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漫步
迎面吹來善解人意的春風,少了幾分料峭寒意,也沒有令人惱怒的潮濕霧氣,我貪婪的吸著熟悉的新鮮與自然。就是這股味道,讓遊子即使跨越了語言、飄過了無垠的浪頭,依舊在夜裡輾轉難眠,依舊在夢裡咀嚼回味。
悄悄的坐在太湖畔的木椅,望著浮動的水波在夕陽映照下閃耀,遠眺鳥兒聚集的湖心小島。心在此總會沉澱,浮現詩情。忘了是何時養成的習慣,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沿著步道、繞著湖恣意享受候鳥、綠地、與水色結合的景致。
鄰邊響起悠揚的鐘聲,打破沉寂,瞬間喧嘩起來。但氣氛並未維持太久,當鐘聲再度出現,一切回歸平靜。
獨處,不一定寂寞,但大多會陷入沉思,有時回憶過往,有時憧憬茫然的未來。今天,我陷入與某君漫遊的某日。
年輕世代,漂泊者厭倦候鳥似的遷徙,返鄉定居。在某條街,脫離記憶的人物,瞬間相遇,毫不遲疑的呼喊對方。
偶然,給單調的生活注入活水。兩人隨意找間咖啡店敘舊,了解數年來彼此周遭的變化。
世間蘊含無盡的悲歡離合,在言談中知悉某同學娶妻生子,某長輩罹癌,某某在何處高就。除了人事、命運幻化莫測,看似亙古不變的風景與歷史悠久的建築,亦默默呈現新風貌。
一番長吁短嘆後,決定趁島上還未成為陌生的島嶼,進行一次漫步。
拿了相機,騎上機車,展開率性的旅行。首先探訪的是沙美,當地擁有廣東粥、菜粿、燒餅等傳統美食,還有懷舊的老街。車站旁的市集有些冷清,與十來年前人潮擁擠、熙熙攘攘的印象落差極大。這個景象在金門是難以逃避的,自從裁軍、觀光不振之後,每個市集都有些意興闌珊、無精打采。順著市集,見到一大片閩式舊房。屋況不一,有些未修繕的屋頂瓦片破裂、隱隱透出天光,有些則是略現傾頹。
停留於此,感受歷史的滄海桑田。金沙地區在數百年前因為製鹽業發達、加上緊臨福建,人船頻繁來往返,曾經繁榮一時。瀏覽過古代的金門人口分布圖,金沙是人口最密集之處。只是此一榮景,隨著金門城的建立,縣治中心的轉移,它只能從西園鹽場、從密集的古聚落中追想。
出於對戰爭的悲憫,古寧頭戰史館成了此行必去之處。金門給旅客最直接的聯想是前線戰場與包圍整個海岸線的地雷區。小島於戰爭中受盡欺凌,小小的彈丸之地卻忍受數十萬發砲彈的轟炸。人民的身形被鐵絲網、哨口與七萬餘具的地雷侷限。
一場席捲秋海棠的內戰,波及了如桃花源般的浯洲,讓小島從此處於戰地政務統治的陰影。金門人對戰事並非無恨,只是置於朝不保夕的險境,活下去最重要,仇恨並不能有助於現實,只能學著灑脫與寬容。
懷著欽佩、感傷,我們進入士兵立像的牌坊、遇見戰時的防空碉堡後直行。此時館內聚集了大批觀光客,我們只能倉促的瀏覽,遙想那個發生激戰的高地。軍人耳際傳來砲彈的轟隆聲,震波將他們激飛,在地上留下坑洞。看到捐軀的弟兄身體破碎四濺、血肉模糊,心中除了唸大悲咒之外,更多的是與死亡接近的顫抖。
但為了理想,干戈衛國者只能將生死置之度外,在樹林中穿梭,閃避漫天的子彈。在砲火觸燃的熊熊烈燄中行動。身上或許帶著遺書,或許帶著親屬泛黃的照片,手提起步槍對前方晃動的影像、傳來不明聲響處射擊。
身上染滿鮮血,腦袋一片燥熱暈眩,遲疑等到子彈耗盡,是否要施展苦練已久的刺槍術與對方展開近身肉博戰。國軍靠著昂揚的士氣,逐漸形成合圍之勢,終於讓共軍束手就擒。鞏固了當時動盪不安的局勢,讓國民黨政府獲得喘息的機會,終於在臺澎金馬立下根基。
