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朱熹標題「蔡林八景」

發布日期:
作者: 顏立水。
點閱率:1,044
字型大小:

全國各地的「八景」其來有自,相傳其名出自北宋元年間(1086─1094)河南洛陽著名畫家宋迪,宋迪喜歡喜松梅竹石,他在湖南長沙任官期間,以瀟湘一帶景物為題材,畫了八種山水風光屏風,取名為「瀟湘八景」,即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爾後各地仿此炮制,紛紛以八景為詩畫,風靡全國,明朝萬曆年間,為了表現中華地大物博和綺麗風光,朝廷下詔全國要定出各地的八景風光,于是地方官員組織詩人畫家,訪遍本地山水,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八景」,並載入地方志書。
同安最早的八景始于朱熹。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五月,朱熹自建寧(今福建建甄)搭乘溪船順流至南劍(今南平),再順閩南經福州、莆仙至泉州府,繼而從泉州乘馬車沿小盈嶺驛道到同安縣擔任主簿,朱熹下車伊始,立馬采風問俗,足及古同安的山村海島。
朱熹來到同安灌山蔡林社(今屬集美區杏林鎮西濱村委會)時,見到文圃山、文江、寶珠嶼等處的旖旎風光,浮想聯翩,便為蔡林社標題八景,每景並附有七言詩一首,深化了各個景點的文化內涵,這八景是:
圃山夕照,在文江對岸,唐進士謝翛與弟修隱居于此,詩云:未向謝家尋舊嶺,圃山久已挹高風,莫嫌隔岸風青遠,幾度斜陽照碧紅。
珠嶼晚霞,嶼在文江南流,浮于江,潤澤圓美,宛若寶珠。日升時,射映江中,水光騰躍,燦若朝霞。詩云:寶珠自古任江流,鎖斷銀同一鷺洲,曉望平原燦日色,霞光映入滿山邱。
金龜壽石,在社東北隅,有二巨石,形狀若龜。詩云:十朋巨石自天然,忍耐煙雲不計年,此地古稱多壽者,金龜壽石出彭堅。
玉井泉香,在社後,有泉涌出,氣味清香,臨旱不竭,詩云:玉井由來橘下延,上池得飲是仙緣,從今勿慕欄中水,頻酌清香覺爽泉。
沙堤岸影,在文江沿邊一帶,潮退則一片沙堤,雁宿其上。詩云:一片玉璣耀水明,秋來鴻雁宿沙瀛,祗因海客忘機未,影落長堤字幾行。
漁網蟬影,在文江中流,漁艘交錯,隨風舉網,狀若蝴蝶。詩云:飛飛江上織漁艘,舉網隨風汲浪高,遠盼雲舟浮綠水,飄然蝴蝶出波濤。
蓮道樵歌,在社北,有山口蓮道,樵夫往來,歌聲互答,詩云:樵夫一曲和歌清,蓮道響窮鶴浦城,多少江湖名利客,不如伐木誦丁丁。
文江漁唱,文江環繞若帶,漁舟絡繹,時聞棹歌,詩云:錦江夜色月朋多,靜聽漁人唱棹歌,昨日山妻藏斗酒,為余問渡漾秋波。
「蔡林八景」為今天廈門市馬鑾灣的開發建設提供了歷史自然和人文的依據,同安歷史上又有「銀同」別稱(如銀同媽祖),而「銀同」最早的出處還是在朱熹「蔡林八景」的詩詠中。
自朱熹為蔡林標題八景後,同安、廈門、金門等地也都有著各具特色的「八景」。
同安縣城東北里許的大輪山,是歷代文人雅士登游佳處,「輪山八景」向來家喻戶曉,這就是輪峰疊翠,綠沼荷香,幽岩月色,聖跡泉瀏,東溪塔影,潯海歸帆,梵寺鐘聲,瞻亭石倒,八景各附徐輝所作五言詩一首。根據民國版《同安縣志》卷八記載,徐輝是藍水(今湖北鍾祥縣)人,所著《沁清詩集》中收有《初夏坦園雜》一首,描繪了「牆隈一片荔枝樹,昨夜抽花無數開」的山園風光。坦園在縣南二里的陽翟(村民陳氏由金門陽翟分支),清代康熙年間貢生陳昌祚創建,由此可知「輪山八景」,始名的時間當在康熙末期(因康熙版《大同志》沒有收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薛起鳳(海澄人)主纂的《鷺江志》卷三載入「廈門八景」並有林兆鯤附詩,說明最遲乾隆年間廈門也有了八景,那就是:洪際浮日,篔簹漁水,陽台夕照,萬壽松聲,虎溪夜月,鴻山織雨,五老凌霄,鼓浪洞天。金門的「浯洲八景」則收錄在光緒版《金門志》第二卷,「舊稱」沒有表述具體時間。這八景是浦城海日,仙陰瀑布,雙陽霽景,珠江夜月,豐蓮積翠,洗馬湖光,嘯臥栖雲,董嶼安流。至於其他地方的八景也是俯首可拾。如漳州有漳浦八景、三坪八景,晉江有青陽八景、安海八景,惠安有洛江八景、山乍山八景,臺灣有臺南八景、嘉義八景、高雄八景,香港有香港八景,甚至日本滋賀縣也有「近江八景」,真是天下八景何其多!
