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飄零的蒲公英17》年少拋人容易去─莊錦福
莊錦福住的是二坪見方的水泥瓦蓋平房,四周環繞著的,盡是樓高十層以上的公寓大廈。遠遠望去,他這間屋子顯得寒傖,陰暗,渺小而孤立無助。這圖景倒像是成群暴龍中的一隻小山羊。
躺在病榻上的他,臉上露出微笑,那笑意始終不變。看得出來,那是他先前健康無違時,臉上一貫的表情,可見他往常生性是多麼開朗。那張床像是特別量身訂做的,配合主人寬廣矮壯的身材。一旁照料他的是莊錦福的友人,姓柯,不願透露自己姓名。自從莊錦福臥病,他就就近過來照顧。據他相告,莊錦福得的是脊椎骨凸出,壓迫到頸部喉結,發聲困難。他執意不求醫,只願安安靜靜,等候大限那天的到來。
即使臥病在床,眉目間,依然透露出一份英氣,可想見莊錦福年輕時俊朗帥勁的模樣。也難怪他這輩子和女人脫不了干係,我不禁這樣子想。直到他生病前,還有一個先生是殺人犯的女人跟他來往,那女人先生被判無期徒刑,實際上,她可以說是個失去丈夫的寡婦了。
莊錦福今年七十出頭,幾十年來,他身邊的女人,算算,起碼五六個人以上。這樣的能力和際遇,任誰聽了,都要稱羡不已。
然而,錯了,聽了照顧莊錦福的這位柯姓友人敘述,我們這才知道事情的真象。原來,這非但不值得稱羡什麼,相反的,這或竟是屬於莊錦福的一項堪悲的宿命。
莊錦福的一生,在柯姓老者的口中娓娓道來,宛如一則現代傳奇故事,讓人不勝噓唏,甚或,讓人心驚。
話從頭說:河北和山西交界的井陘縣,是莊錦福的故鄉,家裏是地主,擁有幾十畝的田地,放租給當地佃農耕種。他有一弟一妹。莊錦福的年少時期過得十分安恬,常跟著父親到太行山山麓打獵。有回,莊錦福又跟隨父親出門,父親在棉花田旁跟佃農談話,莊錦福的目光卻被田裏一個姑娘倩影給深深吸引。她是佃農的女兒,叫紅綢,她邊採棉花邊用明亮的雙眼偷偷瞄著莊錦福。
莊錦福打聽出姑娘底細,今年十五,還沒有人跟她們家提親,莊錦福時年十七、八歲。他認定紅綢就是自己今生的媳婦。他告訴父親自己的心意,父親誇他好眼光,但說兩人年紀還輕,再等個三兩年再訂親不遲。一來他初中還沒畢業,二來女方人丁單薄,母親早病,紅綢得幫助家務,農忙時還要上山下田。
女方家也同意這門親事,默認兩人交往。從此兩人郎情妾意,在太行山麓下,以及那片小麥棉花田野中度過了一段快樂無憂的初戀時光。
直到莊錦福十九歲那年,到省城石家莊的那一趟為止,兩人的關係才有了轉變。確切的說,是莊錦福男方這邊起的轉變。那回,莊錦福和一位同學到石家莊玩。同學的在市區一家棉紗廠做事,帶他們參觀工廠,帶他們到市郊的趙州橋去玩,趙州橋是僅存的中國最古老的石頭橋,橋孔上又有橋孔,造型很美,雕刻也很精緻。閒談中,莊錦福得知同學任職的這間棉紗廠,就要搬遷到南方,遷到上海,南京,或者廣州。依他們工廠老闆看,共產黨遲早會從東北入關。國民政府在南,共產黨在北,依歷史經驗,南北兩方打仗,從北方下來的總是佔優勢。國民政府頂多在西南、東南一隅,維持偏安局面。棉紗廠先遷往南方,再觀察情勢作去留。
這時候,莊錦福下了個決定,他也要到南方去。工廠運送機械,正在募集一批工人。莊錦福的盤算是這樣子的:國共兩方相爭,頂多再亂個三兩年,等局勢底定,他再跟隨棉紗廠遷回家鄉。莊錦福瞞騙了別人真正的理由,原來他喜歡上了同學這位姊姊。她叫慧華,當時,已經有了要好的男友,也是工廠裏的同事,雖還沒有論及婚嫁,但感情很好。莊錦福可不管這些,他決意加入競爭。
