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土
今年的冬天特別不一樣,低於10度的低溫一波緊接著一波,前仆後繼的前來報到,身處室外有如置身在冰窖中,尤其是定居北台灣濱海的小鎮尤甚,這種感覺讓我想起童年的金門,寒風刺骨、霜凍皮肉的日子,不是一句「寒冷」可以形容,趁著週一休假的日子,以嚴寒當藉口,名正言順的放自己真正一天假!
將沙發調整成最舒適的半臥姿,抱來軟綿綿的大棉被,半坐、半臥般的蜷曲在暖呼呼的被窩中,享受一個人清靜、悠閒的午後時光!打開電視,公共電視正在播放「後山日先照」的連續劇,雖然從未看過這齣戲,對於劇情更是不知前也不知後,但是劇中鄉下四合院的場景,大家庭的生活情節,國民政府剛剛退守台、澎、金、馬的時間點,好似我的生活經驗,恰巧劇情又落在最精采的完結篇,於是我便將電視定了格。
一個小時的節目,隨著劇情的鋪陳,我彷彿又回到了過去,劇中的大家長是一位有大家風範的老奶奶,頂著醫生娘的頭銜,撐起老醫師走後的一片天,困頓的年代,兒子、孫子們在她的羽翼、調教下個個良善、孝順,老奶奶扶弱濟貧的個性,成了所有村民共同的奶奶,家人、親戚、村民以她馬首是瞻,她的言行和身教,堪當眾人的典範!我把老奶奶的圖像換成了爺爺,我的祖父也是當時村人景仰的對象!
老奶奶夠老了,她臨走的前一晚,虛弱的身軀卻突然迴光返照,她老人家獨自起身、更衣,赤腳來到廳堂的神位前,捻香,祭天、祭地、拜祖先,飼養多年的老黑狗守在門外,狂吠不已,睡在四合院內各個廂房的子孫紛紛起身查看,望著廳堂內老奶奶的背影,有經驗的姨婆哭了,她向眾晚輩說:「老奶奶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她是起來『辭土』的。」姨婆說:人來自天地,當回歸天地時,雙腳踩踏泥土是向天地辭行,也是對土地感恩的行為,看著眾人哭成一團,我想到母親告訴過我有關爺爺「辭土」的事,我讓自己融入了劇情,一同哭著送老奶奶返回天庭。
高中畢業那一年,離開金門,遠赴台灣就學前幾天,一向身體硬朗的爺爺以91歲高齡,無病無痛的躺下了,爺爺告訴我,當他發現早晨醒來爬不起身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的時間到了。爺爺躺下的第三天深夜,他老人家趁著家人熟睡,獨自起身,赤腳走出屋外,見天、踏地、解黃金,再安心躺回床上,當他隔天告訴母親這件事,母親自責得嚎啕大哭,抽泣的說:「阿爸,有事您應該喚我,怎麼可以獨自行動呢?萬一昨晚您跌倒在屋外,我該怎麼辦?我真是不孝啊!」爺爺只是微笑的拍拍母親,然後說:「憨媳婦啊!不要哭!」幾天後,爺爺真的安詳的走了!對於這件事,母親常常掛在嘴邊,感恩爺爺的慈愛,沒有讓她這位媳婦辛苦過一天半刻,但也因為未曾服侍病榻,母親一直耿耿於懷。
那是第一次聽到「辭土」的事情,原來是這麼富含深義,事隔二十多年,我不曾再有如是的聽聞或事件,今天因為不經意的劇情讓我再一次喚起塵封的記憶,爺爺的慈祥風範再次占滿我心,我在想:人的最初和最終應該是具有最純真的本心,因此敏銳的感應力,也應該是人人具備的天賦異稟,只是一般人皆被凡塵俗事所蒙蔽,唯有德行修養夠的人,方能一直維持這項獨特的能力吧!劇中的老奶奶以及我的爺爺,應該都是具有這些特質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