「八景」多數由文人命名,志書有的留名,有的佚名。如朱熹不但為同安的蔡林社標題八景,亦為安溪鳳城命名「清溪八景」。「臺灣八景」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臺灣府首位舉人王璋(惠安南埔人)所題,「八景」概述了當時臺灣府主要的人文景觀:安平晚波,沙昆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東瞑曉日,西嶼落霞,澄臺觀日,斐亭聽濤。
有的景觀不一定取「八景」,也有「十景」或「六景」。如明末金門蔡獻臣內弟池顯方於明崇禎十二年(1693年)為其生母林氏守墓時作「麟山六景」:佛嶺潮音、卿山荔色、三秀插天、雙流入抱、岡鐘白石、地涌甘泉,也各附五言詩一首。清代康熙年間戶部主事陳睿思(金門陽翟人,住同安松田)就作「東皋笠庵十景」並各附五言詩,十景為:桐山霽色,東溪垂釣,石岸歸帆,西阜披被,仙塞晴崗,禪燈映月,秋雨雲馮,春濤麥浪,疏林犬吠,野渡人家,縣郊桐山一帶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盡在其中。大嶝是個島嶼,有其獨特的海島風光。乾隆二年(1737年)貢生張逢春(大嶝洋塘人,任上杭縣教諭)曾題「金嶝六景」:貓睛眺波,彘頭戴月,鷺脰橫夾,鰲頂戴寨,蛇舌揚波,虎頭投河。現代的同安畫家楊柳溪(1915─1974年)在同安丙洲(清代民族英雄陳化成故鄉)教書時為丙洲嶼命名「丙洲八景」。這些個人或集體命名的景點,一般是四字,采用地名加景觀的標識方式。如「珠嶼晚霞(寶珠嶼在集美高浦海中,狀如走盤之珠),「鴻山織雨」,「豐蓮積翠」,東溪塔影」等。四個字還得講究平仄,不是「平平仄仄」,就是「仄仄平平」式,如「仙陰瀑布」,「五老凌霄」等,吟出來朗朗上口,清脆悅耳。
八景的主要內容多數是突出當地特殊的地理風貌或奇妙的自然風光。如「金嶝六景」的「鰲頂戴寨」和「虎頭投河」也十分形象,「鰲頂戴寨」在大嶝南部鰲峰,上有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為防禦倭寇修築的山寨,稱南寨或跨鰲寨。北寨與隔海的蓮河、淗江為犄角,形如「虎頭投河」,故稱「虎頭寨」。張逢春有詩描寫該景的形勝:江東突起石巍峨,月映虎頭撼碧波。島上人傳雞犬靜,乘風跳浪渡蓮河。」有的八景蘊含著古代神話或者奇者奇聞逸事,一個景點往往就是一則有趣的傳說或故事,是今天導遊人員生動的解說資料。如「輪山八景」的「聖跡泉瀏」,其「聖跡」是指唐宣宗稱帝前遁跡江南遊大輪山掬飲甘泉的典故。「瞻亭石倒」一景據康熙版《大同志》載:大輪山之北有大石片,「朱文公手書『瞻亭』二字,賈似道過此欲敲取石字,其夜石即倒墜」。南宋奸臣賈似道被謝大後流放廣東路過同安時,慕名欲取朱熹石字,但天人共恨,當天夜裡風雨大作,石倒字反,形成一處特別的人文景觀,表明正直官民對奸佞小人的鄙夷。金門「洗馬湖光」之景,是對唐代牧馬侯陳淵惠澤的緬懷,丙洲「新城廢壘」則是對鄭成功在丙洲建築「新城」抗清往事的追憶。每景字數雖少,但言簡意賅,趣味無窮。
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時過境遷,滄海桑田,許多景觀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或化或人為的破壞而名存實亡。因此,「八景」也不能一成不變,新時代也瓔有新景點。香港除舊八景外,還有新八景。「澳門八景」是1992年八個社團組織從四十三個景點選出。廈門於2000年評定了「廈門新二十名景」,其中「大輪梵天」和「北山龍潭」是現在同安區境內大輪山和北辰山的風光名勝;五老凌霄,虎溪夜月,鴻山織雨,鼓浪洞天保留了廈門原景的名稱;而「東環望海」(黃厝環島路),「東渡飛虹」(海滄大橋),「篔簹夜色」(白鷺洲公園)則是廈門經濟特區成立二十多年來建設成就的縮影。金門縣通過票選,也選出了「金門新十景」:樓重莒光、金湯觀海、建功砥柱、水頭僑居,慈堤落日、翟山神工、雙鯉環抱、山後海珠、汶浦水岸、金門風獅。新景點的命名,繼承了傳統的格式,卻賦予了嶄新的時代內涵。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