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人語
醒夢邊緣
醒著和夢著到底有何差別?許多人醉生夢死,那簡直生不如死,許多人每天做著春秋大夢,卻沒有一天踏實過。
也許人生沒有夢就不美了吧!我常想我的夢也許在前世就都做完了,不然為何今生總是如此平乏枯燥。不過,有時候人沒有夢也好,過得比較務實一點,但,我還是希望有夢,如夢的人生一定無憂無慮,一定一點缺憾也沒有。可想歸想吧!人生的際遇沒有十全十美,我們遇到人有坎坷命運時,總是以魔考安慰他,殊不知很多人是不需要也不想要任何魔考的,他們只要這一生過得舒暢快樂寫意就好,魔考對他們來說太殘忍了,而且也沒有任何意義。
人世間真是有太多無謂的爭執,每天舉目所見俱是你爭我奪的場面,小自個人之間的工作競爭,大至團體與團體之間的鬥爭,難道這就是人生的意義嗎?果真如此,我寧可不要這個人生。
很多人醒著就好似在夢裡,一天到晚囈語不休,連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在說甚麼,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也是一個醒著的夢裡人,往往不知曉自己到底在做甚麼?更不要說認清人生方向,那段時間,我整個人猶如行屍走肉,活像個活死人。
如今,走出夢境,回頭往後看,竟覺得活過來真好,但,有時又會想:到底醒夢之間的距離在哪裡?
一個人醒著,若果沒有目標,只是一天混過一天,完全不知人生的價值在哪裡?那和死了沒有兩樣,我有時怕死;有時又不怕死,從來也不曾去分辨其分野到底在哪裡?也許只是一時之間的觀念不同吧?所以當我怕死時,就想著自己是在夢中,在夢中,我可以逃避許多現實的問題,在夢中,也可以完成從來也不曾圓滿過的夢想,不管醒來之後的茫然是否會將我帶引進入虛無飄渺之境;或者會更惶惶然於無奈之後的無助。
是的,生命之中確實有無數的無奈牽絆著我,而,為何會有如許多的無奈呢?若果宿命的將之歸諸於命運,不如說是自我的選擇吧!
除了生命的降臨不能自我選擇以外,生命存在之後的方向應該操之在我,一個沒有方向感的舵手,如何將航行於茫茫人生大海中的船舶,駛向光明的港灣呢?
在沉寂的歲月裡經過無數反躬自省後,我恍然大悟,然而,這時候,我已到了「耳順」之齡。此刻,我猶如一條冬眠了半世紀的巨蟒,我帶著新褪皮的身軀重新爬行大地。從長長的夢裡醒來,醒來一切歸零;一切從頭開始,我的夢已離我遠去,遙遠得不復追尋,所有的過去只當是夢一場,然而,有如此真確的夢嗎?那是一場如何錐心泣血的夢啊?那場長長的夢將我整個身體四分五裂,由於我錯誤的選擇,竟致走入鄰近死亡的沼澤,我差一點就無法循著原來的路回來。
等我由夢裡醒來的剎那,完全不明白自己已經走了一趟鬼門關回來,猶然以為剛從夢裡醒來,我因此而在醒夢邊緣徘徊了許久。
在「醒」、「夢」之間掙扎、惶惑的我,度著歲月一如渡著一葉扁舟,何時會掉入深不可測的江心?一無把握。然而,這樣一渡就是六十寒暑。
然後呢?就是清醒元年吧!我說過,一切從零開始,現在,醒著是醒著;夢裡依然美麗纏綿,不過,那已經是昔日幻境,畢竟,人生不會再有一個花甲之年。
孤單的歲月
一個人生活已經十餘載,記得當初女兒遠赴台北城工作,就我獨身在高雄港都生活,因為不喜歡影音干擾,所以切斷電視,每天回家,獨對青燈高牆,沒有人與我說話;也沒有任何人陪伴,我有很多屬於自己的時間。相同的,我形單影隻,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孤獨」,在還沒有過著這種孤獨的生活之前,我已經孤獨了一長段的時間,那是形體的孤獨。然而,雖然我孤獨,但心靈卻不孤單。
在孤單的歲月裡,我閱讀、我寫作,我神遊於古典與現代之間,我思考、我冥想,我的思緒隨著書中的敘述,悠游於知識的大海。我的生活就這樣,一天過去又一天。我從閱讀中找到自我、自信,我也因此而自立了起來。
一個人的時候,是有點孤單,但並不一定會寂寞,一個人的時候,也許會有幾許感傷,但,並不一定不快樂。一個人的時候,我想起許多過往雲煙,在孤獨的時候,我規劃著未來人生路,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我獨自度過無數寒暑。
一個人的生活我過了好幾年,我也習慣了一個人消遙自在的生活,我明白,終有一天,當我女兒嫁做人婦時,我相同的要一個人生活。
一個人的時候,偶而,我會到海邊去望海,那時,我多半會想及黃春明小說「望海的日子」裡的白梅,對於白梅,我有深深的依戀,因此,那篇小說,我一遍看完又一遍,白梅的身影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心坎。
我去看海,不純粹是為了緬懷白梅,有時候,也為了思念女兒,當然,更多時候,我會拾綴過往的記憶,那裡邊有我的戀愛,有我的婚姻、家庭,當然,在心中的某個角落,還住著一個和白梅相同命運的女孩。
一個人的時候,有太多思念;太多感傷。然而,我卻深深愛戀著一個人的生活,也許,我會選擇這樣的方式,終此一生。而,當我將這種想法告訴女兒時,她臉上顯露出從來也不曾出現的驚惶,然後,一臉嚴肅的告訴我:「爸,以後不管您去了哪裡?一定要告訴我您的行蹤。」
花甲之年仍然孤單,最是八旬老母至為擔憂之事,但,我安慰母親:我一定會好好過完人生的餘年,不管我還能活多久?我會認真的過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