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風鈴季的隨想

發布日期:
作者: 邱建國。
點閱率:916

一串風鈴隨風擺動在窗前,當悅耳的風鈴響起,剎那間輕盈了屋裡的空氣,我走出室內佇立在陽台上,映入眼前的是整個恆春小鎮和遠處的半島,我刻意地撩了一下風鈴,鈴聲奇妙地擺盪到恆春的古城門,也擺盪到台灣的夏威夷。我喜歡一邊讓微風從兩頰輕吻到全身,一邊聆聽著風鈴唱出的即興小品。
風鈴真的很奧妙,遠聽風鈴,享受擺動中的旋律;走近傾聽,感受跳動的音符;近看風鈴,又能釋放無限遐思。當雙眸凝視著玻璃風鈴反射的影像時,思緒從心頭竄了出來,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嘆,回憶一點一滴流了出來,不禁輕輕的笑了一下。有時,聽見遠方傳來的風鈴聲時,心裏想這扣人心弦的聲音是從哪裡傳來的?又是從什麼樣的風鈴傳出的呢?這種樂趣可以打發無聊的午後。靜謐的夜裡,一樣感受來自風鈴散發的奧秘,微風吹過風鈴譜出的樂曲輕輕劃破了寂靜的夜晚,這樣的夜在安寧中夾藏著風鈴導引人心的神秘力量。
恆春人的平實因為瓊麻市場的沒落遇到了挑戰,任憑「思想起」延續唱了幾個世代,只因為落山風的緣故,在地人依然無奈地種植祖先留傳下來的洋蔥。曾幾何時時代巨輪也靜悄悄地駛進了恆春,新興產業與創意行銷淡化了核三廠座落在當地的遺憾。經過當地士紳的團結努力,終於把最大的阻力扭轉成助力,落山風加上風鈴成了風鈴季。利用風鈴的無限遐思提升恆春的文化形象,這恐怕是曾經佔領這裡的日本人始料未及的。我們不得不佩服老天爺的公平,給了恆春人最美麗的夢想。
一千五百多年來,姑蘇城西楓橋古鎮寒山寺,儘管曾經在元末寺塔俱毀、但只因為唐朝張繼的【楓橋夜泊】裡的一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古剎的鐘聲自古以來卻在遊客的腦海中從未間斷過。一樣地,在我們的生活裡,屋檐懸掛的風鈴也常迴盪在日常的生活裡。詞人黃庭堅在【滿庭芳】裡寫景兼寫聲提到「練靄鱗雲旋滿,聲不斷、檐響風鈴。重發宴,瑤池雪沁,山露佛頭青。」,以及詩人唐彥謙也在【遊南明山】中提及「金銀拱梵剎,丹青照廊宇。石梁臥秋溟,風鈴作檐語。」,兩人都寫出了在寂靜的景緻裏被風鈴劃破沉寂,鈴聲迸出活潑的感受,也可以見到風鈴不論在生活裡或在文學中的調味角色。難怪風鈴還可擺盪在「蘭若寺」的人鬼交戰與情愛之間,儘管倩女的幽魂已遠,可是真情卻還是留下來被後人傳頌。
墾丁的風鈴季現場風力雖然強大,但耳畔不時傳來一首首的合唱。那是風鈴的歌,自然的隨風搖曳,盪呀盪的,穿梭在園區中來回反覆。最迷人的鈴聲也可以因為材質不同而千變萬化,銅的聲音短而有力,鋼的聲音清脆簡潔,像極玻璃陶瓷的聲音一樣動聽。當地人的巧思將古典音樂與風鈴的視覺搭上,成了穿越時空的經典名曲。哆啦A夢的百寶袋和神奇寶貝的力量,加上隨風揚起的風鈴,帶來了童年的回憶。搖滾區的金屬風鈴配合現代感的設計,猶如重金屬音樂的勁力吶喊。拉丁音樂的熱情誘惑著面貌多變的風鈴隨風扭動,來回旋轉跳了一支又一支的舞曲。
一區區的展示架上琳瑯滿目的風鈴,種類多的令人眼花撩亂。風鈴上的圖案非常豐富,圓形風鈴畫上浪漫的海灘風情,也有些呈現文字之美;有的風鈴雖然只是點綴小花,亦可創造出可愛清新的感覺。神奇的冥想的風鈴展示區內,充滿各式各樣的風鈴,利用各種材料,創造出不同面貌的風鈴,也發出奇特的音效,令人陶醉不已,巴不得多停留一會兒。走入風鈴視聽教室裡遊客可以見到許多現代詩人在牆上題詩,旁邊懸掛風鈴再配上優雅的音樂,流露出幽幽的思古情懷,令人流連忘返。將星座結合風鈴販賣,或依星座綁上自己的許願卡,結合了節令和流行,當然吸引了不少年輕族群的青睞。
踏上歸途,儘管冬季落山風依然不停地吹著,仍吹不散墾丁大街上洶湧的人潮。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