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帶著畫簿出走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廷俊。
點閱率:598

不管你喜不喜歡「工業高雄」,在日治時代,早被定位的宿命,讓這一座陽光遍灑的都會,天空的顏色經常處在迫於現實的無奈。
港口提供了日本殖民政府南進的靈魂,改朝換代後,高雄港世界第三大貨櫃港的崢嶸光炫,讓高雄無暇自顧本身的軟實力,直到這些年,工廠遷的遷、關門的關門,「文化高雄」的變身,才讓高雄人走路都有風了起來。
但港口的盛世風華也隨之走了樣,甚至被擠出了十名外,中國大陸崛起後,高雄港已不適再打規模戰,而是價值戰,台商將貨拉回高雄加值,以「MIT」的方式輸出,對失落的夢土重新給予異位的觀照,才是起死回生的不二之門。
二港口是切斷紅毛港與旗津的聯結而闢建的,十萬噸級船舶來去自如,不必繞遠路只是港口發展的必然,交通部把視野定為物流港,紅毛港遷村後騰出的土地,浚深拓寬並行,填海打造第六貨櫃中心,四座洲際碼頭啟開了物流加值港的新面貌。過去我常在紅毛港高字塔文化園區,看著大船進港,夕陽美景醉人,今站在旗津端揣想,努力思索著新一代一萬五千TEU級巨型貨輪停靠的遠景,與乎鄭愁予書寫高雄港苦澀的詩句。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