不顧父母反對,親友勸阻,還有紅綢的婉留,莊錦福就是執意要離開家鄉,跟工廠走。他萬萬沒料到,自己這一走,就是近半個世紀。民國六十一年,他透過香港一位朋友,偷偷和大陸老家通信,當他知道昔日戀侶紅綢居然沒有嫁人,文化大革命期間,莊錦福父親因為身為地主,遭清算鬥爭,遭劃清界線,只有紅綢偷偷以食物接濟他們家。之後她削髮出家,在蒼岩山上一間寺廟做尼姑。莊錦福得知被自己辜負的女人如此有情有義,再反想自己的薄情寡義,不禁痛苦萬分。民國七十七年,他申請回大陸探親,當他看到那片廣大的白棉花田,眼前浮現出紅綢的身影,眼淚不由自主淌了下來。他去到紅綢落髮為尼的那間寺廟,紅綢去世已久,寺裏小尼姑並不知情,老住持下山採購去了。莊錦福望著猙獰的壁岩,心裏有說不出的難受。
話回頭說:莊錦福不顧眾人反對,跟隨棉紗廠一路南下到杭州,這時候,出了一點意外,慧華的男友病死在當地,莊錦福暗喜,乘機對慧華獻殷勤。不久,慧華看出端倪,委婉告訴莊錦福只把他當作弟弟,婉拒了他的示愛。莊錦福不死心,表示願意用真情等待她回心轉意。
東北戰事轉激烈,國軍節節敗退,只剩下瀋陽、錦州,和長春三個孤立的城市。上海也發生搶購風潮,商人屯積米糧,物價飆漲。棉紗廠老闆頗有遠見,他想把事業轉往台灣發展,派遣幾個人先行到台灣探門路,慧華和莊錦福都是其中人選。他們搭乘一艘政府徵召的商輪,從吳淞口出發,同行的還有一些黨政軍幹部,那時候,孫立人已經在台灣練新軍。
也不知道是商輪噸位小,還是海上風浪大,一路上,這艘船顛簸得很厲害,乘客吐得東倒西歪,底艙空氣很差,慧華說要到船艙口去透透氣,這是莊錦福最後一次看見她。她失足落海?還是殉情自殺?莊錦福此生永遠得不到解答。
大陸局勢惡化出乎意料地快,濟南、太原、錦西、天津、北平,很快淪陷,幾個月後,徐州兵敗,幾十萬國軍被圍殲,華中大勢已去,南京、上海開始受到威脅。莊錦福到台灣來,為的是慧華,如今愛情殞滅,應該可以回轉大陸,但回鄉之路已斷,只好暫且留下,等時局底定再說。
剛到台灣,憑著初中學歷,莊錦福找到一家小學幹事職缺,薪水微薄,也只能糊口。做了幾年,紡織工業漸漸興盛,原先天津,上海不少廠商開始把資金投入台灣這個新興市場,政府也很鼓勵這個繼糖業等農產品,能撐起當時台灣經濟半邊天的新產業。莊錦福辭去學校職位,跳槽到紡織廠上班。
他在中和一家紡織廠工作了近十年,直到四十一歲那年,他已是個部門經理,卻依然單身未婚。以他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娶個太太是理所當然的,不少朋友同事都要幫他作媒,工廠裏甚至有女員工主動示愛,他都婉拒了。許多人在他背後私語,猜測他是不是患有男人難以啟齒的隱疾。莊錦福一概任由他人道是非。
直到民國六十一年,莊錦福和大陸老家聯絡上,得知紅綢的事,他突然換了個人。依常情常理,他應該更堅持單身才對。不,正好相反,隔年,他立刻和工廠裏一位生產線上的女工結婚,那名女工還是身體有殘疾,一耳半聾。後來她離開紡織廠,回花蓮家鄉,兩人才分開。有一種說法是兩人其實沒有結婚,只是同居。莊錦福會和那名半聾女工結婚,只是出於同情。當時,他要在辦公室女職員裏頭找一位年輕貌美的,並不是多難的事。他本人個子雖不高,五官突出,還有人說他是年輕時代的保羅紐曼呢。之後莊錦福身邊的女人一個接一個,多半只是同居。其中有一個還差點給他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事情是這樣子:莊錦福的第三個女人,有一個繼母,說是非得跟他們同住不可,莊錦福既然要那個女人,只好勉為其難連帶接受了她。