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豬舉灶寵子不孝
貴嬸為了躲避大兒子無止盡的糾纏和暴力,老來遠避異鄉,老家不敢、也不想回了,其中的心酸、心痛、心碎、無奈和無助,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幸而異地尚有孝順的女兒可以承歡膝下,讓她漸漸找到另外的生活依歸。
貴嬸嫁給貴叔後,兩夫妻過著務實的農家生活,清苦認命,連續生了2個女兒,終於在第三胎生下一個男嬰,夫妻倆喜出望外,婆婆終於展開笑顏,在祭天、拜地、酬謝祖先之後,歡天喜地替兒子取了「賜福」一名,因為這是老天爺賜給家人的福分,從此家中有後,阿貴夫妻心中踏實多了,也希望兒子此生是有福分的人。接下來幾年,另外兩個妹妹接著出生,賜福依然是家中的獨子,祖母眼中的金孫,地位居家中之冠,不管吃的、用的、玩的,家中姐妹都得讓他、順他,因此,養成他霸道的個性,簡直是家中的小霸王。
隨著年紀的增長,賜福就在祖母的庇蔭下成長,阿貴夫妻每一次的管教都會惹來母親大人的責難,在傳統社會成長的他們,為了順從母親,也沒有真正去管教賜福,孩子就在大人愚昧的溺愛下成長,衣食不缺,不愛唸書,懶惰成性,整天遊手好閒,向父母要不到零用錢時便對向長輩三字經辱罵。記得小時候,貴嬸總會趁婆婆不在家時,找機會管教兒子,但是桀驁不馴的兒子不是跑給媽媽追,就是拳打腳踢、口出惡言的對待貴嬸,貴嬸往往會用繩子把他綁在三合院的石柱上,在母親棍子尚未落身前,他就鬼哭神號的喊救命,難聽的三字經如連珠炮般的向母親襲擊,刺耳的聲響會讓在村中某個角落的祖母立刻奔回解圍,貴嬸兒子沒管教成,又惹來婆婆的不悅和責備,她只能忍住氣,默默的掉淚。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同樣的戲碼仍然不斷的上演著!貴叔是一位憨厚、迂腐的孝子,對兒子的態度也是順從母親大人的意思。孩子上了國中,各項壞習慣都染上了,不喜歡讀書也就罷了!終日成群結黨、打架鬧事,甚至還會偷錢,大大傷父母的心,但是此時阿貴夫妻更加管不動了,家中老奶奶依舊挺他,奶奶根深蒂固重男輕女的觀念,認定再壞也是家中「捧斗」的金孫,他的地位依舊無法撼動,無人可以取代!賜福國中就輟學在村中鬼混,一直是家中的米蟲,可憐二老老實種地,風吹日曬,不知未來希望在哪裡?接著賜福到台灣混了幾年,偶而打零工養活自己,要不就死賴著在台北當女工的姐姐,食衣住行都得為他張羅,姊姊們真是無辜。
台灣混不下去了,輾轉又回到金門鄉下,三十好幾,連自己都養不活,挺他的祖母也走了,貴叔夫妻漸漸年邁,望著不成材的兒子嘆息,想想真是悲哀!只是天下父母心,總是認為兒子有一天會懂事,貴叔拚了老命也要為兒子張羅一門親事,賜福名聲在外,又是一事無成,誰家女兒願意嫁與他呀!花了幾十萬,在異國為他物色年輕貌美的小姑娘,賜福樂歪了,連續生了2個孩子,自己卻還是不懂事的孩子,一家4口賴著爸媽養活,依然不事生產,要不到錢就向父母拳打腳踢,要不就大鬧出嫁的姐姐家,簡直是瘟疫投胎,甩也甩不掉,賜福本來一張嘴,現今多了3個拖油瓶,沉重的壓力把貴叔累壞了,終於病倒了。在遠赴台灣就醫的3年,只能任由賜福自生自滅,賜福也無能力買機票到台灣耍賴!如今貴叔走了,貴嬸更加沒有能為力,老家的一切就丟給賜福,在自顧不暇的當兒,只能眼不見為淨,任其自生自滅了,試想:貴叔和貴嬸難道不想落葉歸根?只是迫於無奈,養子不肖,有家歸不得,人生最深沉的悲哀莫過於此!
「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台語發音),這是中國老祖宗的一句俗諺,講得多麼貼切呀!不知此刻的賜福如何過日子,他成長了嗎?賜福的例子,對於當下一些甘於當「孝子」、「孝女」的父母,應該引以為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