才歇止。
因為,共軍對金門實施砲擊,好像是愛怎麼打、就怎麼打,沒有一定的準則,讓生活在島上的居民,隨時都籠罩在挨轟擊的恐懼之中。甚至,共軍火網交織,偶而某個村落,同一晚遭受二次的砲擊,亦不足以大驚小怪,真的讓人防不勝防。
何況,砲彈不長眼睛,威力強大,誰倒楣被炸到,若非身首異處、血肉模糊,至少也是斷手斷腳,終身殘廢。因此,每逢「單號」夜晚,村民們都草草用過晚餐,趕快躲進防空洞裡,避免成為硝煙下的冤魂。
雖然,「雙號」晚上不會有砲擊,但是,島上沒有路燈,為減少暴露目標,嚴禁燈光外洩,家戶燈具都要加遮光罩,而且,所有車輛的頭前燈,上半部一律漆黑,以免道路、橋樑被鎖定成為砲擊的目標。畢竟,金門與大陸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島上軍民的一舉一動,皆在對岸共軍山頂觀測所掌控之中,豈能不小心防範?
尤其,為防止對岸共軍派遣的「水鬼」上岸摸哨,或進行滲透、破壞,夜間十點起至隔日清晨四時,全島實施宵禁,所有的交通要道皆以「拒馬」阻絕,荷槍實彈的衛哨兵嚴加把關,除非有夜間通行證,搭配「口令」通關密語,方准通行。否則,若是三道「口令」對不上,埋伏哨兵即可對闖關者格殺勿論。
曾經,有聾子夜行,途經管制哨,衛兵連下三道「口令」不見回應,即朝黑影連開數槍,聾子應聲倒地。同樣的,有耕牛放牧在埋伏哨附近的農田,夜裡牛隻走動,發出沙沙聲響,衛哨連下三道「口令」不見回應,槍彈立即朝聲響掃射,可憐耕牛一命嗚呼!
說得更明白一點,即使是沒有砲擊的夜晚,金門島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衛哨槍枝子彈皆已上膛,依然處處危機四伏,一般人都不敢隨便出門,普遍早早入睡保平安。
然而,當全島實施軍管宵禁的當兒,我們才摸黑出門到各村落採血,每每是到凌晨才收工,已是「單號」時分,對岸共軍打過來的砲聲此起彼落,常常從頭頂飛越臨空爆炸。(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