繼母多病,性子卻很嚴厲,日常生活細節稍有不如意,每每會嘮叨,誰回她幾句,甚至會破口大罵。那天清早,莊錦福遍尋不著自己一件上衣,後來在牆角衣架上找到,原來壓在繼母的綿襖下,他順手把綿襖掂起,丟在一旁椅子上。這一幕正好被從房間出來的繼母看見。繼母質問,莊錦福辯解,兩人便吵了開來。繼母用拐杖敲他的頭,他氣得把壁櫥一支花瓶往地下一摜,拉開門,遇見對門鄰居好奇開門張望。當天下班,繼母死了,死因是心臟衰竭,檢察官和法醫前來驗屍,好管閒事的鄰居告訴檢察官,當天兩人吵架動粗的事,害得莊錦福費盡唇舌,好不容易才沒被列為殺人嫌犯。
莊錦福娶的第四個太太則拖累了他,使他把積蓄多年的錢款都耗盡了。這個女人年紀比莊錦福大,那時候已經有一名十七歲兒子,四年後他出去跑船,死在國外。太太患有尿毒症,勞保還不給付,每三天洗腎一次,一次五千多塊的醫療費漸漸拖垮了他。他賣掉公寓,租了今天這間平房,但終竟沒能挽回太太的生命。
那麼,莊錦福娶了這麼多個太太,他的小孩呢?現在怎麼沒有人來照顧他?答案出乎我意料,據柯姓友人相告,莊錦福並未生下一子半女。為什麼?莊錦福人臥病在床,口舌瘖啞不能言,而且事涉個人隱私,除非當事人自己願意透露,否則旁人也不便追根究底。莊錦福這位柯姓友人提供一些訊息就頗耐人尋味,譬如說莊錦福其實從沒註冊結婚,他只是跟對方同居而已。他曾經含糊其詞地告訴柯姓友人,自己不想讓小孩成為不能報戶口的私生子。當然,這說法倒果為因,不足採信。也難怪別人會揣測他是不是患有難啟齒的隱疾。另一個耐人尋味的事實是,莊錦福這些同居者清一色都是些或容貌寢陋或生活不幸的女子。這是巧合?抑或有一內心脈絡可尋?據莊錦福自己描述,紅綢和慧華儘管典型不一,一清純,一成熟,但都長得美。他本身長相也俊秀,為什麼日後找的對象各方面都不如自己?
「我倒是有個想法,說出來,你看有沒有道理?」柯姓友人叉著手,緩緩地說:「老莊到台灣來,二十幾年來始終單身一個。民國六十一年,他偷偷和大陸通信,知道了初戀愛人紅綢為他守節,為愛犧牲的事,內心一定大受衝擊。他也反過來認定,慧華八成也是為愛跳海殉情而死的。這兩個女人的堅貞無私的心志和情操,給了他啟發,叫他凡事不能先顧到自己,不能像他當年忍心拋棄紅綢那樣,而要把別人擺在前頭。要是二三十年前,別人怎麼說怎麼懇求,他都不聽,現在他到底聽進去了。他跟那幾個女人同居,同情的成分居多些,同情有施捨的意思,並不是愛,不過同情施捨到那種地步,可不容易啊,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你做得到嗎?老莊的前半生完全沒有別人,連親人都不顧,後半生變成完全沒有自己,變了個人似的。在我們旁人看來,他這樣做簡直在開玩笑,跟自己過不去嘛。」
我能說些什麼呢?床上莊錦福清醒過來,指了指喉嚨,表示要抽痰。柯姓友人忙著用那台價值不菲的抽痰機幫他抽痰。我退在一旁,靜靜看著這兩個相濡以沫的老人。柯姓友人動作還算俐落,但兩手微微顫抖著,看來也是夕陽般的老人了。我本想再問他一句,莊錦福為什麼不想有子女,以免老來飄零,後半生孤苦無依?望著病榻上血色蒼白的老人,即將走入夕暉的另一端的他,我頓時覺得再去追問任何答案已屬殘忍且無必要,就讓他安靜走完自己最後的一程吧。
頌曰:
情還未到濃時
情就轉薄了
凡是視鐘聲如寇讎的
就讓他變成一塊被捶打的鐵吧
直到把他的全身都打成
一記記狠重的鐘響
情太短
人的一生又太長
為什麼往事會移動得
如此緩慢
就像船舷外的水紋
她哭著跑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