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只是你的「撫撫」而已﹗
大姐的女兒金金大學畢業,今年已在台出任教職工作了。近日天氣急遽變化她也無可避免的感染了感冒扁桃腺發炎,許是免疫力下降連眼睛也染上了結膜炎;身體不適加上怕傳染給同事和班上的學生,所以請了假在家休養。
身在金門的大姐從電話裡聽出女兒沙啞的聲音察覺有異,路遙鞭長莫及只得三餐外加宵夜打電話遙遙地關切女兒;弄得女兒嫌她囉唆不想接她電話。做媽的心裡委屈得打電話來向我「投訴」女兒的不領情讓她傷心、擔心;「你要告訴她衣服要多穿一些、東西要吃,出門在外要對自己好一點………」。
「妳是從哪一點看出她沒有照顧自己、對自己不好?」我在話筒另一端聽了不禁啞然失笑,忍不住「吐槽」回去。
「啊?妳看她吃東西總是少少的,衣服也是不懂得要多穿,跟她說早晚出門要戴口罩她總是說不用,叫她圍巾要圍她也不聽………」大姐又絮絮叨叨的唸了一串。
「妳女兒都二十好幾了,別說讀大學這些年沒有妳在身邊照顧她一樣好好的,何況她都為人師表了,這些應該都不用你反覆的、重複的『教』了吧!」我又頂了她。
一直以為會把關心用嘮叨的方式表達的只有我阿爸阿母那個年代的人,沒想到怎麼連大姐也是這般。唉!天下父母心,大姐是那麼的不放心,嗯!我再幫她打個電話問問看金金怎樣了!
「阿姨,我真的很受不了我媽耶!我才感個冒又不是生什麼大病,妳和舅舅們就全都知道了」。看來金金也有一肚子的苦水。
「做父母的總是放心不下孩子,妳媽媽聽到妳感冒的消息心疼妳、巴不得立馬飛過來妳身邊照顧妳,只得請在台的親人代為照顧妳,也許緊張過度了些但妳不可以不接她電話,那反而讓她更焦慮」。我提醒金金別傷媽媽的心。「我知道她是關心我,可是她好像在責備我會感冒就是因為不懂、沒有按照她說的做似的;我身體已經不舒服了,聽她責怪我不懂得照顧自己我連心裡都不舒服了!」。金金說她沒有不接電話,只是電話調振動睡著了沒接到而已,但過後都有回啦!
為什麼我們不知不覺的總用「責備」的方式表達「關心」?
阿母說過:以前在田裡割高粱割到手,阿爸就一邊拿菸絲幫她止血一邊大罵:「笨桶,割了幾十年的高粱還會割到手」。有一次阿母剁豬菜切到手,傷口深可見骨,自己摀著血流不止的傷口還是不敢(願)跟阿爸講,直到大哥下班回來看到不對勁才急忙送她就醫;「甲伊講沒得撫撫(疼惜安撫),還得先討他一頓罵!」阿母說她知道阿爸或許也是會關心,但關心總用責備的方式來表達讓她敬謝不敏。
這樣的例子身邊多得是!
友人騎機車被擦撞出了車禍骨折,她的老公趕到急診室,他也是「罵」她:怎麼那麼不小心!
大兒子安安放學回來,說他打籃球被撞倒膝蓋撕裂傷,他爸爸也是「罵」他:怎麼那麼不小心!
小兒子邦邦說今天吃午餐時打翻了餐盒,所以中午沒得吃!我也是「罵」他:怎麼那麼不小心!
我弟弟因為工作一點小疏失被主管「電」得灰頭土臉,回家向老婆訴苦:她也是「罵」他:怎麼那麼不小心!
朋友說當年懷女兒時子宮收縮不正常住院安胎,她媽媽連夜從南部趕來,也是「罵」她:怎麼那麼不小心!
其實所有的人都是心疼對方關心對方的!阿爸心疼阿母的手受傷了。友人的先生心疼老婆骨折受苦。大兒子膝蓋的傷他爸爸也心疼得巴不得是傷在自己腳上。我心疼小兒子打翻了午餐盒餓了大半天肚子。弟媳也是因自己老公被主管修理心裡同感難過。朋友的媽媽連夜趕來的豈不也是心疼女兒───可是,我們卻都用「責備」的方式表達「關心」!對方接收到的訊息是:「沒得撫撫(疼惜安撫),還得先討一頓罵!」;還沒感受到關心卻先感到被責備的「委屈」了。
「明明是關心,可是這樣的方式讓我感覺好像他是在責備我不該『害』他擔心了,好像我是故意讓這件事發生似的,難道我還必需先要為我的『不小心』感到愧疚向他說『都是我不好,我不該讓這件事發生我向您致歉!』如果是這樣那我不如不要讓他知道。」友人說其實當我們對另一人告知己身發生的事,就是發出尋求關心的訊息,有時並不見得是要獲得什麼協助或改變什麼,只是想要滿足一種被關心被支持的感受;如果不能,那麼我們慢慢的就會對這個對象關起交流的門。
親愛的親人或朋友啊!當我告訴你我身體的傷痛、心裡的傷懷,請你先別急著評論什麼,其實,我真正想要的只是你的「撫撫」(疼惜安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