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懷念四季

發布日期:
作者: 周文章。
點閱率:693

造物主巧妙地為人類安排了四季,使人們在一年中可以享受四種不同的情調。春的惆悵、秋的悲涼、夏的豪放、與冬的肅殺,配合人的情感與感覺,人生才會豐富,生活才夠味道。春夏秋冬之於色,猶如甜酸苦辣之於味。
春天如鮮筍般嫩生,秋天似蓴白菜根,夏天如肥膩的魚肉,冬天則如炙口的臘味,最耐人咀嚼與口味。每一季我都喜歡,但我偏愛秋季。哪一個季節最合您的品味?
也許文明與科技真的使四季的輪廓轉淡或消滅了。人們住在大城市裡,不跟自然接觸,更不留意寒暑的交替。說冬天吧,現在的人在冷天坐在汽車或窩在家裡,老是吹暖氣,當然不感覺冷。交通方面更沒有地域限制,因此也失掉了季節性。甲地冬天吃不到的蔬果,總是可以從依然盛產的乙地運來。
溫室也可以種許多東西。暖氣設備好到冬天可以在室內打赤膊,圍爐的趣味卻淡了。其實,上天待人類真是厚道,賜予的環境已經很舒適和充足了,為了要更加空氣流通或取暖,往往要加冷加熱。至於過於潮濕或過於乾燥,都可以調節。只要你待在家裡。
甚至出了家門,汽車裡也有調節。下了汽車,不論走進超級市場、百貨公司、公司行號、戲院、餐廳,也各有空氣調節。除非是極寒,最多冬天穿一件厚些的外套就成了。
都市的水泥把四季的外表鋪成一樣。有些建築索性連窗也沒有,人在裡面,四季景色和氣溫完全差不多,甚至晴雨也一樣。
人人有他的四季,各地有它的四季。我以往當濕熱的夏是敵人,在香港待過一陣子,覺得香港的夏沒有那麼燠熱,可是很長,幾乎半年是濕漉漉的。秋天是我的良友,心情也平和許多。農夫對四季最敏感,他的生活二十四節氣支配。事實上,四季遠不如節氣分得精細具體。驚蟄是很有詩意、很生氣、很真實的。白露也不差。
童年住過鄉下,鄉間的鳥兒對四季的來去沒敏銳的。春天一來,鳥雀先啾。我雖然不認識鳥的名字,聽牠叫總是很高興。到了冬天,這些小神仙就全飛到南方去了。夏天時,有種蛙叫聲很特別,就像是鳥聲,起初還以為是鳥鳴,心裡納悶牠為什麼在夜裡叫。秋天蟲吟,也很好聽。我不是音感發達的人,譜不出鳥叫與蟲鳴,只有錄了牠們一點音,冬天放出來聽聽,心裡好有其他的三季。
美國的田園作家梭羅是個觀察四季的景色變化非常細微的人。在日記裡,他記錄:「我坐在一簇或一小叢開了花的樹林裡,一隻蝙蝠不停飛旋…,蛙聲像大工廠裡手紡車嗡嗡聲-不時遠處傳來清脆的聲音,有時像鴨子,有時候像海鳥的的尖鳴。」
在一篇日記裡,他寫出:「薄而四散的白雲在天空飛馳,雲上新月高懸,雲月之際的空間彰著。月亮靜止,本身朦朧的光填滿了穹蒼,好像油漆過了褪色般一樣。」梭羅是個懂得四季之美的人。我們應該有一點梭羅的精神,偶爾看一看窗外的天空,公園裡的樹林花卉變了甚麼顏色,領略外界有些什麼變化,否則就太辜負大自然母親了。
時代改革,四季的節日也改了。陰曆年有許多熱鬧,大人小孩都忙一陣子,現在忙於事業忙於掙出一片天,快全部沒有了。例如,以前過年家家戶戶都要放爆竹炮,為了圖安靜,在城市裡少了。現在電燈照得許多地方燦亮,以前祖父那一代,只有過年才點許多油燈,讓室內外輝煌起來,讓人感覺一年又是光明璀璨。現在一般人吃的肉食比以往的多,以往只有過年才吃大魚大肉。端午的粽子現在是終年都吃得到。
若單從月份來端詳,每一個月份都各俱特色。二月像情荳初開的少女,第一次與情人在一起,風中飄揚的頭髮打了個紅蝴蝶結,櫻唇待吻。三月是男孩似的頑皮姑娘,頭髮亂七八糟,調皮的臉含笑,鞋上有泥,聲音裡也有笑。四季的好處要等人住在沒有四季的地方久了才知道。現代的人既然不受自然的影響,是不是更有福呢?恐怕不是吧。一年復始,每一天都在變化,晴陰寒暖是時時更迭的。有人嫌因為有四季就要季季換衣買新衣麻煩,轉念一想,光是四季換衣服都是叫人興奮的事。翻閱農民曆,明天是春分時節了,又要把衣櫃裡的夏衣掏出來了-要換季了。心情也要變化一下,您呢?

回頁首