館內的油畫,將戰場上的慘況勾勒出來,我終能理解何謂煉獄。步出會場,心情是澎湃的,也是驚懼的。當兩方兵戎相見,無辜的百姓應是只能無奈的哀嚎,生命在熱兵器面前是多麼的脆弱。
造訪眾多鳥類棲息的慈湖,是為了撫平暴起暴落的情緒。在此一切步調緩慢,讓心境歸於平常,就如同不興波的水面。
觀察萬物,讓我們在此有些哲理的領悟。魚兒優雅的擺動尾部,在水中逡巡。原本在天空盤旋的水鳥,忽然疾速下降,以長長的喙狙擊它已鎖定許久的獵物。嘴裡銜著猶自抖動的魚,不再理會四處竄逃的魚群,拍打羽翼急旋而上。
這幕自然生態的獵食,讓我不禁想將鳥比喻如混沌的命運,人生就如隨時可能被吞食的錦鱗,只有隨時保持警戒,並帶有運氣,才能驚險的躲過伏擊,日漸成長。
岸邊亦有位釣客,披著風衣,腳套著雨鞋,戴著競選者的帽子,手持黑色且細長的釣竿。他靜默的有如正在參透佛法,感受禪機。縱使有風吹拂,也莊肅如常,絲毫不受影響。腳邊有個小桶子,魚獲已有八分。耐心的等待才能有豐碩的回報,這是從釣者身上所體會的道理。
路上有情侶與親子騎著腳踏車出遊,傳來陣陣笑語。我與朋友不禁也動了騎車的念頭。鐵馬之旅不僅可飽覽沿途秀麗的湖光與海色,又可健身,實是一舉兩得。
上了摩托車,繞往尚義附近。友人提議前往后湖,我不自主的憶起去年暑假在此殞落的年輕生命。幾位國中生相約戲水,忽略了海濱深藏危機。原本和善的浪花化為噬人巨獸,過不了幾秒,泳士深沉海底,淪為波臣。
站在木柵欄邊,發現孩童在家長的陪伴下於沙灘堆城堡、挖蛤蜊,整幅畫面真是和樂融融。同樣的位置,半年前是冥紙飛撒、手持招魂幡的悲愴悽涼地獄,半年後則是親子共享天倫的溫馨天堂。
溺斃意外,我想會永存人心,給眾生更多警惕。萬事萬物沒有可截然劃分的好壞,端賴凡人們如何使用,就如舟-可載可覆,並非全然不變。
酒廠的展示中心是行程的終點。園區內散發著高粱發酵後的味道,使遊者有些醺醺然。
貧瘠的土壤,孕育出豐滿的高粱,讓金門找到發展的方向。釀酒帶動農業的蓬勃,金沙地區的良田,阡陌盡是高粱。當高粱收割時,偶爾經過某路段會發現地上鋪滿穀物,等待人車的踐踏來脫穀。
濾酒之後的酒糟,是畜牧業的瑰寶。肉雞、黃牛以此為食,肉質更加鮮美、有彈性。
進入展場,架上擺滿各式各樣的酒品,不管是配合活動的紀念酒、清香的高梁酒、料理達人推薦的料理酒、強調健康的養生酒,或是適合調酒的八達樓子。
現場有提供試飲,友人須保持清醒騎車,所以好酒就讓我獨享。拿起飲酒專用的一口杯,先聞其味,頓覺芳而不膩的酒氣撲鼻。瓊漿入嘴,香郁積滿口腔,落入喉部,宛如刀子劃過。
酒力不好之故,雖然只是小酌,全身卻開始發熱,臉頰現紅。這時,就佩服起鄉親的海量。在島內宴飲場合,常有赴會者基於愛酒、應酬交際的緣由,不斷划拳、敬酒,將氣氛給炒熱,不知不覺中常喝下數瓶佳釀。
本地盛產美酒,一方面有甘泉、高粱等物質的配合,另一方面也是早年冬天寒冽,需有高濃度的酒來驅寒的時代背景。
島嶼漫步,在黃昏劃下句點。這趟親近鄉土的行腳,讓我們閱歷了史蹟,讓精神在殘酷的戰事成長,讓心靈領略生活透露的哲學,讓感官接收許多意想不到的刺激。
思緒回到了現實,我站起身來向中正公園走去。或許我又會隨興的展開遊太湖的旅程。
長久居住故鄉的你,或是偶然返鄉的你,有多久未曾觀察這一片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島,有多久未曾仔細聆聽它的聲音。它的容顏在改變,它正傾吐過去與現在的故事。只要用心去體會,一趟隨心所欲的旅程,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